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回 讨厌写作的男人是如何拿起笔的 PART 1
一个讨厌写作的编剧、小说家、评论家、散文家,却决定成为职业作家。虽然这听起来极不合常理,但我还是毫无顾忌地踏入了所谓的“编剧研究所”,很快就不得不面对自己讨厌写作这一现实,这让我有些慌乱。
实际上,我小时候就曾想过,为什么我如此讨厌写作,还试图找出原因。我甚至得出了一个让我自己可以接受的结论。然而,如今居然想着要成为编剧,这个想法本身就是极其轻率的。
我天生是左撇子。在我小时候,左撇子被称为“左利手”,被认为是不雅的,不被人看好。但我坚持使用左手,因为我生来就有些叛逆。不知为何,我的父母也没有强迫我改用右手。他们可能是不想看到我用右手笨拙地吃饭的样子,也许觉得弹钢琴需要左右手配合吧(虽然我小时候学了一阵钢琴就放弃了)。
但似乎我的左撇子程度并不寻常。小学入学时,第一次让我写自己的名字时,我把“しゅどう(首藤)”的“し”写对了,但写“たけし(剛志)”的“し”时,我想了一下,竟然把“し”写成了英文字母的“J”……于是写成了“しゅどうたけJ”。有人提醒我写错了,但我平静地说:“我是左撇子,所以这样就可以了。”据说这成为了一个小小的“传说”。还有一次,雨天我左右穿反了雨靴,也有人提醒我,但我回答:“我是左撇子,所以这样就可以了。”就这样一直穿回了家,据说连我的父母都无奈了。
牵手、投掷、敲打,都是用左手;踢东西也是左脚。然而,当时的现实并没有允许我完全依赖左手。首先,用左手写日文非常不方便。不管是竖写还是横写,和外国语言相比,写日文显然更难,速度也慢,字也不漂亮。
更何况,我小时候,左撇子专用的工具很少。比如左手用的棒球手套几乎没有,剪刀、菜刀等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几乎全是右手用的。所以,写字和投球的时候,我不得不使用右手。这是因为不便而进行的自我矫正,没有人强迫我。
渐渐地,这种自我矫正让我变得左右开弓。尽管如此,现在我做大多数事情时还是优先使用左手,比如拿筷子和举杯时,往往下意识地用左手。打人、踢人,抓东西,也是左手和左脚优先。这种情况在打架时非常有利,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所以我用左手突然出拳时对方往往会措手不及。趁着对方惊讶的时候,我会快速出手,然后趁对方还没反应过来时丢下一句“别小看我”,迅速逃跑。虽然我本来并不擅长打架,但凭借这招意想不到的偷袭,我在学校里获得了“难缠”的名声,这使得别人不敢轻易挑衅我这个转校生。
小学时,由于讨厌写字,我的图画日记几乎全是画,文字很少。我用左手拿蜡笔和彩色粉笔(Crayola,全球知名的蜡笔和彩色铅笔品牌),右手只是辅助。后来开始画水彩画时,我左右手都会用,右手的自我矫正也渐渐开始显现出效果。然而,写文章的时候依然是用右手,我非常讨厌写作,因此从小学到高中总共也没写过十篇作文。
正因为我讨厌写作,这反而导致了一个巨大的误解。因为讨厌写作,所以写得很勉强,自然不会写出普通的内容。既然都写得这么勉强,那就要写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才不至于浪费我的时间。因此,我的作文通常不会写诸如“今天天气很好,心情愉快”或者“运动会很有趣”之类的陈词滥调,而是会写一些批判世俗的内容,比如“远足不过是大家一起走同样的路,看同样的风景,有什么好玩的”,或者“运动会无论得第一还是最后,反正只是小学活动,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只是累人罢了”。
回想起来,当时的我真是个自大又让人讨厌的小孩,但这些文章却意外地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也许那些渴望战后民主主义教育的老师们对我这种非标准化的思维方式感到新鲜。于是,大家觉得首藤剛志这个孩子写的文章很有意思,还给我颁发奖状、奖杯之类的奖励。
