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转机就在于,十几年后,妙子终于肯写这个事件了。可能妙子的连载登报之后,斧高就意识到,机会终于来了,他可以把毬子钓出来了。我猜从连载开始,斧高就已经搬回了媛首村,对妙子家进行了长时间的监视。因为连载一旦开始,就不知道毬子什么时候会觉得危险过来干掉妙子。
但我觉得毬子应该很沉得住气,她相信自己的谜题不会被解决,一直到谜面全部写完也没见她开始行动。斧高可能会刺激了她一把,只要扮成某位读者,把某个关键点稍稍点出来,让毬子意识到再让读者讨论下去可能会把真相揪出来,从而逼迫她采取行动。
毬子怎么知道读者写了什么?她(兰子)可是推理界的知名人物啊,直接跟杂志编辑打听一下不就完了。
所以毬子为了止住更大的风险,就冒着小一点的风险,过去把妙子嘎了,然后伪装成首无作祟。
然后?然后就是斧高伪装成刀城言耶,试着在把毬子嘎了之后把事情都推给刀城了。
这件事斧高早有预谋,因为他特地用了刀城的穿衣风格,哪怕毬子不自作聪明,他也会承认是自己就是刀城。
他也一眼就认出眼前的是毬子,因为“我们在很早以前就见过面了”,如果是刀城,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就很难解释。
斧高的计划是,在毬子处理完妙子之后,直接撞破她的现场,逼着她继续写下去(因为他说了会再来,毬子必须顺着发展写下去,然后在下一次刀城拜访的时候,看看他知道多少,再安排下一步,她可能到了现在还有侥幸心理,觉得他不会认出她就是毬子吧,可惜她前提就错了)。
对斧高来说,为什么要分两步走,我觉得第一次拜访是为了确定证据,第二次计划能成则好,不能成也有第一次兜底。
为什么这么说?还有什么能比在整本杂志,向全社会讲述“刀城来拜访我了”更有说服力呢?有了向全社会公布的第23节,刀城又是到处游走的,估计不是他也是他了。
然后第二次拜访,斧高是想继续哄骗毬子写出刀城推理出了所有事情的手稿,拿到手稿后就把她嘎了,然后把手稿寄出去,继续固定证据(往刀城身上泼脏水)。
可惜毬子福至心灵,不自觉写出了这个刀城会不会是斧高。那这份手稿自然不能公开了,所以整个手稿戛然而止,直接用了两则新闻做结尾。把毬子伪装成首无作祟,也是为了混淆视听,毕竟在外界看来,整个故事就到了23节为止。
手稿也做不了伪,因为笔迹不同啊,难道还要再说手又扭到了?所以第二次拜访的整个手稿都废了,直接把最后一页抽出来,也很不自然,还不如直接整份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