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完树先生,后劲很大,虽然很多地方没搞懂,但实在的给我留下了不小的震撼。然后在网上看了各种各样的解读,有一种流行说法是大概34min后全是树先生的幻想(我将说明这种解读是错的),关于那棵大“树”的象征意义也不明确。然后我又来来回回地慢慢看了一遍,觉得很多流行说法不准确。当然我提出的这个理解也不圆满(人物性格的转变我还有些不理解),但我觉得以下内容应该是靠谱的。
1、故事的时间背景大概是2005-2010之间。注意看影片中车辆上的年检合格标志上的有效期(2010和2011),陈艺馨奥数班上挂的锦旗上的年份(2005),可综合推断故事发生的大概年份。
2、关于树先生的三弟。三弟对树先生其实挺好的,不仅给树先生医药费,树先生相亲时叫三弟给点钱,三弟二话没说就给了,我猜想甚至树先结婚的费用,三弟也出了不少。三弟对他母亲也挺好,回家看娘,还叫她上城里住啥的,最后母亲搬家也是他一手操持。所以,三弟这人是有良心的。
3、关于34min的疑难。很多人说34min后,全是树先生的幻想,根据是在接近结尾的时候,面画又复现了,尤其是那辆搬家车即将经过一个路牌的画面。这个画面的复现是真实的,不过这种解读却是错的。我认为,恰恰相反,这个画面的复现不是线性叙事的闭合点(以致中间的一切都是幻想),而是一种“倒叙”,导演是把结尾的画面切了一张搬到前面。
好,接下来是说明。34min出现的画面是和1h20min的画面是高度重合的,但1h20min的画面并不是孤立出现的,事实上它是从1h10min那里延续而来的,仔细对比一下树的穿着(以及脸上的印记?)。而1h10min出现的画面和前面的故事是高度连续的(结婚、矿难、小梅回娘家、母亲搬迁)。
树先生的彻底疯狂不是从高鹏婚礼、艺馨走后开始的(所谓34min的解读),而是从小梅回娘家、母亲搬迁后开始的,当然和三弟打架已显露出征兆了。
4、所以,树先生去长春找艺馨是真实的,与小梅结婚也是真实的,小庄的死是真的,小梅回娘家也是真的。
5、树先生与小梅的爱情是怎么回事。树先生的婚恋观看上去是老式的那种,而小梅的则具有先锋意味,但两人喜欢应该是真的(感谢手机!)。至于为什么树先生要在婚前和三弟闹翻(酒喝多,上头了?),以及为何婚礼上像条死咸鱼(被打懵了?),我也不是很理解。反正,后来小梅在即将没落的村子里没法过活下去了,终于跑回了娘家。当然小梅怀着孕回来的桥段,完全是树先生彻底疯狂后的幻想。
6、主题之一:乡土的没落。那个年代是城市化飞速发展的年代,那时国家还没有提出“乡村振兴”,村里的人大量涌进城市,土地也大片荒废了。我记得我在城里读高中的时候,有次放假回老家,才意识到那时的乡村衰败得有多厉害(让我想到鲁迅《故乡》开头的描写),走在路上空无一人,仿佛这里只有我和四周荒芜的景致。儿时的乡村人是很多很热闹的,近几年随着乡村产业发展也有所好转吧,但也很难回到从前了。
7、主题之二:乡土社会的人与人之间。这一点大家讲的很多了,省去不表。
8、树先生的家庭悲剧。大哥因“流氓罪”被父亲失手勒死。86年,“流氓罪”,大家可以了解一下那段历史。乡村人普遍重面子,父亲把大哥吊着打,一气之下将其勒死,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以后想到什么,再补充。
1、故事的时间背景大概是2005-2010之间。注意看影片中车辆上的年检合格标志上的有效期(2010和2011),陈艺馨奥数班上挂的锦旗上的年份(2005),可综合推断故事发生的大概年份。
2、关于树先生的三弟。三弟对树先生其实挺好的,不仅给树先生医药费,树先生相亲时叫三弟给点钱,三弟二话没说就给了,我猜想甚至树先结婚的费用,三弟也出了不少。三弟对他母亲也挺好,回家看娘,还叫她上城里住啥的,最后母亲搬家也是他一手操持。所以,三弟这人是有良心的。
3、关于34min的疑难。很多人说34min后,全是树先生的幻想,根据是在接近结尾的时候,面画又复现了,尤其是那辆搬家车即将经过一个路牌的画面。这个画面的复现是真实的,不过这种解读却是错的。我认为,恰恰相反,这个画面的复现不是线性叙事的闭合点(以致中间的一切都是幻想),而是一种“倒叙”,导演是把结尾的画面切了一张搬到前面。
好,接下来是说明。34min出现的画面是和1h20min的画面是高度重合的,但1h20min的画面并不是孤立出现的,事实上它是从1h10min那里延续而来的,仔细对比一下树的穿着(以及脸上的印记?)。而1h10min出现的画面和前面的故事是高度连续的(结婚、矿难、小梅回娘家、母亲搬迁)。
树先生的彻底疯狂不是从高鹏婚礼、艺馨走后开始的(所谓34min的解读),而是从小梅回娘家、母亲搬迁后开始的,当然和三弟打架已显露出征兆了。
4、所以,树先生去长春找艺馨是真实的,与小梅结婚也是真实的,小庄的死是真的,小梅回娘家也是真的。
5、树先生与小梅的爱情是怎么回事。树先生的婚恋观看上去是老式的那种,而小梅的则具有先锋意味,但两人喜欢应该是真的(感谢手机!)。至于为什么树先生要在婚前和三弟闹翻(酒喝多,上头了?),以及为何婚礼上像条死咸鱼(被打懵了?),我也不是很理解。反正,后来小梅在即将没落的村子里没法过活下去了,终于跑回了娘家。当然小梅怀着孕回来的桥段,完全是树先生彻底疯狂后的幻想。
6、主题之一:乡土的没落。那个年代是城市化飞速发展的年代,那时国家还没有提出“乡村振兴”,村里的人大量涌进城市,土地也大片荒废了。我记得我在城里读高中的时候,有次放假回老家,才意识到那时的乡村衰败得有多厉害(让我想到鲁迅《故乡》开头的描写),走在路上空无一人,仿佛这里只有我和四周荒芜的景致。儿时的乡村人是很多很热闹的,近几年随着乡村产业发展也有所好转吧,但也很难回到从前了。
7、主题之二:乡土社会的人与人之间。这一点大家讲的很多了,省去不表。
8、树先生的家庭悲剧。大哥因“流氓罪”被父亲失手勒死。86年,“流氓罪”,大家可以了解一下那段历史。乡村人普遍重面子,父亲把大哥吊着打,一气之下将其勒死,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以后想到什么,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