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要看你在什么情况下提起了,这类神话人物特点就是来源很多,而且随着口口相传会不断融合新的故事形象和创造新故事。如孙悟空,福建人有齐天大圣信仰,拜的猿猴神仙通天大圣齐天大圣等等最早来源可能还在西游成书甚至元杂剧西游之前,西游是吸收这个形象创出了新的孙悟空,但猿猴信仰反手又能把这个形象吸收回来更新信仰的形象。无数影视小说作品也会有脱胎于西游的孙悟空,也会创造自己的故事,最终反馈到孙悟空上。你单提个孙悟空的形象,那所有已知的形象都可以拿到一起讨论。但你要单提个西游记,那就要和其他作品分开了。同时你要接受各种不同作品同样角色会有好的不好的各种形象,在某些作品孙悟空是反派还是比较菜的比较让人讨厌的反派,有的作品则会被拿来当战力台阶垫给其他角色,你跑过去说侮辱孙悟空了,或者搬出来孙悟空哪有那么菜,西游里他会法天象地云云的,那不是抬杠么。
二郎神也差不多,你喜欢接受焦恩俊帅版的主角杨戬也要接受宝莲灯电影的阴暗反派二郎神(而不是跑去电影拿电视剧剧情套,说二郎神是在考验沉香云云,他其实是演的云云),有些人讨论西游时候会强调二郎神和封神杨戬的区别也是这个考量。所谓的李冰也是二郎神等等就是多个来源的融合。要讨论那一样的,单说形象所有都能算,单说作品那就只从作品有的描述去定,别混为一谈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