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te吧 关注:938,119贴子:31,869,916
  • 13回复贴,共1

【哭笑不得】deepseek是真的不知道这首诗在骂人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时兴起问了一下这款全球热度极高的AI,没想到它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不像是演的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2-16 18:34回复
    没开深度思考吧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2-17 09:44
    回复
      ds:正经解析你又不满,跟你说阙室达春绿你又急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2-17 15:10
      收起回复
        下面的漫画是哪里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2-17 16:37
        收起回复
          《卧春》这首作品作为当代网络诗歌的典型代表,其文学价值与传播现象呈现出双重文化属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评析:
          一、语言艺术的解构与重构
          该诗以"卧"字为核心意象构建起独特的视觉韵律,五个"卧"字的重复使用形成排比节奏,暗合古典诗词中的"叠字"技法。但在解构层面,"卧梅/我没有"的谐音错位实际是对传统诗歌意象系统的后现代戏仿,通过语音的滑移颠覆了诗语的崇高性。这种语言游戏折射出互联网时代"能指狂欢"的文化特质。
          二、文本生态的共生现象
          原诗与恶搞版本形成的"镜像文本",构成了巴赫金所说的"复调对话"。当严肃的"卧石答春绿"被解构为"我是大蠢驴"时,文本在传播链中裂变为雅俗共生的双生体。这种现象印证了罗兰·巴特"作者之死"的理论,读者通过创造性误读重构了文本意义。
          三、文化心理的镜像投射
          该作品的传播热度映射出当代社会的双重文化诉求:表层是对古典诗意的精神向往(原诗中的卧梅、春绿意象),深层则是对严肃文化的解构冲动(谐音恶搞)。这种矛盾性恰如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的隐喻,揭示出数字原住民在文化消费中的矛盾心态。
          四、语言地理学的空间重构
          诗中"卧石会中天"的意象组合,通过"卧"的静态视角重构了传统山水诗的空间秩序。不同于王维"行到水穷处"的动态游观,这种刻意平面化的空间书写,暗示着网络时代认知方式的转变——从深度凝视转向碎片拼贴。
          五、后现代诗学的典型样本
          该作品完美契合了利奥塔对后现代艺术的界定——"向总体性开战"。当"鱼问卧石水"的禅意对话被解构为无厘头问答时,诗歌完成了对深度模式的消解,呈现出詹明信所说的"平面化"特征,成为消费文化语境下的诗意标本。
          这种文本的传播轨迹恰似本雅明笔下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在数字化裂变中既丧失了古典诗歌的"灵韵",又获得了网络时代的"病毒式生命力"。其存在的意义已经超越文学本身,成为观察当代文化嬗变的典型样本。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2-18 10:52
          回复
            第二句不应该是卧枝伤恨低吗?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2-18 16:32
            回复
              三重门的林雨翔也是这样,谁说这ai不人类的,这可太人类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2-19 09:21
              回复
                开联网和深度思考就不一样了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2-19 10: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