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吧 关注:29,134贴子:268,336
  • 0回复贴,共1

“功人”与“功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高祖刘邦在封侯之时,巧妙地以“发踪指示”来比喻萧何为“功人”,而将诸将称作“功狗”(——引用自《史记·萧相国世家》,以下不再标注)。这一独特的表述,实则暗藏着深刻的政治玄机。鄂君进言指出:“曹参在野战略地,不过是一时之事;而萧何负责补军缺、转粮饷,此乃万世之功。”鄂君的这番话,看似是在客观评价二人功绩,实则是刘邦借他人之口来重构价值体系。通过这样的方式,刘邦试图引导众人对不同功绩有新的认知。更值得玩味的是封赏细节。刘邦益封萧何二千户,理由是早年自己繇咸阳时,萧何曾独自多赠他二百钱。他将早年的这份私谊,巧妙地升格为政治功勋。这种叙事策略可谓高明,既消解了武将“身被七十创”的悲壮色彩,又确立了文治高于武功的统治逻辑。司马迁评价萧何“位冠群臣,声施后世”,这精准地指出了萧何在刘邦构建新型权力结构中的象征意义。在乱世之中,武力固然重要;然而到了治世,文治的作用则更为关键。萧何成为了刘邦推行这一理念的重要符号,其地位和影响力也因此得以彰显,为后世所铭记。


IP属地:广东1楼2025-03-04 10:3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