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大学高质量发展情况汇报
开封大学党委书记谭贞
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国高职院校排名中提升了46名,在全省排名提升了11名。
一是聚焦立德树人,实现人才培养水平的新提升。学校牢固确立党建引领地位。形成“43111”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格局,推进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牢固树立“大思政”理念。将开封红色资源融入到思政教学、社会实践、教职工教育之中。开设《开封红色记忆》选修课。牢固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打造思想引领、国防教育、资助育人、心理育人、文化活动五大平台,确保“三全育人”在学校落地生根。学校获批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示范课程等14个。
二是聚焦标志性成果,实现“双高”校建设和“专升本”工作新进展。自2023年11月,高书记带领四大班子到开封大学现场办公以来,学校专升本工作加速推进。引进优秀硕、博、高职称人才139人,不断完善土地、校舍的相关手续。对照《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9大方面29项指标,学校全部达标。省级“双高”校建设成效显著,共取得280项标志性成果,其中国家级成果102项,省级成果178项。目前,正在准备国家“双高”建设单位申报。这一年,先后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挑战杯”等国家级赛事中取得重大突破。
三是聚焦产教融合,实现服务地方创新发展能力的新拓展。整合办学资源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紧紧围绕开封“制造立市”“文旅强市”战略进行院部整合,成立智能制造学院和文化与旅游学院。成立“京东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服装产业学院”和“阀门产业学院”三个实体产业学院。打造产教融合大平台。“开封大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8000万元;学校牵头成立全国阀门再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学校积极配合市科技局,联系沟通中国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河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申报河南省实验室一宋都实验室;加强与市直单位和行业企业合作建设的60多个科研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服务开封文化传承创新。利用学校专业人才优势,依托大观博物馆、东坡书院传承弘扬宋文化。建设中的东坡书院(东坡文化研究中心)获批河南省国情教育基地,正在编纂《苏轼在汴作品赏析》即将完成。东坡书院拟于明年3月对外开放。教育培训赋能城市创新发展。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新型职业农民、退役军人、网格员等各类非学历培训。今年,我校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累计完成取证近万人。
四是聚焦学生成长成才,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的新成效。深入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行动,举行多场招聘会、双选会,为毕业生提供优质就业岗位3万多个。截至目前,“双高”校建设相关专业2024届毕业生就业落实率达92.3%。
五是聚焦“职教出海”,实现国际交流合作的新拓展。建设中德合作AHK考培基地。与河南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共建丝绸之路学院。开封大学一科特迪瓦“大河工坊”职教出海建设项目,入选“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
六是聚焦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的新升华。为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校园环境提升行动,全面优化校园环境和秩序,不仅回应师生的热切期盼,更是提升了服务育人水平。图书馆升级改造,舒适安静的阅读区域与便捷智能的设施,相得益彰,成为广大师生心向往之的学习场所;各学院的文化建设与专业建设融为一体各具特色,实现了“一院一品”;把天猫超市引入校园,满足了师生质优价廉的消费需求;修缮一新的西操场与新建2万平方的东操场,满足了师生们体育运动健身的需求;开封大学学术交流中心的投入使用,进一步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了学术交流,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如今漫步在校园里,每一片草坪、每一处绿植、每一面墙壁都有着新时代的文化印记;每一条路、每一栋楼、每一个教室,都蕴含着开封大学对高等教育的独有解读。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在其中,大家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满满。
总之,一年多来,学校围绕“升本”及国“双高”建设目标,班子成员精诚团结,一起担负责任、一起承受压力、一起攻坚克难,收获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取得了一系列可喜可贺的突破。取得的这些成绩,得益于全校上下思想合心、行动合拍、工作合力,更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直各部门各局委的大力支持。
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继续围绕“制造立市”“文旅强市”战略精心谋划,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努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为服务开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发展#



开封大学党委书记谭贞
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国高职院校排名中提升了46名,在全省排名提升了11名。
一是聚焦立德树人,实现人才培养水平的新提升。学校牢固确立党建引领地位。形成“43111”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格局,推进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牢固树立“大思政”理念。将开封红色资源融入到思政教学、社会实践、教职工教育之中。开设《开封红色记忆》选修课。牢固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打造思想引领、国防教育、资助育人、心理育人、文化活动五大平台,确保“三全育人”在学校落地生根。学校获批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示范课程等14个。
二是聚焦标志性成果,实现“双高”校建设和“专升本”工作新进展。自2023年11月,高书记带领四大班子到开封大学现场办公以来,学校专升本工作加速推进。引进优秀硕、博、高职称人才139人,不断完善土地、校舍的相关手续。对照《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9大方面29项指标,学校全部达标。省级“双高”校建设成效显著,共取得280项标志性成果,其中国家级成果102项,省级成果178项。目前,正在准备国家“双高”建设单位申报。这一年,先后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挑战杯”等国家级赛事中取得重大突破。
三是聚焦产教融合,实现服务地方创新发展能力的新拓展。整合办学资源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紧紧围绕开封“制造立市”“文旅强市”战略进行院部整合,成立智能制造学院和文化与旅游学院。成立“京东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服装产业学院”和“阀门产业学院”三个实体产业学院。打造产教融合大平台。“开封大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8000万元;学校牵头成立全国阀门再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学校积极配合市科技局,联系沟通中国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河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申报河南省实验室一宋都实验室;加强与市直单位和行业企业合作建设的60多个科研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服务开封文化传承创新。利用学校专业人才优势,依托大观博物馆、东坡书院传承弘扬宋文化。建设中的东坡书院(东坡文化研究中心)获批河南省国情教育基地,正在编纂《苏轼在汴作品赏析》即将完成。东坡书院拟于明年3月对外开放。教育培训赋能城市创新发展。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新型职业农民、退役军人、网格员等各类非学历培训。今年,我校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累计完成取证近万人。
四是聚焦学生成长成才,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的新成效。深入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行动,举行多场招聘会、双选会,为毕业生提供优质就业岗位3万多个。截至目前,“双高”校建设相关专业2024届毕业生就业落实率达92.3%。
五是聚焦“职教出海”,实现国际交流合作的新拓展。建设中德合作AHK考培基地。与河南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共建丝绸之路学院。开封大学一科特迪瓦“大河工坊”职教出海建设项目,入选“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
六是聚焦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的新升华。为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校园环境提升行动,全面优化校园环境和秩序,不仅回应师生的热切期盼,更是提升了服务育人水平。图书馆升级改造,舒适安静的阅读区域与便捷智能的设施,相得益彰,成为广大师生心向往之的学习场所;各学院的文化建设与专业建设融为一体各具特色,实现了“一院一品”;把天猫超市引入校园,满足了师生质优价廉的消费需求;修缮一新的西操场与新建2万平方的东操场,满足了师生们体育运动健身的需求;开封大学学术交流中心的投入使用,进一步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了学术交流,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如今漫步在校园里,每一片草坪、每一处绿植、每一面墙壁都有着新时代的文化印记;每一条路、每一栋楼、每一个教室,都蕴含着开封大学对高等教育的独有解读。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在其中,大家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满满。
总之,一年多来,学校围绕“升本”及国“双高”建设目标,班子成员精诚团结,一起担负责任、一起承受压力、一起攻坚克难,收获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取得了一系列可喜可贺的突破。取得的这些成绩,得益于全校上下思想合心、行动合拍、工作合力,更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直各部门各局委的大力支持。
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继续围绕“制造立市”“文旅强市”战略精心谋划,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努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为服务开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