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吧 关注:45,852贴子:736,240
  • 6回复贴,共1

由滴翠亭事件,我对宝钗提出几点质疑【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由滴翠亭事件,我对宝钗提出几点质疑,请各位钗粉务必回答。首先要表明我喜欢黛玉,但我并不认为宝钗阴险、心术不正。她太复杂了,太难辨别善恶了,但可以肯定,她与宝玉、黛玉、湘云等是两个极端。
       质疑如下:
(1)她只听到亭中有人说话,便立马煞住脚,往里细听,初衷让人起疑。宝玉看见有人在雨地里画“蔷”,才感到好奇;黛玉是听到傻大姐的哭声,才上前询问;而宝钗呢,亭中有人说话,便住脚“往里细听”,那日可是祭花神的日子,姐妹们尽皆在园中游玩,有人在此说话很奇怪吗?如此便往里细听,能简单的说是出于好奇吗?
(2)从原文中写红玉和坠儿的谈话篇幅来看,宝钗偷听的吋间不短,两人谈话前大半部分都没什么不对劲呀,只是到最后才露出马脚,宝钗为何没有在此之前离开呢,而是一直听到被发现?
(3)她能立刻断定人家说的是奸淫狗盗之事,断定红玉“心机不错、刁钻古怪”很难对付。想红玉不过宝玉房中的二等丫鬟,露脸机会都不多,更何况与宝钗接触呢?既然两人接触不多,为何宝钗能立马对红玉做出如此断定呢?
(4)被发现后,她首先想到的后果是两人“狗急跳墙”生事连累自己,让自己的好名声受损,于是想出个“金蝉脱壳”之计,说白了就是转嫁他人。她为什么首先想到的是这些;她为什么不找其它理由脱身,比如说正好路过,或是借口东西丢了,找东西,偏偏要嫁祸他人呢?
(5)定下计策后,为什么毫不犹豫的就把黛玉推上去呢?最合适的人是莺儿呀,她俩关系才最为密切,她潜意识里也该选莺儿呀,为什么偏偏要选一直对她冷嘲热讽、视己为情敌的黛玉呢?
对以上几个质疑,我得出几个自己的回答:
1、很明显宝钗并不单纯、纯粹,她有心机、有城府、有手段,绝对不同于黛、宝、湘等人的天真烂漫。
2、宝钗能立刻做如此判断,又不是调查案件,如果她心中无恶念,如何判定这些与她八杆子打不着的话绝非良言,而偷听下去,可知她并非纯善。
3、她能对接触不多的红玉做如此明确的判断,说明宝钗看似平日里与大家一团和气,心里头一本账可是清清楚楚。推而论之,她不可能视黛玉如其它姐妹一般,必然深知黛玉对她的敌视,第三十回宝钗对黛玉嘲讽的反应也表明了这点。
4、由她立马想到“金蝉脱壳”之计,可知她心存陷害他人,损人利己之心。
5、她偏偏选中了黛玉,绝对不是情急之下的巧合,而是黛玉才是她觉得最合适的人选。才华与自己不相上下,又有贾母宠着,又是自己的情敌,陷害黛玉比污陷其它人更有意义。
       但是,很难就此断定宝钗便是恶人。由她后来对黛玉的关心和以上观点看,我认为宝钗只是迷失了自己的真性情。让我们来想一下她的目标——进宫选秀。这肯定也是她的家庭对她的培养目标,这样就不难理解她了。她肯定从小就被教授各种礼仪、为人处世之道。宫中凶险,肯定也少不了培养她的各种应付手段、心机城府。因此我想她做这些事情,很有可能只是她自己按宫廷斗争形式自然而然的反应,是她从小被培养出的那种处事模式的自然运转,宝钗根本就是迷失了自我,她已经麻木了,一直强迫着自己,她进宫了便是元春,结婚了便是王夫人,落魄了便是袭人,好像他只是按规矩而活着。
       因此只能这样说:宝钗不“真”,她太会伪装了,甚至难以看清
1、很明显宝钗并不单纯、纯粹,她有心机、有城府、有手段,绝对不同于黛、宝、湘等人的天真烂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宝钗的确不单纯、纯粹,她有心机、有城府、有手段。但这是由她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决定的。不单纯并不代表心地不善,这是两个概念。
2、宝钗能立刻做如此判断,又不是调查案件,如果她心中无恶念,如何判定这些与她八杆子打不着的话绝非良言,而偷听下去,可知她并非纯善。
——————————————————————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若是黛玉路过,她就一定不会偷听么?不见得吧。宝钗平时很注意每个人的行为,是因为她细心,如果谁有困难,她会施以援手。除了宝玉,或者不除也行,她是红楼里帮人最多的人。



