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llus吧 关注:151贴子:2,416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句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1-09 15:54回复
    一、生活对人的意义
    我们感知到的“事物”以来不是“物”原本的样子,这个世界的“事物”是一个事实——我们通过思维处理后的事实。人不能脱离经验而存在,这是因为“事物”本来对于人就是先在的。人的出生是偶然的,正如同这个世界是偶然的,唯有偶然的东西才是必然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1-09 15:59
    回复
      生命的意义存在于“绝对正确”和“绝对错误”两端之间。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一区间上哪些点更为正确,哪些点相对糟糕。在此基础上,我们得出了普遍标准,以助于探寻人类问题的真实。真实是对于人类的真实,即是对于人类目的的真实。认识主体的全部的活动指向与价值,在于使世界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重要的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世界。唯有基于人类实践性的思维,才能使人渴求在最深刻的层次上把握世界。在这欲望的层面上讲,人类实际上是历史与未来的仆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1-09 16:16
      回复
        人类在其一生中存在着三大问题。一是人与世界的问题;二是个人与集体的问题;三是个人与另一人的问题。这三大问题我可以表述三个疑问,它们分别为:1、人类为了生存下去应该采取何种方式以面对有限的世界?2、个人为了发展自身,应该采取何种手段调整个人与集体的关系?3、个人在面对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时,应如何调整自身?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1-09 16:25
        收起回复
          生命的意义在于关注他人,在于成为社会的一员,在于为人类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生命的意义存在于主体与他者的交互作用中。人的理想和行动同样遵从这一原则:对于他人有意义的,“意义”才能够普遍成立。如果一个人的理想和行为都向着为他人贡献的方向前进,他的人生自然能朝着体现其生命价值的方向发展。心理学可以利用人们对于意义本身的理解,来影响自身的行为和发展方向,进而为人类谋取更大的福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1-09 16:34
          回复
            经验的东西都是先被接纳然后才被诠释的。对生命意义的解读会随着个体所遇到的情境不断改变。经验并非成功或失败之母,对我们起决定作用的正是我们赋予经验的认识和意义。我是“我”,我们决定于我们给予环境的意义,这个,决定了我们。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1-09 16:39
            回复
              梦与记忆的益处已经被研究所证实。人的人格在梦中和清醒时都是一致的。只是在梦境中,人比清醒时更为放松,人格受到的障碍和防御减少,能够更真实地表现出来。对于生命意义来说,每种记忆都不可或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1-10 21:54
              收起回复
                童年记忆对于我们了解一个人的生活观有着重要价值。这是因为童年记忆涵盖了一个人对于自己和环境的初始印象。而且,这是个体主观意识的起点,也是人生的起点。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1-10 22:03
                回复
                  二、心灵篇
                  人类是有精神的。精神的精髓在于通过预知指导自己行动的方向。精神为身体设定行动的目标,身体与精神相互作用。人类的精神将越来越强大,预见未来的能力也将高速发展,人类奋斗的目标性也将越来越明确,以改进其在整个情境中所处的地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1-14 21:52
                  回复
                    人类为了完成目标而做的动作中有一个能包含一切的单一动作。人类所有的动作都是在圆善自身,所有的动作和表现都必须互相协调一致结合成一个整体。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1-14 21:54
                    回复
                      文化是精神指导肉体的结果。人类的活动受到精神的激发,身体的发展也受着精神的指引。精神赋予人类活动以意义及目标。精神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控制肉体进行活动,却不受制于肉体,人类的活动主要取决于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个体心理学认为:感知与生活方式不是互相对立的,当目标确立后,感知会配合目标自动进行调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1-14 22:02
                      回复
                        感知是朝着人生目标的方向和发展的,并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而调整。感知总是和生活方式相一致,例如,情绪的心智模式就如同生活方式一样固定。性和爱情也是如此,当一个人心中有了性的目标时,就会产生相应的感情。此时,他只有这一个已认定的目标,为了抵达目标,他必须放弃其他有妨碍性的人和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1-14 22:16
                        回复
                          三、自卑与超越篇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而神经症患者和那些行为上表现得不可一世的人,内心深处都隐藏着自卑感。一个人表现得越具有攻击性,这是为了让自己的弱点被更好的隐藏起来。而如果一个人摆脱自卑感不切实际时,他便不再设法克服困难,反而沉醉于一种优越感中,并强迫自己认为自己有优越感。然而产生自卑感的原因没有消除,问题一直存在,自卑感便会不断的聚积。时间久了,它们就会变为一种固定的情结,只要一有相同的问题发生便会引起他们的自卑感,就仿佛这是他们生命的底色一样,这种情况我们便可以称之为“自卑情结”。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1-14 22:46
                          回复
                            人人都在追求自己独有的一种优越感。它取决于人们赋予生命的意义。这种意义不单单是浮于表面,而是体现在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上。了解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就像了解一位诗人的诗一样。诗虽然是由字词组成的,但是它的意义却超出文字的表面意思。一个人的生活模式也像是诗歌一样蕴含着复杂的内在意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1-15 21:06
                            回复
                              四、个体心理学派与梦
                              梦中的思想和清醒状态的思想并没有很大的悬殊,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很大的悬殊。他们的差别就是做梦的时候现实的一些关系被搁置了。但梦并没有脱离现实,做梦是在保护我们的生活模式不被现实和常识的要求所威胁。如果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不想用公认的常识来解决某个问题,那么他就会在梦中表现出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1-15 22: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