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国奖提名时间越来越近,可以说是工工争创一流学科的最后一搏,因为本轮的评选标准尚不明确,先按第二轮普遍认为的三大一基来谈,其他条件均已满足,只差一个自二以上国奖
下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第二轮周期的国奖申报情况,17年之前的已经看不到了(这一年年仅35岁的郭凯教授获评技二),18年黄和院士以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的项目被教育部提名成功获评技二,也是这一年凌祥教授获评科二。
由p1p2可以看到,2018年的自二是以黄维院士牵头,南邮为第一单位南工第二单位成功获评,项目的基础是2017年的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南工第一单位,南邮第二单位),整合资源后申报,里面的代表论文大多是早期的南邮第一单位论文,因为按照规则2018年国奖只能以2015.12.31之前的论文和成果申报,黄维院士是2012.7接任南工校长,半年左右时间搭建好IAM,因此南工方面的成果只有两年多,而南邮方面的成果有9年左右,综合来看南邮牵头、南工第二单位我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利益分配。说句题外话,hw为人诟病的2013年自二给了南邮,客观而言只能是给南邮,我们要知道2013国奖只能是2010.12.31前的论文和成果,那时候hw本人还在南邮没来南工,给南工牵头自二便无从谈起。
由p3p4可以看到,黄维院士并不像大家认为的那样不给南工出力,2018年度由基金委提名的创新团队奖(级别相当于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黄维院士是以南工位第一单位申报,可惜没评上,反倒是南邮第一单位的项目评上了自二,结合2023南工牵头的自二未通过形式审查,只能感叹一句时也命也,运气确实差,只能2025国奖继续努力
由p5可以看到,由教育部提名、金万勤教授主持、以2018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为基础申报的2019年自二,遗憾未获奖,南工再次无缘大成果。
由p6可以看到,2019年度石化联合会提名南工第一单位的国奖有三项,都是技二或科二(石化产业提名自然奖确实很牵强,高端论文也相对缺乏),只有邢卫红教授主持的科二获奖,徐炎华与沈晓冬教授的项目遗憾未获奖。由p7可以看到,2020年度石化联合会提名南工的国奖还是有三项,其中的亮点是应汉杰院士主持的创新团队奖(也就是相当于科一,遗憾败北给钟南山院士团队,原因大家都懂),剩下两个项目点不开了看不到信息。
来到最近过去的2023国奖,p8可以看到郭凯教授得第二个国奖经由江苏省科协推荐上报中国科协提名,可惜最终并未被成功提名参选,经过两年时间的凝练,并且获评江苏省一等奖和中国专利奖金奖,我对该项目还是十分看好的
如果能获评技一或科一就稳了,技二或科二也能为大成果添砖加瓦,堆砌获奖数量说不定也有优势。p9可以看到,2023国奖石化联合会只给了南工1个名额,最终老蒋的项目答辩成功被提名科二,遗憾未获奖,可以看出如今获得提名名额越来越难,连黄维院士都要动用人脉拉三名院士联合推荐才报上去,因为一开始也是倒在中国科协推荐这一关
另外两个项目是金万勤与凌祥经江苏省提名成功申报,凌祥的项目申报技二遗憾未获奖,金万勤的项目由人数可看出一开始报的是科一,未获评后降为科二,也很厉害了,这一届是最难的一届,但也有相对南工不利的消息便是浙工大的项目同组竞争,并且踩着南工的项目获评科一,大成果方面南工不占优。
2025国奖,黄维那个项目无疑以南工位第一单位,不用想也不用去争论,现在查得那么严,他要是不以南工为第一单位就得不了奖了
形式审查不通过的原因不得而知,自己放弃这一次/署名单位不一致/学术不端被举报/填写内容不合乎规范…都有可能,我倾向于是署名单位的问题,他2017年实际上已经到西工大了,但论文挂的全是他在南工大的名,可能被同行抓住点把柄举报了,但愿如果换王建浦教授为第一完成人能成功报上去,该项目有2篇nature正刊1篇science正刊,比他前两个自二实力还强,报上去了客观而言希望还是挺大。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希望2025国奖南工能win一把吧,命运之战了只能说











下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第二轮周期的国奖申报情况,17年之前的已经看不到了(这一年年仅35岁的郭凯教授获评技二),18年黄和院士以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的项目被教育部提名成功获评技二,也是这一年凌祥教授获评科二。
由p1p2可以看到,2018年的自二是以黄维院士牵头,南邮为第一单位南工第二单位成功获评,项目的基础是2017年的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南工第一单位,南邮第二单位),整合资源后申报,里面的代表论文大多是早期的南邮第一单位论文,因为按照规则2018年国奖只能以2015.12.31之前的论文和成果申报,黄维院士是2012.7接任南工校长,半年左右时间搭建好IAM,因此南工方面的成果只有两年多,而南邮方面的成果有9年左右,综合来看南邮牵头、南工第二单位我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利益分配。说句题外话,hw为人诟病的2013年自二给了南邮,客观而言只能是给南邮,我们要知道2013国奖只能是2010.12.31前的论文和成果,那时候hw本人还在南邮没来南工,给南工牵头自二便无从谈起。
由p3p4可以看到,黄维院士并不像大家认为的那样不给南工出力,2018年度由基金委提名的创新团队奖(级别相当于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黄维院士是以南工位第一单位申报,可惜没评上,反倒是南邮第一单位的项目评上了自二,结合2023南工牵头的自二未通过形式审查,只能感叹一句时也命也,运气确实差,只能2025国奖继续努力

由p5可以看到,由教育部提名、金万勤教授主持、以2018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为基础申报的2019年自二,遗憾未获奖,南工再次无缘大成果。
由p6可以看到,2019年度石化联合会提名南工第一单位的国奖有三项,都是技二或科二(石化产业提名自然奖确实很牵强,高端论文也相对缺乏),只有邢卫红教授主持的科二获奖,徐炎华与沈晓冬教授的项目遗憾未获奖。由p7可以看到,2020年度石化联合会提名南工的国奖还是有三项,其中的亮点是应汉杰院士主持的创新团队奖(也就是相当于科一,遗憾败北给钟南山院士团队,原因大家都懂),剩下两个项目点不开了看不到信息。
来到最近过去的2023国奖,p8可以看到郭凯教授得第二个国奖经由江苏省科协推荐上报中国科协提名,可惜最终并未被成功提名参选,经过两年时间的凝练,并且获评江苏省一等奖和中国专利奖金奖,我对该项目还是十分看好的


2025国奖,黄维那个项目无疑以南工位第一单位,不用想也不用去争论,现在查得那么严,他要是不以南工为第一单位就得不了奖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希望2025国奖南工能win一把吧,命运之战了只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