长门有希的水瓶吧 关注:10,849贴子:119,591

【盘点】记录这一年所读的一些历史书籍,以及书中的一些讹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天。
只是记录,部分有未读完的,还有部分只是略微翻了翻。


IP属地:广东1楼2021-09-01 16:09回复
    二楼预留。


    IP属地:广东2楼2021-09-01 16:10
    收起回复

      《清代习惯法》梁治平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5年一版一印
      57页:应由房主负担的费用也可由房客垫负,但须由房租中扣除,否则,须于租约解除时由房主偿还之。
      ——“垫付”
      84页:仁井田陛:《明清时代的一田两主习惯及其成立》页411,载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八卷·法律制度),(北京:中华书局,1992)。
      ——应当是“仁井田陞”
      88页:仁井田陛前引文注[十二]就江苏、江西、福建三省部分地区之“一田两主”名称以及福建之“一田三主”名称亦整理出一表,皆可以参阅。
      ——同上。
      135页:在与律典的“户律”相对应的“户政”标题下(该书体例与律典基本相同),依次排列的篇目为理财、养民、赋役、屯垦,八旗生计、农政、仓储、荒政、遭运、盐课,榷酤、钱币。
      ——“遭运”是遭遇时运的意思,结合上文理解,此处显然不对,应为“漕运”。
      150页“塚”与“冢”混用


      IP属地:广东5楼2021-09-01 16:15
      回复

        《〈大清律例〉与清代的社会控制》沈大明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人文社科新著丛书
        24页:特别则例包括:《赋役全书》,《督捕则例》,《中枢政考》,《八旗则例》,《学政全书》,《物料仿置则例》
        ——“《物料仿置则例》”应当为“《物料价值则例》”之误。
        28页:所有这些法规有适用于个别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如确定西藏与中央关系的《饮定西藏章程》;
        ——《钦定西藏章程》
        40页:习惯法、宗教法以及其他社会规范构成了补偿性的法律规范体系。
        ——应当是“宗族法”而非“宗教法”,其他社会规范还包含民族法、地区性特别法、则例、事例等等,前文并没有提到有“宗教法”。
        41页:其犯应该笞决、罚棒、收赎、记录者,不在奏请之限。
        ——“罚俸”
        44页:所属的十七个清吏司及、督捕、提牢等厅处大小官员共407人,是六部中官与吏人数最多的一个。
        ——“清吏司”后面的“及”与顿号,应当省略一个。
        54页:全国共有直隶州76个,散州148个。每州有知州一人,掌全州政令,兼管所属各县。
        ——此处的数据皆引自张德泽《清代国家机关考略》,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我找到的只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原文据《光绪会典》记载,直隶州为七十三个,散州为一百四十五个,且有表格列出各省详细数目。数据的出入,我不知道是原书版本修订数据的不同,还是原文引用的疏漏。也有可能是不同时期的数目差别。
        有意思的是,我在网上搜索此处资料,各个平台各个媒体给出的数据全都是直隶州76个,散州仅为48个,恰好少了一位数,错得井然有序。与前几日搜的王安石那首《发廪》情形一模一样。
        同页:清代在府一级机构下,还有一级州,规制与县等同,往往是在特殊地区或繁华紧要之县改设,一部分直属于布政司管辖,称为“直隶州”;其他称为散州。
        ——州的规制与县等同没有错,但是直隶州不一样,规制等同于府,这里并没有作出区分。另外,“直隶州”带引号,“散州”也该带一个才是。
        57页:史称:“上自公卿,下至守令,总不能出此辈圈梭,……”
        ——“圈”
        58页:由于幕僚常常“代官出治”,案卷、公犊在上下级幕友之间呈报批答
        ——“公牍”
        96页:至于哄堂塞署,逞凶殴官,为首斩决袅示,同谋斩立决,从犯绞监候,被胁同行者,各杖一百。
        ——“斩决枭示”
        120页:与北方的秘密宗教活动相呼应,清代南方以天地会、哥老会、清红帮为主的秘密社团活动也非常兴旺
        ——“青红帮”
        121页:家族、宗族是构成清代低层社会的重要单元。
        ——“底层社会”
        133页:按照《理藩院例则》,他们的具体分工为
        ——《理藩院则例》,134页也有一处
        142页:其实根据统治四年纂修户部则例大臣所奏
        ——“同治四年”
        156页:诈言死、失者,准盗窃轮,减一等;
        ——“准盗窃论”
        159页:“凡市廛交易,但设牙贴”
        ——“牙帖”
        161页:霸占要地关津,倚势欺陵,不令商民贸易者,事发,将倚势欺凌之人拟斩监候。
        ——“倚势欺凌”,分开用都没有错,放一起就有问题了。
        164页:同时限制船只规模,规定:商贾船许用双桅,但是梁头不得过一丈八尺,舵水人等不得超过二十八名,梁头在一丈八尺以下的船,舵水人等不得超过二十四名,梁头在一丈四五尺左右的船,不得超过二十人。
        ——“梁头在一丈八尺以下的船”此处明显有歧义,我查了下《大清会典则例》的原文:“其一丈六七尺梁头者,不得过二十四名”。