即便如此,我还是讨厌写作文。老师们再怎么催促,我也常常逃避作业,暑假读书感想文之类的作业就说忘了交掉了。我更喜欢画画,用各种颜色自由表达,而不愿意老老实实地写字。
进入中学、高中之后,我对写作的厌恶程度加深了,原因是汉字越来越多。很丢脸地说,我几乎从未在汉字考试中得过满分,通常只有三四分。所以,我的语文考试成绩从未超过过90分。
即便如此,我的语文成绩并不算太差,这主要归功于阅读理解部分。我没有写出标准答案,但会用自己的逻辑去解释,有时甚至会带着卷子去找老师理论。由于我对题目独特的见解,老师有时不得不勉强给我打分。而这种交涉只能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奏效,对于像高考这样的考试显然不适用。
总之,尽管我讨厌写作,但由于少数几篇作文引起的误解,我自以为擅长写作,这促使我走上了编剧的道路。
**附言:** 本篇文章看似与编剧无关,实则包含了不少重要的内容。
**昨日的我(近况报告):**
最近看了三部让我难以接受的日本战争电影。而这次,我观看了两部改编自漫画和动画的日本青春电影,分别是《NANA》(矢泽爱创作的经典少女漫画,讲述两位名叫NANA的女孩在东京的梦想与友情)和《棒球英豪》(《Touch》,安达充创作的经典棒球题材青春漫画)。奇怪的是,这次我竟然微笑着看完了整部影片。过去的话,也许我会中途退场,但现在竟然笑着走出了影院。几个月前我去看了一场美少女宇宙战队动画改编的音乐剧,过去的我一定会中途离开,但那次我不仅坚持到了最后,甚至和其他男性观众一起呼喊“安可”。
或许是因为女孩子们真的很可爱吧,尽管电影内容有很多不足,但看到她们,我居然能坚持看完两个小时。过去的我不可能仅凭“可爱”就忍耐这么久。也许,是我变成“叔叔”了吧。最近,很多青春电影、电视剧或者舞台剧,只要有可爱的女孩子出场,我就能一直看下去。或许,这是一种老化的迹象吧。
**发布日期:** 2005年9月21日
一个讨厌写作的编剧、小说家、评论家、散文家,却决定成为职业作家。虽然这听起来极不合常理,但我还是毫无顾忌地踏入了所谓的“编剧研究所”,很快就不得不面对自己讨厌写作这一现实,这让我有些慌乱。
实际上,我小时候就曾想过,为什么我如此讨厌写作,还试图找出原因。我甚至得出了一个让我自己可以接受的结论。然而,如今居然想着要成为编剧,这个想法本身就是极其轻率的。
我天生是左撇子。在我小时候,左撇子被称为“左利手”,被认为是不雅的,不被人看好。但我坚持使用左手,因为我生来就有些叛逆。不知为何,我的父母也没有强迫我改用右手。他们可能是不想看到我用右手笨拙地吃饭的样子,也许觉得弹钢琴需要左右手配合吧(虽然我小时候学了一阵钢琴就放弃了)。
但似乎我的左撇子程度并不寻常。小学入学时,第一次让我写自己的名字时,我把“しゅどう(首藤)”的“し”写对了,但写“たけし(剛志)”的“し”时,我想了一下,竟然把“し”写成了英文字母的“J”……于是写成了“しゅどうたけJ”。有人提醒我写错了,但我平静地说:“我是左撇子,所以这样就可以了。”据说这成为了一个小小的“传说”。还有一次,雨天我左右穿反了雨靴,也有人提醒我,但我回答:“我是左撇子,所以这样就可以了。”就这样一直穿回了家,据说连我的父母都无奈了。
牵手、投掷、敲打,都是用左手;踢东西也是左脚。然而,当时的现实并没有允许我完全依赖左手。首先,用左手写日文非常不方便。不管是竖写还是横写,和外国语言相比,写日文显然更难,速度也慢,字也不漂亮。
更何况,我小时候,左撇子专用的工具很少。比如左手用的棒球手套几乎没有,剪刀、菜刀等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几乎全是右手用的。所以,写字和投球的时候,我不得不使用右手。这是因为不便而进行的自我矫正,没有人强迫我。
