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竞赛吧 关注:611贴子:855
  • 15回复贴,共1

关于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上一道团灭中国队的题目的多种解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题目也非常新颖,用到了“有限个反例”这样的短语,带有浓重的数学科研色彩。如果我们想要正面解决这道题,唯一的办法似乎是在任意的一幅图里构造性地找到这样两个圈,但是题目又告诉我们,这个情况存在有有限个反例,几乎是在告诉我们此路不通了。正着走走不通,不如想想怎么迂回前进。那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证明以下引理,通过这一引理来引出矛盾,实现反证。
引理1:对于任意正实数ε,自然数N,证明对于命题拥有N个顶点,(1 + ε)N 条边的图存在长度小于εN的圈, 只存在有限个反例。
假设一幅图有N个顶点,有至少(1 + ε)N条边,且图中所有圈的长度都不一样,我们需要在N足够大的时候构造矛盾来证明这一假设不成立。那想象我们进行这样一种操作:我们找到图中最短的圈,从这个圈中移走一条边,那么这个圈就被我们破坏掉了。所以在新的图中,最短圈的长度比原来大,也就是围长在这个过程中严格地增长。
那么如果我们重复这个过程εN/2次,剩下的图至少还有(1 + ε)N - εN/2 = (1 +ε /2)N条边。但是这个时候,因为我们重复了这个过程 εN/2次,剩下的图中要是还有圈,它的长度一定大于εN 。但是根据引理1,剩下的图中有(1+ε/2)N条边,则它一定有长度小于εN / 2的圈,出现矛盾。所以,并不可能在(1 + ε)N条边的图中所有简单圈长度各不相同,命题得证。
于是剩下的部分我们就只需要证明上面的引理成立。
为了证明引理1,首先我们考虑这样一个函数F, 定义如下:
F(N,g) 表示顶点数为N,围长最小为g的图余量的最大值。即,一个有N个顶点的图中,想要保证围长不小于g,那么这个图中最多可以有F(N,g) + N - 1条边。不难发现,想要证明上面的引理,我们需要研究的是F(N, εN)的性质。
如果F(N, εN)是一个关于其第一个自变量的的“亚线性函数”(即增长速率低于线性函数的函数,比如对数函数、平方根函数),那么我们就知道,为了保证一个有N个顶点的图的围长不小于εN,则这个图的余量只能是一个N的亚线性函数,那么一个有N个顶点, (1 + ε)N条边的图的围长在N足够大的时候自然一定小于εN,引理1因此得证。
所以为了证明引理1,我们只需要证明下面的引理2。
引理2:给定ε和N,g(x) = F(x, εN)是关于x的亚线性函数。即,g的增长速度低于线性函数,给定εN,一定存在一个x0,使得对于x>x0,一定有g(x) < εx。
接下来我们讨论如何证明引理2。这个函数g的性质其实不好直接讨论,但我们发现一个图和它经过简单删减之后得到的简化图的函数g之间有一些相关性,因此我们可以确立简单的初始值,然后通过讨论这些递推关系来确定g的增长速率。
首先我们设在这样的图中是不可能发现孤立的点的。一旦出现孤立点m(即度数为0的顶点),那么选取除了m以外的任一顶点n,并在G里添加nm这条边,顶点数和围长都和G相同(nm不可能是任何圈的一部分,因为任何圈里的每个顶点度数为2,而此时m的度数为1),而边数大于G,所以G并不是满足F定义中余量最多的图,这样的G不会决定F的函数值,无须考虑。所以我们只需要讨论每个顶点度数至少为1的那些图G,我们把这些图分为以下两种状况:
第一种情况:
G中有一片叶u(度数为1的顶点),删除u和它对应的那条边,那么新的图G’中其实少了一个顶点和一条边。那么根据余量的定义(E-V+1, E和V同时减小了1),我们知道G’的余量等于F(N, εN),也就是G的余量。既然删除这个顶点并没有改变图的围长,我们知道G’ 是个拥有N个顶点,围长εN的图。那么这样图的余量应该小于等于同类图的最大值,也就是说F(N, εN) ≤ F(N−1,εN),也即在这种情况下g(N) ≤ g(N - 1)。实际上是严格等于的,这里不再赘述,留给大家考虑。
第二种情况:
