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钱币知识,传播钱币文化,我是闲时谈钱。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中国使用现代机器制造的首枚制钱。
开讲之前,首先麻烦您点一下关注和收藏,不仅可以观看过往发布的众多内容,还可以及时获得新内容的精准推送。下面我们进入本期的主题。
北京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的黄鹏霄1937年所编《故官清钱谱》(以下简称《清钱谱》)中,将机铸光绪通宝制钱列了四品。即:宝浙一品、宝广二品,另一品则未列局名,编号是《清钱谱》中光绪钱第二十四品。此钱正面方穿圆孔,上下左右列“光绪通宝”四字,背面没有文字和图案。
该书只在钱谱下标明“机器铸”。
《清钱谱》中,黄鹏霄说明:“宫中藏钱,未见机铸宝福,或系开铸而未呈样….”他只提出疑问,而没有进一步研究。
综观清咸丰时尚有28个局鼓铸制钱,到光绪、宣统时,制钱受到冲击,但是铸钱局仍然保留不少。铸造光绪通宝的局就有:宝泉、宝源、宝直、宝武、宝南、宝蓟、宝福、宝昌、宝苏、宝浙、宝陕、宝云、宝东(云南东川府)、宝广等局。
那么,《清钱谱》中提到的光绪通宝第二十四品,是哪个局铸造的呢?
原来,这一品机制光绪通宝是福健建局铸造的钱样。时间是在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它比广东局机铸的“库平一钱”光绪通宝制钱还要早四五年,可以说是中国机铸制钱的鼻祖。
此钱的铸造经过,从张寿铺等编著的《皇朝掌故汇编·钱法二》中,可以了解一些端倪。光绪十一年,闽浙总督杨昌溶等上疏,请求福建开炉铸钱,变通钱法。在奏章中说:福建省原设宝福局。自咸丰年间,改铸铁钱以后,已停办了20多年。同治四年,前闽浙总督左宗棠,曾奏请制造轮船,待机器购入以后,也可兼用其铸钱。但一时忙于造船,铸钱未能兼顾。现在钱价很昂贵,商品的价钱也因之提高。我们以为,船厂房间尚多,无须另行违盖,只要添设铸炉,调些工匠,出洋采购选船材料,同时,顺路添置一些铜铅,也就可以获得铸钱条件。
奏折中说,原船厂员工,有不少懂得化学和数学的,他们可以监铸、测算。员工上面还有“提调”(清代在非常设机构中负责处理内部事务的职员),可以就近督促检查,避免陈陈相因的弊病。这样通盘筹划下来,比起专设一局办理,就容易得多,经费也可以节省。
奏章中还说,铸钱要讲工本,不能作赔本生意。经过一位船政学堂监督的确切核算,用铜铅各100斤入炉,与铸出的新钱相等。试铸以后,每枚重八分五厘,民间完全可以使用。钱样轮廓,类似开元通宝钱。径小一些,但体厚一些。访问了当地士绅,均认为可以应用。
奏章最后说,事关变更旧制钱法,未敢自做主张,请念福建省制钱之缺乏,民用之艰难,准予筹款变通鼓铸。
鼓铸此钱经过,说得很清楚了。据后来钱币学者张纲伯得到过这样一枚光绪钱,称称重量,看看轮廓、体质,与这个奏章中的记载和《清钱谱》上的拓样都相符。他认为,这就是当时福建局进呈的钱样,因此才能够在清代的内府库中储存。黄鹏霄编《清钱谱》时,虽也收入,但又说“未见”、“未呈样”,其实是“误为未见,实未深考”的缘故。
这样的钱币掌故您喜欢吗?如果喜欢请多多支持。
在节目下面有“赞赏”或“喜欢作者”标记,点按赞赏就是您的无量功德、更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橱窗里面有不少价廉物美的好东西,进去看看,也许你需要。感谢您的赞赏、点赞、收藏、转发。本期内容所涉及的观点仅为一家之言,假设因本节目而投资的,风险自担,所带来的任何盈利或者损失均与本节目无关。好,今天就聊到这里,







希望您喜欢,我们下期再见!
