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编辑:刘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天和日暖,清明将至。这个时候,很多人会想起这首诗。但,它是谁写的?杏花村又在何处?一直是桩悬案。都说读诗如破案,不少学者试图破解这桩800多年前留下来的疑案。中南民族大学文传学院原院长罗漫教授近两年爬梳唐宋文献,连写3篇文章加以论证,再次在学界掀起考证该诗的热潮。他最近一篇文章发表于6个月前,他认为迄今为止,文献中这首《清明》的唯一署名作者是晚唐的杜牧,诗中的“杏花村”最早的说法是在今天的南京市。他也期待更多的学人能以确实而亮分的证据参与进来探讨,最终破解这桩历史悬案。
编辑:刘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天和日暖,清明将至。这个时候,很多人会想起这首诗。但,它是谁写的?杏花村又在何处?一直是桩悬案。都说读诗如破案,不少学者试图破解这桩800多年前留下来的疑案。中南民族大学文传学院原院长罗漫教授近两年爬梳唐宋文献,连写3篇文章加以论证,再次在学界掀起考证该诗的热潮。他最近一篇文章发表于6个月前,他认为迄今为止,文献中这首《清明》的唯一署名作者是晚唐的杜牧,诗中的“杏花村”最早的说法是在今天的南京市。他也期待更多的学人能以确实而亮分的证据参与进来探讨,最终破解这桩历史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