1楼2010-05-08 11:50回复

    3、她能对接触不多的红玉做如此明确的判断,说明宝钗看似平日里与大家一团和气,心里头一本账可是清清楚楚。推而论之,她不可能视黛玉如其它姐妹一般,必然深知黛玉对她的敌视,第三十回宝钗对黛玉嘲讽的反应也表明了这点。
    ————————————————————————
    宝钗心思敏捷,而且知之甚多,当然看人比较准。她当然知道黛玉对她的敌视,可她却从未以牙还牙,而是赠诗送药,从不计较。第三十回麻烦楼主好好研读,是黛玉得了意,越发挑衅,宝钗实属自我保护,最后闹的黛玉不好意思也是凤姐,宝钗还是打住了,放她一马,假设是黛玉,还会放人一马么?纵观全书,黛玉对宝钗的嘲讽有多少次?宝钗对黛玉又有多少次?
    4、由她立马想到“金蝉脱壳”之计,可知她心存陷害他人,损人利己之心。
    ——————————————————
    这一直是人们说宝钗心地不善的证据。可是,我认为,她本无心。她没有存心陷害黛玉,说黛玉不如宝钗也是红玉她们说的。况且,宝钗如果心存陷害,她就会往外宣扬红玉之事,而她没有,所以说她没有存心陷害之意。只是情急之下说出的话。
    5、她偏偏选中了黛玉,绝对不是情急之下的巧合,而是黛玉才是她觉得最合适的人选。才华与自己不相上下,又有贾母宠着,又是自己的情敌,陷害黛玉比污陷其它人更有意义。
    ————————————————————
    但她并没有陷害,如果存心陷害,她当然要出去宣扬
            但是,很难就此断定宝钗便是恶人。由她后来对黛玉的关心和以上观点看,我认为宝钗只是迷失了自己的真性情。让我们来想一下她的目标——进宫选秀。这肯定也是她的家庭对她的培养目标,这样就不难理解她了。她肯定从小就被教授各种礼仪、为人处世之道。宫中凶险,肯定也少不了培养她的各种应付手段、心机城府。因此我想她做这些事情,很有可能只是她自己按宫廷斗争形式自然而然的反应,是她从小被培养出的那种处事模式的自然运转,宝钗根本就是迷失了自我,她已经麻木了,一直强迫着自己,她进宫了便是元春,结婚了便是王夫人,落魄了便是袭人,好像他只是按规矩而活着。
            因此只能这样说:宝钗不“真”,她太会伪装了,甚至难以看清她是善是恶。我爱黛玉,我也为宝钗而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宝钗和黛玉都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黛玉是抗争者的代表,宝钗是顺从者的代表。无论是抗争还是顺从,都难逃悲凉的结局。这才是曹老的本意吧。
    宝钗的确不单纯、纯粹,她有心机、有城府、有手段。但这是由她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决定的。不单纯并不代表心地不善,这是两个概念。
    ___________
    我在最后已经说了,宝钗否真的善良或是不善难以判断,正如你所说,家庭背景决定了她的城府心机,但是你能透过这些看到她的本心吗?很难说啊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若是黛玉路过,她就一定不会偷听么?不见得吧。宝钗平时很注意每个人的行为,是因为她细心,如果谁有困难,她会施以援手。除了宝玉,或者不除也行,她是红楼里帮人最多的人。
    ——————————