开讲之前,首先麻烦您点一下关注和收藏,不仅可以观看过往发布的众多内容,还可以及时获得新内容的精准推送。下面我们进入本期的主题。
北京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的黄鹏霄1937年所编《故官清钱谱》(以下简称《清钱谱》)中,将机铸光绪通宝制钱列了四品。即:宝浙一品、宝广二品,另一品则未列局名,编号是《清钱谱》中光绪钱第二十四品。此钱正面方穿圆孔,上下左右列“光绪通宝”四字,背面没有文字和图案。
该书只在钱谱下标明“机器铸”。
《清钱谱》中,黄鹏霄说明:“宫中藏钱,未见机铸宝福,或系开铸而未呈样….”他只提出疑问,而没有进一步研究。
综观清咸丰时尚有28个局鼓铸制钱,到光绪、宣统时,制钱受到冲击,但是铸钱局仍然保留不少。铸造光绪通宝的局就有:宝泉、宝源、宝直、宝武、宝南、宝蓟、宝福、宝昌、宝苏、宝浙、宝陕、宝云、宝东(云南东川府)、宝广等局。
那么,《清钱谱》中提到的光绪通宝第二十四品,是哪个局铸造的呢?
原来,这一品机制光绪通宝是福健建局铸造的钱样。时间是在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它比广东局机铸的“库平一钱”光绪通宝制钱还要早四五年,可以说是中国机铸制钱的鼻祖。
此钱的铸造经过,从张寿铺等编著的《皇朝掌故汇编·钱法二》中,可以了解一些端倪。光绪十一年,闽浙总督杨昌溶等上疏,请求福建开炉铸钱,变通钱法。在奏章中说:福建省原设宝福局。自咸丰年间,改铸铁钱以后,已停办了20多年。同治四年,前闽浙总督左宗棠,曾奏请制造轮船,待机器购入以后,也可兼用其铸钱。但一时忙于造船,铸钱未能兼顾。现在钱价很昂贵,商品的价钱也因之提高。我们以为,船厂房间尚多,无须另行违盖,只要添设铸炉,调些工匠,出洋采购选船材料,同时,顺路添置一些铜铅,也就可以获得铸钱条件。
奏折中说,原船厂员工,有不少懂得化学和数学的,他们可以监铸、测算。员工上面还有“提调”(清代在非常设机构中负责处理内部事务的职员),可以就近督促检查,避免陈陈相因的弊病。这样通盘筹划下来,比起专设一局办理,就容易得多,经费也可以节省。
奏章中还说,铸钱要讲工本,不能作赔本生意。经过一位船政学堂监督的确切核算,用铜铅各100斤入炉,与铸出的新钱相等。试铸以后,每枚重八分五厘,民间完全可以使用。钱样轮廓,类似开元通宝钱。径小一些,但体厚一些。访问了当地士绅,均认为可以应用。
奏章最后说,事关变更旧制钱法,未敢自做主张,请念福建省制钱之缺乏,民用之艰难,准予筹款变通鼓铸。
鼓铸此钱经过,说得很清楚了。据后来钱币学者张纲伯得到过这样一枚光绪钱,称称重量,看看轮廓、体质,与这个奏章中的记载和《清钱谱》上的拓样都相符。他认为,这就是当时福建局进呈的钱样,因此才能够在清代的内府库中储存。黄鹏霄编《清钱谱》时,虽也收入,但又说“未见”、“未呈样”,其实是“误为未见,实未深考”的缘故。
这样的钱币掌故您喜欢吗?如果喜欢请多多支持。
在节目下面有“赞赏”或“喜欢作者”标记,点按赞赏就是您的无量功德、更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橱窗里面有不少价廉物美的好东西,进去看看,也许你需要。感谢您的赞赏、点赞、收藏、转发。本期内容所涉及的观点仅为一家之言,假设因本节目而投资的,风险自担,所带来的任何盈利或者损失均与本节目无关。好,今天就聊到这里,







希望您喜欢,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