渐渐地,这种自我矫正让我变得左右开弓。尽管如此,现在我做大多数事情时还是优先使用左手,比如拿筷子和举杯时,往往下意识地用左手。打人、踢人,抓东西,也是左手和左脚优先。这种情况在打架时非常有利,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所以我用左手突然出拳时对方往往会措手不及。趁着对方惊讶的时候,我会快速出手,然后趁对方还没反应过来时丢下一句“别小看我”,迅速逃跑。虽然我本来并不擅长打架,但凭借这招意想不到的偷袭,我在学校里获得了“难缠”的名声,这使得别人不敢轻易挑衅我这个转校生。
小学时,由于讨厌写字,我的图画日记几乎全是画,文字很少。我用左手拿蜡笔和彩色粉笔(Crayola,全球知名的蜡笔和彩色铅笔品牌),右手只是辅助。后来开始画水彩画时,我左右手都会用,右手的自我矫正也渐渐开始显现出效果。然而,写文章的时候依然是用右手,我非常讨厌写作,因此从小学到高中总共也没写过十篇作文。
正因为我讨厌写作,这反而导致了一个巨大的误解。因为讨厌写作,所以写得很勉强,自然不会写出普通的内容。既然都写得这么勉强,那就要写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才不至于浪费我的时间。因此,我的作文通常不会写诸如“今天天气很好,心情愉快”或者“运动会很有趣”之类的陈词滥调,而是会写一些批判世俗的内容,比如“远足不过是大家一起走同样的路,看同样的风景,有什么好玩的”,或者“运动会无论得第一还是最后,反正只是小学活动,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只是累人罢了”。
回想起来,当时的我真是个自大又让人讨厌的小孩,但这些文章却意外地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也许那些渴望战后民主主义教育的老师们对我这种非标准化的思维方式感到新鲜。于是,大家觉得首藤剛志这个孩子写的文章很有意思,还给我颁发奖状、奖杯之类的奖励。
即便如此,我还是讨厌写作文。老师们再怎么催促,我也常常逃避作业,暑假读书感想文之类的作业就说忘了交掉了。我更喜欢画画,用各种颜色自由表达,而不愿意老老实实地写字。
进入中学、高中之后,我对写作的厌恶程度加深了,原因是汉字越来越多。很丢脸地说,我几乎从未在汉字考试中得过满分,通常只有三四分。所以,我的语文考试成绩从未超过过90分。
即便如此,我的语文成绩并不算太差,这主要归功于阅读理解部分。我没有写出标准答案,但会用自己的逻辑去解释,有时甚至会带着卷子去找老师理论。由于我对题目独特的见解,老师有时不得不勉强给我打分。而这种交涉只能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奏效,对于像高考这样的考试显然不适用。
总之,尽管我讨厌写作,但由于少数几篇作文引起的误解,我自以为擅长写作,这促使我走上了编剧的道路。
**附言:** 本篇文章看似与编剧无关,实则包含了不少重要的内容。
**昨日的我(近况报告):**
最近看了三部让我难以接受的日本战争电影。而这次,我观看了两部改编自漫画和动画的日本青春电影,分别是《NANA》(矢泽爱创作的经典少女漫画,讲述两位名叫NANA的女孩在东京的梦想与友情)和《棒球英豪》(《Touch》,安达充创作的经典棒球题材青春漫画)。奇怪的是,这次我竟然微笑着看完了整部影片。过去的话,也许我会中途退场,但现在竟然笑着走出了影院。几个月前我去看了一场美少女宇宙战队动画改编的音乐剧,过去的我一定会中途离开,但那次我不仅坚持到了最后,甚至和其他男性观众一起呼喊“安可”。
或许是因为女孩子们真的很可爱吧,尽管电影内容有很多不足,但看到她们,我居然能坚持看完两个小时。过去的我不可能仅凭“可爱”就忍耐这么久。也许,是我变成“叔叔”了吧。最近,很多青春电影、电视剧或者舞台剧,只要有可爱的女孩子出场,我就能一直看下去。或许,这是一种老化的迹象吧。
**发布日期:** 2005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