        IP属地:广东6楼2021-09-01 16:21
        收起回复

          《大宋衣冠:图说宋人服饰》傅伯星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一版一印
          33页:天子之服,共七种:
          一、大裘冕。祭天、地、上帝、祖宗时服,其衣领须黑羔皮,因南宋无纯黑羊,以衮冕代。
          二、衮冕(图见后)。又称祭服,其实是大礼服。
          ——后页34页用的是《历代帝王图》,有说明是“皇帝专用大礼服”,但标签却是“裘冕”,35页用的是《夏禹王像》,标签也是“裘冕”,推测34页标签应该是“衮冕”之误,不太确定的原因是我实在也分不清衮冕裘冕啥是啥。
          还有,本书简体横排刊印,这两页图片中都有一处用的是繁体字,分别是“紝(冕板)”、“红纓”。
          65页右下图:白曲领方心之结束
          ——“白”当是衍文。
          68页:左上即辽国之鱼袋,出土于内蒙通辽龟山辽墓
          ——鱼袋图在此页的右侧,估计是排版时改动了图片位置而文字没改。
          70页表格中九品官阶对应的冠写作了“二连冠”,应当是“二梁冠”才是。
          72页三张图革带位置都写作“锃”,应当是“鞓”才对。
          87页同是
          74页:右下二人是书记员,即书吏。
          ——图片在正下方
          80页:“闾闾之辈不得与尊者同荣,倡优之辈不得与贵者并丽”,违者以违御笔论。
          ——出自宋史,原文:“俾闾阎之卑,不得与尊者同荣;倡优之贱,不得与贵者并丽。”
          105页:李唐《村灸图》中的江湖郎中及仆童
          ——《村医图》又叫做《艾灸图》,而不是《村灸图》。
          151页:山西稷山县金墓中的女主人均作此装如下:盘髻,对襟窄袖长褙,左右开钗,内上衣左衽,下裙,鞋尖微翘。
          ——“左右开衩”才对
          201页:……⑩鼓,⑪串鼓,⑫箜篌(类似竖琴)。
          ——图中序号⑪⑫没印刷上去。
          217页:杂剧中有许多名闻一时的女演员,左二人皆为女扮男的演出相。
          ——图中二人在正上方。
          229页:为固定装有虎头的披搏,带下加垫肩。然后胸束勒帛,结蝇系定;
          ——“披膊”,“结绳”。
          298、299页,本应是瓷制器皿的图片,但实际用的都是300、301两页化妆粉盒的图,这一处错误尤其离谱。


          IP属地:广东7楼2021-09-01 16:24
          回复

            《中国建筑史》(第四版)潘谷西 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03年20印次
            6页,图0-5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屋顶式样,其中盝顶建筑式样图片的“盝”,却写成了“夕求皿(上中下结构)”,我在各种字典中没找到这个字。查了新版的书是盝没错。


