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世史》邝士元 著,上海三联书店,13年1版15年2印
22页:故《通典·田制》谓:“虽有此制,开元之际,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汉成哀之间。”
——“开元之季(末年)”才对,有意思的是之前读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这一处引文也有误,因此才注意到的。
23页:丁男一床,租粟三石,桑土调以绢絁,麻土以布绢。絁以匹,加棉三两;布以端,加麻三斤。
——“絁”作了简化;“麻土以布绢絁以匹”的断句,结合上文,我以为“麻土以布,绢絁以匹”较为恰当。书中后文有引仁井田升《唐令拾遗》:“输绢絁者,调棉三两;输布者,麻三斤。”
24页:布五尺为端,棉六两为屯,丝五两为绚,麻三斤为綟。
——“綟”作了简化。
每丁岁入粟二石,调则随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
——“每丁岁入租粟二石”,漏掉了“租”字。“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
29页:如《旧唐书·杨炎传》谓:“人不土断而地着,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戒而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归於朝廷。”
——“人不土断而地著”而非“地着”,“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始归於朝廷”。
57页:日人桑原鹭藏更谓:……
——“桑原骘藏”
61页:可是,从宁宗开禧年间(1205-2107)起,这种发行纸币的审慎政策,因庞大战费的筹措而被迫放弃。
——开禧年间(1205-1207)
62页:至于清费者,尤其是固定收入的人,因为高涨的物价足以压低他们的购买力
——“消费者”
64页:当时西自摩洛哥,东自日木、朝鲜之大海域,全属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
——“日本”
当时岁入约六千万至一亿多万,岁币已占全国收入十五分一至二十分之一左右。
——“一亿多贯/缗”;“十五分之一”。
72页:泊乎二世二年七月,左丞相李斯下狱,右丞相冯去疾自杀,乃以赵高为中丞相,于是秦复设一相。
——“洎乎”
73页:于是魏人范睢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说秦昭王……
——“范雎”;76页一处亦作“范睢”。
76页:元寿二年,“正三公官分职,以司马为大司马,宰相改为大司徒,御史改为大司空,并为宰相,丞相之名废”。
——“丞相改为大司徒,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才对。
78页:自三公并相后,大司马属官有长史、掾史、御属、令史,·大司空属官有长史——均为宰相属官。
——大司空前多了一个“·”。
?85页:如翰林院初本为阴阳、相士、射覆、棋格五等各色技艺之待诏所
106页:泊乎乾道八年……
——“洎乎”。
123页:世宗时,阁臣严嵩秉政,徐皆为抵制严嵩,反对以特简任用阁臣。
——“徐阶”而非“徐皆”。
126页:其所以然者,盖明代奄宦与古不同
——“奄”同“阉”。
131页:宣统二年(1729年)资政院以“军机大臣,责任不明,请设立责任内阁”。
——宣统二年是1910年。
139页:
150页:内置诸曹,分职极细;外置诸尉,星罗密布而重刑罚,每置狱丞:重教育,则有学官;
——“重教育”前应为分号而非冒号。
152页:寝假而凭陵,郡守国相,成为地方行政最高长官。
——应当是“寖假”而非“寝假”。
154页:会益州刺史郗俭在政烦扰,谣言远闻;而并州刺史张懿、凉州刺史耿鄙并为寇赋所害,故焉议得用。
——“寇贼”。
160页:郡县僚佐除中央除授之佐承尉外,仅有功曹、主薄及诸曹掾吏一系统。
——“丞尉”、“主簿”。
161页:是其地位,盖即统于、镇州,如军郡矣。
——顿号应该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