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尔兰的主流动物是一类名为筑管动物门的群类。你可能会好奇这些动物筑的管在哪里。这只不起眼的小小蠕虫,会告诉你答案。
这是羽鳃管虫,属于筑管动物门的有管虫纲。他们平时张开羽毛状的鳃在水中过滤碎屑,当遇到危险时,他们就会收缩进入他们所筑造的虫管内。这种虫子正是代表了6亿年前筑管动物的样子。
从筑管虫到先进的筑管动物间是一段令人惊讶的演化过程。看到筑管虫的鳃,你应该就能猜出来这是筑管动物们腿的雏形。但你又会好奇,筑管动物的两条脊椎究竟是从哪来的。图二是筑管动物演化的一个简图,筑管虫后来脱离了虫管的限制,将虫管变成了一个贝壳,然后将一部分的鳃用来爬行,另外一部分在鳃需用来呼吸。这个时候,筑管虫就嘴巴朝下了。演化到这个阶段的时候,正是5.4亿年前,此时的海洋简直就是个地狱水族馆,各种早期的掠食动物横行,处于演化的压力下,筑管动物打算强化运动和感官。但这个时候,嘴朝下走的筑管动物突然发现,我这样运动,我的脑袋可就没了

。筑管动物们身体有一个以嘴巴为底沿纵轴拉长的趋势,而它们打算就硬磕这个趋势到底,没有脑袋我就造脑袋,于是它们原本出于原来头部,也就是身体中央的神经中枢极度前移,这下就再次获得脑袋了。这个过程中,筑管动物也顺便获得了眼睛。极端纵轴拉长的情况下,原本的嘴巴肯定也是不能要了,这样个结构除了一口吞别的都不太适合,因此筑管动物直接把除了头部外所有地方的口裂全部闭合。而口裂中的两排小齿也转移到了身体内部。两排沉入身体的小齿如果连接起来,再附着上肌肉,那筑管动物的运动能力岂不能再提升一个阶段?筑管动物的确这么做了,这两排小齿最终就变成了筑管动物的两条脊椎。
筑管动物的虫管也没有丢掉。它们的虫管,最终沉入了身体,变成了它们的骨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