            IP属地:广东8楼2021-09-01 16:26
            回复

              《中国刑法史研究》西田太一郎 著,段秋关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85年一版一印。
              译者的话Ⅰ页:著有《汉文法要说》(东门书店,1953年)、《汉文入门》(与小川环树合著,岩波书店,1957年初版,1972年再版)以及《明夷待访录》(平凡社,1964年)等。
              ——表述有误,《明夷待访录》的著者是黄宗羲,西田太一郎是译者,《明夷待访录:中国近代思想の萌芽》。
              3页:势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谵则必争,争则必乱,乱则穷矣。
              ——“物不能澹”。
              5页:……故明主急得其人,而闇主急得其势。
              ——本书简体横排刊印,“闇”同“暗”。
              30页:于是由丞相肖何“攈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汉律“九章”。
              ——“萧何”,书中皆作“肖何”。
              37页:后任赵王张敖(公元前202—前199年)的郎中之官,最后在景帝(公元前156—141年)时但任鲁相。
              ——(公元前156—前141年)
              57页:圣贤之治世也,能使民迁善而自新。故《易》曰:小惩而大诫陷。
              ——“陷”为衍文。
              59页:他在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任廷尉时,“尽用文史法律之吏”,属下只有儿宽是儒生。
              ——“兒(ní)宽”才对,此书繁体字该简化的一大堆没简化,不该简化的却简化了。


              IP属地:广东10楼2021-09-01 16:34
              回复

                《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胡如雷 著,三联书店,79年1版82年2印。
                9页:“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方面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
                ——“极其”而非“即其”。
                29页:著名的大地主分子范阳卢玄、赵郡李灵、渤海高允、博陵崔绰、广平游雅、河间邢颎、太原张伟等都立刻参加了北魏政权。
                ——应当是“邢颖”而非“邢颎”。
                35页:这一看法并非是徒然而发,确实反映了客观实际。
                ——应当是“陡然”而非“徒然”?
                37页:而且孔灵符建议下徙山阴无赀之家于余姚、鄞、鄮三县界“垦起湖田”,“并成良业”
                ——“鄮”作了简化。
                42页:凡是山泽,先常熂爈种养竹木杂果为林及陂湖江海鱼梁鳅鮆场常加功修作者,听不追夺。
                ——书中“熂爈”两字作了简化;“种养竹木杂果为林芿”,出自《宋书》,漏了“芿”字。


                IP属地:广东11楼2021-09-01 16:36
                回复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亚南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1年1版95年5印。
                  20页:(Spoils system——美国以前官吏进退,随政党为转移,故称此种官制为分脏制)
                  ——“分赃制”而非“分脏制”。
                  22页:可是对于这些方面的政务,他不能样样自己做,特别在领土扩大的场合,他就更非委託或命令一批人去做不可了。
                  ——“委托”的“托”用的繁体。
                  31页:在同世纪的上半期,被誉称为现代德国最初建立者的斐特烈大帝及其父亲,就已从多方面进行那种联合统一的事业了。
                  ——“腓特烈”而非“斐特烈”。
                  55页:(所谓“田里不粥”——《礼记》)
                  ——“粥”同“鬻”
                  72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至若孔子学说在汉代被杂以谶讳神怪之谈,那不过是“天道观念”的发挥,“天人相通”理论的副产物。
                  ——“谶纬”而非“谶讳”,后文也皆作“谶讳”,显然是错误的。
                  82页:照应着当时封建局面的离心化‘官僚贵族化的色彩愈变愈加浓厚了。
                  ——逗号翻成引号了。
                  84页:而况“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夕改。”
                  ——此处“敛”作“佥欠”。
                  在分离的封建局面下,商业资本的活动,是要遭受严历限制的
                  ——“严厉”而非“严历”。
                  88页:“富室豪家,恣意袞剥,子女妻妾,悉人军营”
                  ——“富室豪家,恣意裒剥,子女妻妾,悉入军营”。
                  95页:所以,延至“开元天宝以来,法令废弛,兼併之弊,有踰于汉成哀之间。”(《通典》)
                  ——“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之间。”
                  109页:孤寒之士,留在选部,皆侍数年之阙。
                  ——孤寒之士,名在选部,皆待数年之阙。
                  119页:其中少数循吏廉史出现,便似非常值得称扬
                  ——“廉吏”而非“廉史”。
                  149页:他认为前两个阶段在汉代已经完成,后一阶段,在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还不曾提到
                  ——书中此处“勰”的右偏旁为“页”。
                  171页:所以,国民政府下的官吏,贪脏枉法,更甚于清朝。
                  ——“贪赃枉法”。


