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年来,卷轴书画一直是中国传统书画的主要形式,规定和制约着中国传统书画的平面布局和格式。卷轴书画的格式是从简册发展而来的,简册是战国至晋代主要的书写载体,单一的竹木片叫作简,将简自右向左依次编连起来成册。武威汉墓出土的王杖木简,是由14根简编连成册的,然后由多册合起来卷成一卷。

王杖木简 汉代 甘肃省博物馆藏
东晋之后,木简册之“卷”被纸之“卷”代替,晋唐纸本写经手卷承袭了简册的直行书写和自右向左的排列形式。

纸本写经道行品法句经 前凉 甘肃省博物馆藏
晋唐写经纸本手卷为了更好地收藏,在纸卷中间加上一根轴杆,使纸卷不被压扁而折皱,并把纸卷和轴杆加以粘连,使轴杆不能滑动。后来在轴杆两端套接轴头,形成卷轴式的手卷。

《入楞伽经》卷尾之轴杆 北周 甘肃省博物馆藏

唐武周久视元年《大般涅槃经》之卷尾 甘肃省博物馆藏

《大集经》卷六之轴杆 唐代 敦煌莫高窟石窟出

王杖木简 汉代 甘肃省博物馆藏
东晋之后,木简册之“卷”被纸之“卷”代替,晋唐纸本写经手卷承袭了简册的直行书写和自右向左的排列形式。

纸本写经道行品法句经 前凉 甘肃省博物馆藏
晋唐写经纸本手卷为了更好地收藏,在纸卷中间加上一根轴杆,使纸卷不被压扁而折皱,并把纸卷和轴杆加以粘连,使轴杆不能滑动。后来在轴杆两端套接轴头,形成卷轴式的手卷。

《入楞伽经》卷尾之轴杆 北周 甘肃省博物馆藏

唐武周久视元年《大般涅槃经》之卷尾 甘肃省博物馆藏

《大集经》卷六之轴杆 唐代 敦煌莫高窟石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