    我已经否定了这出于单纯的好奇心,请看我质疑的第一条:(1)她只听到亭中有人说话,便立马煞住脚,往里细听,初衷让人起疑。宝玉看见有人在雨地里画“蔷”,才感到好奇;黛玉是听到傻大姐的哭声,才上前询问;而宝钗呢,亭中有人说话,便住脚“往里细听”,那日可是祭花神的日子,姐妹们尽皆在园中游玩,有人在此说话很奇怪吗?如此便往里细听,能简单的说是出于好奇吗?   
    再者宝钗平时很注意每个人的行为,只是因为她细心吗?就算他帮助人,听到红玉帕子丢了,也该进去说:我帮你找找吧,为什一直听到被发现呢?
    宝钗心思敏捷,而且知之甚多,当然看人比较准。她当然知道黛玉对她的敌视,可她却从未以牙还牙,而是赠诗送药,从不计较。第三十回麻烦楼主好好研读,是黛玉得了意,越发挑衅,宝钗实属自我保护,最后闹的黛玉不好意思也是凤姐,宝钗还是打住了,放她一马,假设是黛玉,还会放人一马么?纵观全书,黛玉对宝钗的嘲讽有多少次?宝钗对黛玉又有多少次?
    ——————————
    宝钗心思敏捷,而且知之甚多,当然看人比较准。这个我同意,这样我也可以说她就是看准了黛玉的天真,看准了黛玉吃软不吃硬,才去赠诗送药,示以好感,以退为进,而且也可以说她就是要装出自己有多好,好让人知道与黛玉的矛盾,全是黛玉一个人的错
    再者,你说宝钗对黛玉倍加容忍,我也可以说这也是她以退为进的策略,做出一副大度的样子,这样的话,她与黛玉在人心中的印象就不一样了,她就可以得到大家的支持,而黛玉呢,就只剩下宝玉一个了,后来大家都支持宝钗嫁给宝玉的情节,也可以证明这个观点
    这一直是人们说宝钗心地不善的证据。可是,我认为,她本无心。她没有存心陷害黛玉,说黛玉不如宝钗也是红玉她们说的。况且,宝钗如果心存陷害,她就会往外宣扬红玉之事,而她没有,所以说她没有存心陷害之意。只是情急之下说出的话。
    但她并没有陷害,如果存心陷害,她当然要出去宣扬
    宝钗和黛玉都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黛玉是抗争者的代表,宝钗是顺从者的代表。无论是抗争还是顺从,都难逃悲凉的结局。这才是曹老的本意吧。
    ——————————
    如果真无此心,按常理莺儿才是她的首选呀,她俩关系才最为密切,她潜意识里也该选莺儿呀,你在危机时刻,首先想到的会一个对你有敌意的人吗?你也承认了,宝钗知道黛玉对她有敌意
    她没有宣扬出去,就说她没有存心陷害之意,这是何理?也可以这样理解:宝钗当然没有这么笨,她根本没必要这样做,红玉和坠儿会帮她宣扬的,多此一举反而会,让人起疑,暴露她陷害黛玉的本意。
    说宝钗极善或极恶,都是不充分的,宝钗太难分辨了,能说她极善也能说她极恶,恐怕曹老


    2楼2010-05-08 11:50
    回复
      2025-05-16 22:45:34
      广告
      文章好长


      3楼2010-05-08 11:58
      回复


        IP属地:山东4楼2010-05-08 12:26
        回复


          5楼2010-05-08 12:29
          回复
            好长


            6楼2010-05-08 13:41
            回复
              • 218.7.36.*
              有关大脸,不予置评。
              :)


              7楼2010-05-08 13: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