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历史吧 关注:6贴子:105
  • 6回复贴,共1

司马迁后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司马迁的后裔:司马迁的儿子在正史中没有详细记载,从西汉末封司马迁后裔史通子看,司马迁是有儿子和后裔,这点在史学界也是公认,但是直到清朝康熙时代才有司马迁儿子的详细记载。由于封建统治者长期对司马迁偏见,没有人在乎司马迁的后裔,只是在司马迁在人民中影响日益增强,对司马迁的评价才越来越高,逐渐修庙祭祀,到明清时开始有官方祭祀,这时由于祭祀需要其后裔参加,官方才开始重视寻找司马迁的后裔。也正是在这时期也才首次找到司马迁后裔和有司马迁去世的详细时间记载,司马迁生卒年限和后裔才成为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司马迁去世年限在康熙时期才有首个准确时间,翟世琪等考据是司马迁是汉宣帝的丙寅年去世,就是杨恽被害前一年,即公元前55年,与卫宏提出的司马迁在汉宣帝时代去世吻合。也正是在康熙时代人们才知道司马迁至少有两个儿子:司马临和司马观,司马迁在历史上总共有几个儿子虽然不详,但是这两个儿子至少把司马迁后裔的考据有了研究的基础。也正是在官方祭祀寻找司马迁后裔时,才找到首个司马迁的后裔,在韩城找到马氏,正式作为司马迁官方祭祀的后裔,也开始寻找司马迁的其他后裔。翟世琪在民间寻访司马迁后裔的成果不仅是找到司马迁卒年的首个时间,确认在韩城马氏是司马迁后裔,也初步得到司马迁后裔在汉宣帝时代后改姓的情况,知道司马迁后裔有改姓冯氏和同氏,后世恢复司马氏姓氏的后裔司马徽就是隐居又改姓同氏。在司马迁的后裔被迫害改姓用的姓氏包括司氏、马氏、冯氏和同氏,也实际在历史上考证司马迁生卒和后裔的学术问题的开端。后来的清朝学者王鸣盛就是延续这种考据,考据司马迁生于前153年,也为翟世琪考据司马迁生卒是前127年到前55年做了首个补充争论课题,把太史公和司马迁研究区分开,实际是司马迁父子三代人研究课题的开端。司马迁的后裔研究更是逐渐成为清朝开始到近现代司马迁研究的重点,正是在清朝开始寻找司马迁后裔不久找到了在徐村的司马迁后裔,这里长期与世隔绝地独自祭祀司马迁,在官方祭祀司马迁后才重视这里司马迁的祭祀,确认这里祭祀司马迁的冯氏和同氏是司马迁的后裔。这样在翟世琪考据的司马迁改姓后裔中,仅有司氏还没有找到,这分支的按翟世琪考据是在洛阳。司马迁的后裔从王莽时代后开始改姓避祸,期间有恢复司马氏的,最著名的是司马徽,后来又改姓同氏,回到韩城司马迁故居隐居,这分支多数即使在晋朝也没有恢复司马氏,或许是祖训不让恢复,或是长期与世隔绝,或是恢复后因北方战乱又改姓。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2-23 03:40回复
    司马迁史记一堆私货,就该唾骂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2-23 07:44
    回复
      司马迁的私货是创新进步,史记本身就是私货是一家之言,不是为统治者歌功颂德,毛主席评价统治者很多不喜欢史记,正是史记最宝贵的私货。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2-23 08:02
      回复
        家谱,那是很不靠谱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2-23 12:25
        回复
          司马迁不是割了吗?哪来的后代?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2-23 19:30
          回复
            司马迁后裔很多,从他私人修史做正副两本就体现他至少有两个儿子,而且他妻妾至少三人,家族人数众多。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2-24 03:11
            回复
              司马迁后裔逃亡到异族地区的主要是到辽东,改姓同氏的到辽东和佟氏、仝氏等融合,逃亡到草原民族的形成思结、同罗等,效忠华夏中央政府。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2-04 04: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