图中所有顶点的度数至少为2。现在我们假设G中没有长度小于εN的圈。那么选取图中任意一个顶点u, 它的度数至少是2,然后选取距离u小于等于(εN/2)−1顶点和它们之间的边,形成新的图H。我们认定H是树。假设H不是树,那么必然存在一个圈,假设y,z在圈中是相邻的,那么我们一定可以从y走到u再走回y,这中间的步数小于等于((εN/2)−1) + ((εN/2)−1) + 1 ,这个量是严格小于εN的。但是因为图中并不存在长度小于εN的圈,所以这样的圈并不存在,H一定是树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4-11 00:42回复
    话又说回来,这棵树也是非常奇怪的树。首先既然H是G的一部分,它不能有多于N个顶点。同时对于树的根u,它的深度是εN/2,这个深度是N的线性函数,而树中的顶点数又常常是随着树的深度指数增长的,这就对这棵树构成了很严苛的限制。(在接下来的计算中,我们会丢掉一些常数,后面我们会看到,在不同函数增长速率的比较中,这些常数项无伤大雅)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4-11 00:43
    回复
      想象一下这颗奇怪的树H,首先所有的顶点度数都至少是2,也就是说这是一颗没有叶的树。而度数为三或更高的顶点会连锁反应,产生越来越多的顶点。但是我们的顶点数量又十分有限,也就是说,从u出发,我们应该能找到一条长度可观的路径,除去两端点,其中顶点的度数都为2。而这条路径,在之后的证明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4-11 00:43
      回复
        这条路径的官方定义叫做孤立路径,它是除了两个端点之外,每个中间顶点的度数都是2的路径。因为每个中间顶点都要连接路径中与之相邻的两个点,所以它们不和该路径之外的任何顶点相邻。
        我们设G中最长的孤立路径长度为m,那么对于t = 0,1,2,3…, (εN/2) − 1, 我们说St是距离u有t步的所有顶点的集合。既然图中所有点的度数都至少是2,那么对于St中任意一个顶点,它至少连接一个St+1中的顶点。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4-11 00:44
        回复
          这个过程很像细菌的分裂生殖,在每一个时刻,细菌要么发生分裂,要么仅仅维持原数量、不发生分裂。不分裂的状态每次最多只能持续M次(左右),并且一共会有(εN/2)−1个时间点,于是即使在分裂次数最少的状态下,也最少会发生大概(εN/2M)次分裂,最后剩下大概2^(εN/2M)个细菌。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04-11 00:44
          回复
            回到我们的树中,这意味着这棵树里应该有至少2^((εN)/(2M))个顶点。但是我们知道这棵树最多只有N个顶点(因为它只是G的一个子图),也就是说 N≥ 2^( (εN)/(2M) ) 定义lg()为2底数的对数,那么我们知道:lg(N) ≥ (εN)/(2M)。也就是说,M ≥ (εN)/(2lg(N))。
            换句话讲,为了保证这棵树中的顶点数不会超过整个图里的顶点数,G里必须至少有一条长度大于等于(εN)/(2 lg(N))的孤立路径。
            现在,删去G中这条最长的孤立路径,和它上面的M+1个顶点来获得图G’。那么新的图围长也仍然大于等于εN。因为边越少,圈就应该越大,只有加上一些边才有可能产生更小的圈,就像我们考虑第一种情况的时候一样。
            另外我们知道G’是一幅有N-M-1个顶点,N-M条边,围长至少为εN的图,那么G’的余量小于等于F(N-M, εN) - 1, 因为F(N-M,εN) 表示这类图余量的最大值。同时,因为我们删掉了M条边,和连接它们的M+1个顶点,G’的余量应该刚好等于F(N, εN)-1。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4-11 00:45
            回复
              翻译成数学语言就是:
              F(N, εN) − 1 ≤ F(N−M,εN)
              其中M ≥ (εN)/(2lg(N))
              即g(N) ≤ g(N - M)+ 1, M ≥ (εN)/(2 lg(N))
              现在我们回过头去证明为什么对于足够大的N,我们一定能得到F(N, εN)小于等于εN。