                  IP属地:广东13楼2021-09-01 16:43
                  收起回复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严耕望 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3年1版18年8印,繁体竖排。
                    68页:……凡国有大造大疑,谏诤与太尉同。
                    ——引自汉官目录,书中前文也有引文,作“谏争”,《后汉书·百官志》原文作“谏争”。
                    75页:如魏之曹爽、司马师、司马昭,蜀之诸葛亮、蒋琬、费祎、姜维,晋之贾充、东海王越……
                    ——“魏”有专名号,“蜀、晋”无专名号。
                    97页:钱大昕三史拾遗
                    ——“钱大昕”下无专名号。
                    98页: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书名下有波浪线,人名、地名、国名等专名有下划线,“释之”是人名,书中此处无专名号。因为是刚发现这类问题,前文可能会有遗漏。
                    115页:注1:是汉代政治稳定时期,甚少变动。经三国至西晋,州增二分之一,郡增三分之一。
                    ——表格中州数由13增至19,二分之一,郡数由105增至173,应当是增三分之二。
                    258页:清初左都御史与六部合称七卿,加理藩院合称八衙门。大理卿与六部、通政司亦通称九卿。
                    ——九卿还需加上“左都御史”。
                    270:清又以总督专制地方,巡抚亦失其权,徒使公文又多一层承转耳。
                    ——本应在“清”的下划线,划在了“清又”。


                    IP属地:广东14楼2021-09-01 16:47
                    回复

                      《汉文学史纲要(外一种)》鲁迅 撰,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古籍出版社,11年一版一印
                      2页:《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了,先以六书。
                      ——“保氏教国子”。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
                      ——“撝”简化成了“㧑”。
                      其在文章,则写山曰峻嶒嵯峨,状水曰汪洋澎湃
                      ——“崚嶒嵯峨”。
                      4页: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征靡曼,脣吻遒会,情灵摇荡。
                      ——“徵(zhǐ)”简化成了“征(zhēng)”,是错误的。“脣”为“唇”的异体字。


                      IP属地:广东15楼2021-09-01 16:51
                      回复

                        《中国经世史》邝士元 著,上海三联书店,13年1版15年2印
                        22页:故《通典·田制》谓:“虽有此制,开元之际,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汉成哀之间。”
                        ——“开元之季(末年)”才对,有意思的是之前读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这一处引文也有误,因此才注意到的。
                        23页:丁男一床,租粟三石,桑土调以绢絁,麻土以布绢。絁以匹,加棉三两;布以端,加麻三斤。
                        ——“絁”作了简化;“麻土以布绢絁以匹”的断句,结合上文,我以为“麻土以布,绢絁以匹”较为恰当。书中后文有引仁井田升《唐令拾遗》:“输绢絁者,调棉三两;输布者,麻三斤。”
                        24页:布五尺为端,棉六两为屯,丝五两为绚,麻三斤为綟。
                        ——“綟”作了简化。
                        每丁岁入粟二石,调则随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
                        ——“每丁岁入租粟二石”,漏掉了“租”字。“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
                        29页:如《旧唐书·杨炎传》谓:“人不土断而地着,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戒而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归於朝廷。”
                        ——“人不土断而地著”而非“地着”,“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始归於朝廷”。
                        57页:日人桑原鹭藏更谓:……
                        ——“桑原骘藏”
                        61页:可是,从宁宗开禧年间(1205-2107)起,这种发行纸币的审慎政策,因庞大战费的筹措而被迫放弃。
                        ——开禧年间(1205-1207)
                        62页:至于清费者,尤其是固定收入的人,因为高涨的物价足以压低他们的购买力
                        ——“消费者”
                        64页:当时西自摩洛哥,东自日木、朝鲜之大海域,全属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
                        ——“日本”
                        当时岁入约六千万至一亿多万,岁币已占全国收入十五分一至二十分之一左右。
                        ——“一亿多贯/缗”;“十五分之一”。
                        72页:泊乎二世二年七月,左丞相李斯下狱,右丞相冯去疾自杀,乃以赵高为中丞相,于是秦复设一相。
                        ——“洎乎”
                        73页:于是魏人范睢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说秦昭王……
                        ——“范雎”;76页一处亦作“范睢”。
                        76页:元寿二年,“正三公官分职,以司马为大司马,宰相改为大司徒,御史改为大司空,并为宰相,丞相之名废”。
                        ——“丞相改为大司徒,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才对。
                        78页:自三公并相后,大司马属官有长史、掾史、御属、令史,·大司空属官有长史——均为宰相属官。
                        ——大司空前多了一个“·”。
                        ?85页:如翰林院初本为阴阳、相士、射覆、棋格五等各色技艺之待诏所
                        106页:泊乎乾道八年……
                        ——“洎乎”。
                        123页:世宗时,阁臣严嵩秉政,徐皆为抵制严嵩,反对以特简任用阁臣。
                        ——“徐阶”而非“徐皆”。
                        126页:其所以然者,盖明代奄宦与古不同
                        ——“奄”同“阉”。
                        131页:宣统二年(1729年)资政院以“军机大臣,责任不明,请设立责任内阁”。
                        ——宣统二年是1910年。
                        139页:
                        150页:内置诸曹,分职极细;外置诸尉,星罗密布而重刑罚,每置狱丞:重教育,则有学官;
                        ——“重教育”前应为分号而非冒号。
                        152页:寝假而凭陵,郡守国相,成为地方行政最高长官。
                        ——应当是“寖假”而非“寝假”。
                        154页:会益州刺史郗俭在政烦扰,谣言远闻;而并州刺史张懿、凉州刺史耿鄙并为寇赋所害,故焉议得用。
                        ——“寇贼”。
                        160页:郡县僚佐除中央除授之佐承尉外,仅有功曹、主薄及诸曹掾吏一系统。
                        ——“丞尉”、“主簿”。
                        161页:是其地位,盖即统于、镇州,如军郡矣。
                        ——顿号应该是多余的。


