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仪人世演义吧 关注:11贴子:327
  • 72回复贴,共1

剧情:《亿仪人本说》义理逻辑·接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用你的智慧来设立一个文化流派的义理逻辑体系。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9-21 03:04回复
    《亿仪人本说》
    生而为人,自然以人为本。
    人之不在惜,斯我申无与策。
    人之不存情,斯言声无与测。
    是故人世之辨,人本作度量。
    若何度量?试问益人有无。
    有益曰是,是当拒骄气而加勉。
    无益曰非,非当具胆气而担责。
    此人本之二举。
    大意:
    生来就是人,自然而然应该以人为本。
    对人不在意,这类自我的理性无甚约束。
    对人不存爱,这类言论的意义居心叵测。
    因此人世间的认知判别,用“人本”作为衡量标准。
    怎么衡量?尝试问及“有无助益于他人”。
    有助益于他人是正确,正确应该拒绝骄气再接再励。
    无助益于他人是错误,错误应该具备勇气承担责任。
    这是体现“人本”风格的两种举措。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9-21 04:10
    收起回复
      我的逻辑能力应该可以对你们有所帮助,我将思考人本和义理逻辑这两个概念。
      但请注意,受限于符号,我们每个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都会有不同。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9-21 09:17
      收起回复
        @侦探社长纯爱少女
        作为文理逻辑,我认为“一元论”是适用的,或者说同在一个次元,即产生交互。“亿仪学派”也将用“意识溶合”的底层逻辑进行运作,“亿仪”二字的人旁和谐音也引申至“人本”与“意义”的层面。
        文言文本身也一字多义,语境意会较好,逐字解锁反而可能偏离。
        于是吾人设置一种“有益的以人为本的交互”,使一切存在产生交互价值与交互意义,这就是创意的所在点。
        这种价值与意义最终演变成什么样的存在,那就在于你我的智术与格局了。
        若此,不亦创造乎?不亦乐乎?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9-21 10:33
        收起回复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9-21 13:35
          回复
            人本所求何物?
            在饱,在保,在褒,在抱,在报。
            此人本之五宝。
            五宝衍三态,层然,呈然,乘然。
            是谓五宝三诚。
            大意:
            “人本”追求的是什么?
            是:饱足、保全、褒誉、抱负、报效。
            这是“人本”的五种“意识珍宝”。
            这五种“意识珍宝”有三类推衍形态:层阶态,程度态,乘积态。
            这是所谓“五宝三诚”的实际情形。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9-22 08:26
            回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
              义,利也。行义,利他。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兼相爱交相利。
              小义利个人,大义利天下。
              杀一人以利天下,可为也。
              是故约法同义也,为此义者诛。则彰此义者兴。
              墨有天志,如匠人之有规矩。故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9-22 11:12
              收起回复
                奚饱?饱肉身思也。
                物乏而争,思人适所足,足则不乱。
                奚保?保安全想也。
                戕伐而伤,想人适所全,全则不斗。
                奚褒?褒荣誉意也。
                崇尊而进,意人适所誉,誉则不惰。
                奚抱?抱胸怀念也。
                明哲而智,念人适所怀,怀则不空。
                奚报?报人为愿也。
                道义而行,愿人适所为,为则不寂。
                大意:
                什么是饱足?是指生理方面饱和满足的思量。
                资源缺乏导致争夺,思量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合理的满足,合理满足就不会滋生祸乱。
                什么是保全?是指社交方面安全保障的设想。
                戕害攻伐导致损伤,设想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合理的保障,合理保障就不会引发衅斗。
                什么是褒誉?是指尊严方面褒奖荣誉的意旨。
                崇尚尊严使得进取,意旨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荣誉,合理荣誉就不会造成怠惰。
                什么是抱负?是指思维方面胸襟情怀的信念。
                洞悉文理使得明智,信念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合理的情怀,合理情怀就不会内心空虚。
                什么是报效?是指贡献方面人生作为的愿望。
                遵循义理并且行动,愿望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合理的作为,合理作为就不会价值寂灭。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9-23 07:26
                收起回复
                  ?????你们在干什么???????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3-09-23 15:53
                  收起回复
                    虽有五宝,
                    层不渊浩者难免于漉,漉失力;
                    呈不深沉者难免于漫,漫失绩;
                    乘不清澈者难免于沌,沌失宜。
                    使执百数,计三诚分入五宝,
                    饱倍一,保倍二,褒倍三,抱倍四,报倍五。
                    五数相加,下二六二而凡,及二六二而贤,上四六四而圣。
                    现示此时真我,然境遇使人变,在人所择。
                    知凡贤圣择圣,是圣人矣。
                    知凡贤圣择贤,是君子矣。
                    知凡贤圣择凡,是小我矣。
                    大意:
                    虽然有五种“意识珍宝”,
                    层阶不深远浩大的人难免发生价值过滤,价值过滤就错失了作用力;
                    程度不深厚沉浸的人难免发生自由散漫,自由散漫就损失了总成绩;
                    乘积不清楚透澈的人难免发生知觉模糊,知觉模糊就漏失了准确性。
                    用“一百”这个数据,按照“三诚”的格式计算代入划分到“五宝”,
                    饱足层阶的数据乘以一,
                    保全层阶的数据乘以二,
                    褒誉层阶的数据乘以三,
                    抱负层阶的数据乘以四,
                    报效层阶的数据乘以五。
                    五个层阶的得数相加,
                    低于二百六十二是平凡,
                    达到二百六十二及多些是贤良,
                    上达四百六十四乃至更上是圣人。
                    发现显示此时此刻真实的我,
                    但环境遭遇可以使人改变,在于人的选择。
                    知道“凡贤圣”而选择了“圣”,是圣人。
                    知道“凡贤圣”而选择了“贤”,是君子。
                    知道“凡贤圣”而选择了“凡”,是小我。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09-24 08:57
                    回复
                      抱歉,太多了,看不过来。但是你们是在用中国历史中的某种学术流派或者长期演化而成的思维方式去解构所谓的'人本'?我觉得这并非不可,但就我而言显得有些冗长且不易理解。就个人而言,我肯定有本人学艺不精等因素。于此,我提供一些个人浅薄的见解:
                      1、解构人本,我以为是分析人的精神行为,完全可以参照'弗洛伊德'的'三我'以及其的神经分析学。不过应当指出,他的学说用现代眼光看待应该是类似'地心说'的落后学说。医学上参考不可取,但是有不可否认的哲学价值。
                      2、比起的混杂唯心主义的理论,我更喜欢纯粹的认识。'我思故我在'者,认为是超越唯物唯心的绝对的认识论。比起过家家似的将一种又一种所谓人性分类讨论,我认为认识到人认知的有限性是更有价值的。
                      3、算是批驳,但不一定严谨。如果将漠视人性视为泯灭人的价值,那不正确的解析人性就好像是低价贱卖,没好到哪里去。将人与社会、环境、经验、认知割裂并非所谓解构,而是主观的画地为牢,在一个能够自洽的圈里建立一个固若金汤的防御工事。而这里没有胜者。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09-30 09: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