              回想第一种情况我们得到的结论:F(N, εN) ≤ F(N−1,εN)。
              观察两种情况我们的到的结论。注意到我们的围长始终保持在εN。但是顶点数却在减少。对于这两种情况,通过递归(recursion)的思想,我们可以分别利用一二两种情况的不等式,把函数F化简,退化到一个容易思考的情况和取值。
              我们知道这里的N表示顶点,第二个变量表示图中最小圈的长度。如果我们利用这两个不等式,让N持续减小,那么最终N会小于第二个变量,也就是说图的顶点数小于图中最小圈的长度,我们知道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所以此时F(N,g)的值必须为0,即x< εN时,g(x) = 0,这就是函数g的初始值。
              实际上,当我们尝试递归地考虑F(N, εN)的取值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第二种情况,也就是回到F(N−M, εN) + 1,另外的时候会遇到第一种情况。所以并不是每次都会碰上“+1”。而最终都会回归到一个N'值使F(N’, εN)=0,g(N') = 0,也就是我们前面描述的情况。每一次我们基本上会将第一个变量减小至少(εN)/(2 lg(N))。
              而这个下界在之后的操作中也仍然成立,因为顶点数量减少到合适的N’后,围长仍然保持在εN,M始终满足M ≥ (εN)/(2 lg(N’)),甚至还要大于等于(εN)/(2 lg(N))。所以说,大约(2 lg(N))/ε步之内,第一个变量一定会变成0,也就是说,(2 lg(N))/ε步之内,F(N,εN)一定会小于等于εN,因为每一步贡献了一个“+1”,所以F(N,εN) ≤ (2 lg(N))/ε,甚至比我们预期的F(N, εN) ≤ εN还要严格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用函数的语言来描述g(x):它是一个比较奇怪的分段函数,首先它的初始值是0,而对之后的取值它有两种情况,有时候g(x) = g(x-1),另外的时候g(x) = g(x-m)+1, 其中m≥ (εx)/(2 lg(x))。通过观察,我们知道这个函数的增长速率是严格小于线性函数(f(x) = x)的,也就是说,思考f(x) = εx (ε>0) 这样的线性函数,当x足够大的时候,f(x) 一定大于 g(x)。
              至此,我们也完成了引理2的证明。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4-04-11 00:48
              回复
                最后,如果我们在计算中更加精细严密,就可以得到更强的结论,它甚至能让我们证明存在趋向于sqrt(Nlog(N))这个数量级的函数f(N),使得每个有N个顶点,N + f(N)条边的简单图拥有两个同样长度的不同的圈。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4-04-11 00:48
                回复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4-04-11 02:59
                  回复
                    @1立3 我只能在这里回复你,因为你拒绝私信
                    首先我从来没说过什么对男同敬而远之或者及其类似的表达,很好奇到底这些不存在的东西你们是怎么看到的
                    我的所有艾特造成人员作证的楼层全都被吧务删了,我也被封禁了(理由是抢占二楼,荒谬到可笑的程度),属于是堵住了我的所有发声渠道,昨天有人证明我没有说过那些话,然后整层楼都没了
                    我觉得您根本没有认真看那个原贴,你的“概括”有不少出入,“敬而远之”类似表达则是完全无中生有,或许是你看得不仔细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4-04-23 19:5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