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研究生吧 关注:13,150贴子:56,059
  • 0回复贴,共1

不能理解文献原意都是白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恩格斯在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编者序中说:“一个人如想研究科学问题,首先要在利用著作的时候学会按照作者写的原样去阅读这些著作,首先要在阅读时,不把著作中原来没有的东西塞进去。”
01
读资料一定要探知作者的本意
所谓 “本意”,不仅指作者已写出来的话的本意,还包括作者会说而未说出来的话的意思。例:以如何理解一个哲学家的观点为例说,哲学家所提出的观点、所得出的结论,总是长期理论思维的结果。研究者必须把这个过程讲出来,把结论的前提补出来,而 这“讲”和“补”要恰如其分。就是说,只能把中国古代哲学家要说而没有说的话也当做他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能把他并没有要说而在当时实际上不可能说的话也当做他要说的话说出来。既不太多,也不太少, 太多了就夸大了古人的意思,太少了就没有把古人的意思讲清楚、讲透彻。研究者须具备一个条件,那就是要有深厚的学养,还要有探酷索隐的能力。
02
研读资料要务求“甚解”
要理解作者原意,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研读资料却要务求“甚解”。为求甚解,就要舍得下苦工夫,要甘于坐冷板凳。例:历史学家范文澜所说的:“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特别是对一些很难读、很难懂、很费解的书,如《周易》、《老子》及康德、黑格尔的著作,就得反复阅读、反复琢磨,锲而不舍,直至能窥其堂奥。
03
有多种因素可以导致对资料原意误解
文字的障碍是造成误解的一个重要原因,望文生义而不作严密考证,是造成误解的又一个原 因。不懂外文或不查外文原著,仅据译文而望文生义,就 很容易闹出差错,脱离原意。
例:宗白华对康德的《判断力的批判》中的一段话作了如下的翻译:“这就是前节所揭示的指向超感性的鉴赏趣味……” “超感性” 一词的原文是“das Intelligibele”,此词是从拉丁语引入 的,意思是只能通过理智能力而不能通过感性来认知。理智能力可说是一种超越于感性之上的能力,所以把它译为“超感性”并无不妥。
研读资料,理解其原意是必需的,但是,事情到此只做了一半,在这之后,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对其原意加以分析、批评。
宋代陈善在《扪虱新话》中说得好:“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乃得尽读书之法也。”


1楼2023-01-11 10: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