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开始用MAC,一直到现在,都被MAC的工艺和简洁易用的OS所吸引。
因为有工作电脑(THINKPAD),MAC基本也是用来平常放松娱乐一下,曾经也是忠实的MACOS粉,觉得买MAC就应当去深度体验它的生态(特别是结合手机、平板、手表一起用的时候),也非常鄙视拿MAC装个WIN的人,觉得MAC就应该原汁原味……
直到2022年,家里的2019MAC吃灰了很久,决定来装个WIN给老人看电影用,没想到至从装了WIN以后,堕入深渊……
因为装了win以后,平常工作需要用到的软件也能用了,又同时兼顾了便携、颜值和手感,简直不要太爽,性能上的话实际体能也完全够用,,唯一缺陷是装了WIN10以后,驱动会损失低音,导致音质没有在MAC下听起来那么爽,不过习惯了也就淡化了这个体验(至今偶尔看电影听音乐时,就还是会切换回MACOS,也就是一分钟的时间,很方便)就拿来当主力机了,因为我那个THINK P15 实在太重,这个可以拿一个更小更轻的包。
众所周知(2017-2019)的MAC用的是蝶式键盘,故障率比较高(容易进灰),不过我是从来没遇到过(本身使用少,平时也爱惜),出于数码控的心里,在2022年4月以6000的价格(I5 8g 512G)卖掉了(新的可是买成13000元),成色可以说是99新了,因为真的很爱惜。然后以7800的价格买了2020 I7 16G 1T,唯一缺陷是有一点细微划痕,直到2023年2月……
作为数码控的我,不满足于这种微小瑕疵,更多是出于配置越高越好,就把7800的电脑花7200卖出去了(用了10个月,亏600),然后在海鲜市场反复看了很久,出于各种原因,准备再让配置提升一点,终于在看了N个商品后,同时找到了当初买THINK的朋友,淘到了现在这款 2020 I7 32G 2T版本,电池0循环,还保修到9月的这款,终于满足了心头的爱好。
唯一无语的是,配置提升了,用鲁大师对比评分,评分还变低了,相当于多花了3300元,然后买了个寂寞












为了避免大量的外出携带划伤,贴了个银色的外壳膜,键盘膜,屏幕膜也安排上了。

16G内存的评分还高一点,就很无语


……
不过就全当是花钱满足了外貌协会的需求吧
因为有工作电脑(THINKPAD),MAC基本也是用来平常放松娱乐一下,曾经也是忠实的MACOS粉,觉得买MAC就应当去深度体验它的生态(特别是结合手机、平板、手表一起用的时候),也非常鄙视拿MAC装个WIN的人,觉得MAC就应该原汁原味……
直到2022年,家里的2019MAC吃灰了很久,决定来装个WIN给老人看电影用,没想到至从装了WIN以后,堕入深渊……
因为装了win以后,平常工作需要用到的软件也能用了,又同时兼顾了便携、颜值和手感,简直不要太爽,性能上的话实际体能也完全够用,,唯一缺陷是装了WIN10以后,驱动会损失低音,导致音质没有在MAC下听起来那么爽,不过习惯了也就淡化了这个体验(至今偶尔看电影听音乐时,就还是会切换回MACOS,也就是一分钟的时间,很方便)就拿来当主力机了,因为我那个THINK P15 实在太重,这个可以拿一个更小更轻的包。
众所周知(2017-2019)的MAC用的是蝶式键盘,故障率比较高(容易进灰),不过我是从来没遇到过(本身使用少,平时也爱惜),出于数码控的心里,在2022年4月以6000的价格(I5 8g 512G)卖掉了(新的可是买成13000元),成色可以说是99新了,因为真的很爱惜。然后以7800的价格买了2020 I7 16G 1T,唯一缺陷是有一点细微划痕,直到2023年2月……
作为数码控的我,不满足于这种微小瑕疵,更多是出于配置越高越好,就把7800的电脑花7200卖出去了(用了10个月,亏600),然后在海鲜市场反复看了很久,出于各种原因,准备再让配置提升一点,终于在看了N个商品后,同时找到了当初买THINK的朋友,淘到了现在这款 2020 I7 32G 2T版本,电池0循环,还保修到9月的这款,终于满足了心头的爱好。
唯一无语的是,配置提升了,用鲁大师对比评分,评分还变低了,相当于多花了3300元,然后买了个寂寞













为了避免大量的外出携带划伤,贴了个银色的外壳膜,键盘膜,屏幕膜也安排上了。

16G内存的评分还高一点,就很无语


……
不过就全当是花钱满足了外貌协会的需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