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第一篇关于高抛壶的挽救方式
这个素材我准备了很长时间,当然壶主也是长期吧里潜水的朋友哈,在此也感谢大家给我带来这种珍贵的素材。像这个性质的壶一共有四件,只不过耗时太长加上操作上有一定困难程度,年前只能出来这么一把。
就正好拿这一把来给大家做一次讲解,首先介绍一下壶的情况,高抛,抛得膈应,这款紫泥目数本来就是很高了,再进行一个强拋,油腻程度大家可以想象。于是和我商量,有没有办法你能通过烧制,去改善甚至抵消高抛带来的负面影响。 答案是不行,因为我自己的窑,原理此前解释过了,其实是通过高精度设备模拟氛围,在低温状态下绕开结晶层的熔点,仅针对表层的由二氧化硅组成的结晶层进行一次强化,可以理解为最理想的氛围状态,好处有两点,第一是避免高温瓷化,不会改变其本身结构属性,第二点就是安全,除非是本身就有缺陷的壶,不然在极低温度下,按科学来说就是不可能有风险。
或说,我也仅仅是针对最表层的结晶进行增强,我没法去改变其物理上的结构形态,就比如高抛留下的痕迹。这样烧出来会导致什么呢,就是表面显露出一道道的由抛光片走过的印痕,整个壶像斑马一样。而解决这种高抛的办法,是整个直接送回宜兴的大窑,把温度推到这款泥料原定的烧结温度进行重新烧制,用人话说就是把抛光痕迹烧没,整个壶回到一种毛茸茸的状态,再送回我手里进行重新处理。
这个行为有一定的风险,壶达到烧结温度重新反应本身就自带烧炸的风险,其次使用过的壶,如果烘干不彻底,壶内残留水分,也会爆炸,最关键的是,除了做壶的,谁都不知道这把壶原定温度是多少,这东西不到万不得已,肯定不会这么操作,你不能和做壶的或者壶商说,你这东西太次了,你把它烧毛了,我要拿去给谁谁谁处理,这也不现实。既然选择这么处理,也是做好了失去这把壶的准备,就无所谓呗,反正出也出不去,留手里自己玩,看着膈应,就是不玩抛光的,那可以。
插一嘴题外话哈,之所以送宜兴回大窑,纯粹的出于经济考虑,真别说我抠门哈,烘干一道火,电费得几百,我还得一次次的拉高温去实验,费用都不谈了,拉一道几百的电费,万一炸了,我修一次设备动辄上万,还是比较脆弱的,那就还不如简单去宜兴回窑,省钱省事,无非等待时间长一点。东西生死有命哈。 万幸这一把是顽强的抗住了窑温,把抛光痕迹彻底清除了送到我手上,就按照排序吧,回窑的毛糙,到再进行强化的完全体。大家也可以把最终的样子理解成,一把不经过抛光处理的紫砂,遇到最契合的窑火,呈现出来的最终形态。 #








这个素材我准备了很长时间,当然壶主也是长期吧里潜水的朋友哈,在此也感谢大家给我带来这种珍贵的素材。像这个性质的壶一共有四件,只不过耗时太长加上操作上有一定困难程度,年前只能出来这么一把。
就正好拿这一把来给大家做一次讲解,首先介绍一下壶的情况,高抛,抛得膈应,这款紫泥目数本来就是很高了,再进行一个强拋,油腻程度大家可以想象。于是和我商量,有没有办法你能通过烧制,去改善甚至抵消高抛带来的负面影响。 答案是不行,因为我自己的窑,原理此前解释过了,其实是通过高精度设备模拟氛围,在低温状态下绕开结晶层的熔点,仅针对表层的由二氧化硅组成的结晶层进行一次强化,可以理解为最理想的氛围状态,好处有两点,第一是避免高温瓷化,不会改变其本身结构属性,第二点就是安全,除非是本身就有缺陷的壶,不然在极低温度下,按科学来说就是不可能有风险。
或说,我也仅仅是针对最表层的结晶进行增强,我没法去改变其物理上的结构形态,就比如高抛留下的痕迹。这样烧出来会导致什么呢,就是表面显露出一道道的由抛光片走过的印痕,整个壶像斑马一样。而解决这种高抛的办法,是整个直接送回宜兴的大窑,把温度推到这款泥料原定的烧结温度进行重新烧制,用人话说就是把抛光痕迹烧没,整个壶回到一种毛茸茸的状态,再送回我手里进行重新处理。
这个行为有一定的风险,壶达到烧结温度重新反应本身就自带烧炸的风险,其次使用过的壶,如果烘干不彻底,壶内残留水分,也会爆炸,最关键的是,除了做壶的,谁都不知道这把壶原定温度是多少,这东西不到万不得已,肯定不会这么操作,你不能和做壶的或者壶商说,你这东西太次了,你把它烧毛了,我要拿去给谁谁谁处理,这也不现实。既然选择这么处理,也是做好了失去这把壶的准备,就无所谓呗,反正出也出不去,留手里自己玩,看着膈应,就是不玩抛光的,那可以。
插一嘴题外话哈,之所以送宜兴回大窑,纯粹的出于经济考虑,真别说我抠门哈,烘干一道火,电费得几百,我还得一次次的拉高温去实验,费用都不谈了,拉一道几百的电费,万一炸了,我修一次设备动辄上万,还是比较脆弱的,那就还不如简单去宜兴回窑,省钱省事,无非等待时间长一点。东西生死有命哈。 万幸这一把是顽强的抗住了窑温,把抛光痕迹彻底清除了送到我手上,就按照排序吧,回窑的毛糙,到再进行强化的完全体。大家也可以把最终的样子理解成,一把不经过抛光处理的紫砂,遇到最契合的窑火,呈现出来的最终形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