                        IP属地:广东16楼2021-09-01 16:57
                        回复

                          《中国政治思想史》(精)吕思勉 著,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丛书,16年1版18年2印
                          43页:草木未落,斧斤不入于山林;豺獭未祭,置网不布于野泽;鹰隼未击,矰弋不施于徯隧。
                          ——“罝网”而非“置网”。


                          IP属地:广东17楼2021-09-01 16:58
                          回复
                            《中国货币史》(修订版)彭信威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年一版一印(中)
                            254页:轻重不等,大铤应当是当时的五十两重,即一百八十六点五公分。
                            ——此处数据有误,唐代五十两不可能只有一百多克,应当是1865克才对。(公分是民国时期的重量单位,一公分等于一克。)256页有说明,唐朝一两是三十七点三公分。
                            304页:其钱物等并令议官送御史台,以赃罪收管。
                            ——“其钱物等并令没官,送御史台以赃罚收管。”
                            340页:如愿于陕州并硖石镇换铜钱者听其换钱。每铁钱一千铜钱八百文。
                            ——原文为“每铁钱一千支铜钱八百”。
                            347页:太宗淳化三年六月诏,京几大穰,物价尤贱。
                            ——“京畿”,之所以作“京几”,我估计是引用的原文如此,繁体字形字音相近的通假字,而书中繁转简没有改过来,这类情况不少。此处引文也不全,文义不通。
                            350页注释①
                            390页:⑤《古今图书集成》引《癸辛杂识》:“真文忠贞,一时重望。端平更化人。傒其来,若元祐之涑水翁也。……”
                            ——真德秀谥文忠,“贞”为“负”之误,繁体字形相近,繁简转化出的差错。断句也不对。应为:“真文忠负一时重望。端平更化,人傒其来”。
                            406页日本金价
                            416页:②《宋史》卷一八六《食货志》下八:“太平兴国初与番国人贸易者计直满百钱以上论罪,十五贯以上黔面流海岛,过此送阙下。”
                            ——“黥面”而非“黔面”。
                            425页:而身出北关,遇竹木砖瓦芦苇椽桷之屋,无论多寡大小,尽评价买之。
                            ——“竹木砖瓦芦苇椽桷之属”才对,后面引文也有略微出入。


                            IP属地:广东19楼2021-09-01 17:05
                            收起回复
                              《中国货币史》(修订版)彭信威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年一版一印(下)
                              500页:这种情形自然是因为通货膨胀,商人对钞票的新旧加以差别待遇,同时税务员舞币,利用新旧钞价格的不同,强迫人民用新钞纳税,他们换成烂钞送国库,从中取利。
                              ——“舞弊”而非“舞币”。
                              552页①,557页561页
                              559页:中国一向不大产白银,产量最多要算北宋;南渡以后,阬冶大部分都废弃了,大概矿藏也枯竭了。
                              ——“阬”同“坑”;后文都作“坑冶”。
                              563页:据说自万历二十九年到永历元年,那四十六年间约有两百八十万公斤,合得七百五十二万库平两。
                              ——数据有误,280万公斤对应的是7520万库平两。


                              IP属地:广东20楼2021-09-01 17: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