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男不玩ml吧 关注:50,998贴子:1,621,039
  • 10回复贴,共1

《孙子兵法》【九变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题解】(引用自中华书局版《孙子兵法》
在《孙子兵法》十三篇中,《九变》是内容编排得较为混乱的一篇。此篇的篇题,以及篇中“五利”等词语,由于作者语焉不详,注释者难免聚讼纷纭。围绕着篇题“九变”,长期以来主要形成了以下五种意见:
第一种是“五变”说,以梅尧臣、张预等为代表。曹操在本篇“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的后面,注曰:“谓下五事也。‘九变’一曰‘五变’。”张预曰:“曹公言‘下五事’为五利者,谓‘九变’之下五事也,非谓‘杂于利害’以下五事也。”认为“九变”实为“五变”,指的是本篇开头“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五句,意谓军队在以上五种地形下机变灵活的作战原则。
第二种是“九变”说,以李筌、贾林、何廷锡为代表。贾林在“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的后面,注曰:“九变,上九事。将帅之任机权,遇势则变,因利则制,不拘常道,然后得其通变之利。变之则九,数之则十。故君命不在常变例也。”认为“九变”指的是“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九事,“君命有所不受”一句不在“九变”之列。《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的整理者亦支持此说。汉简有佚篇《四变》,整理者认为该篇“在解释‘途有所不由’等四句以后说:‘君令有所不行者,君令有反此四变者,则弗行也。’据此,九变当指‘圮地无舍’至‘地有所不争’九事而言。”
第三种是“错简”说,以张贲、刘寅、赵本学为代表。他们认为《军争篇》与本篇“简编错乱”,《军争篇》的末尾“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八句,与本篇开头“圮地无舍”一句,句型相近,原本蝉联一体,却被割裂措置。“高陵勿向”八句与“圮地无舍”一句合在一起,即为“九变”。
第四种是“泛指”说,以郭化若、杨丙安为代表。郭化若说:“本篇讲各种特殊情况的机断措施。‘九’泛指多,‘变’指不按正常原则处置。”
第五种是“九地之变”说,以李零为代表。他指出:“今按‘九变’实即《九地》‘九地之变’。”“我有一种怀疑,《九地》可能是《孙子》各篇大体编定后,最后剩下来的材料,整理工作有点差,因此结构松散,前后重复。《九变》又是从《九地》分出来的一部分。”
如果本篇文字确实源自《九地篇》,那么“九变”应该指的是兵家在熟知各种地形的前提下,机动灵活地变换战法以战胜敌人。本篇的第二段有言:“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只有通晓“九变”原则的好处,才算懂得用兵,否则即使了解地形,也不能利用地形之利。由此可知:依托不同的军事地形,强调灵活多变的战术原则,当是《九变篇》的主旨所在。
战术原则运用得当,便能实现既定的利益诉求。在追求战争利益的过程中,如果一味求“利”而不知“害”,便会导致亡国丧家的危险。孙子在本篇的第三段提出了“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的观点,要求战争决策者辩证地看待“利”与“害”,不仅做到两者兼顾,还要能够化害为利,始终掌握战争的主导权。本篇最后一段概括出了军事将领有可能存在的“五危”,即五种致命的缺陷。“五危”是“兵家之灾”,能导致“覆军杀将”的恶果。显然,只有了解“五危”,克服“五危”,军事将领在人格建设方面,才能更好地领悟《计篇》中的“智”、“信”、“仁”、“勇”、“严”等各项标准的丰富内涵。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12 00:03回复
    忘茳、求时空猎人辅助、rinayong13.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打仗的规律是,将领从国君那儿接受命令,聚合民众,组成军队。在“圮地”不要宿营,在“衢地”要结交诸侯,在“绝地”不要停留,在“围地”要巧施计谋,在“死地”要拼死战斗,有的道路不要经过,有的军队不要攻击,有的城池不要攻打,有的地方不要争夺,国君有的命令不必接受。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3-12 00:04
    回复
      【原文】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译文】
      所以将领能够通晓各种不同的地形条件下变换战术的好处,算是懂得用兵了;将领没有通晓各种不同地形条件下变换战术的好处,即使了解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形之利;指挥军队却不懂得各种不同的地形条件下变换战术的方法,即使懂得“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官兵的作用。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3-12 00:04
      回复
        【原文】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译文】
        所以聪明人考虑问题,一定会兼顾有利与有害两方面。在不利的情况下看到有利的一面,作战目的才可达到;在有利的情况下看到有害的一面,祸患才可解除。所以用一些有害于诸侯的事情施加压力使其屈服,用一些事情驱使诸侯使其为我所用,用一些小利诱惑诸侯使其被动奔走。所以用兵打仗的法则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攻打,而要寄希望于我方的不懈备战;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进攻,而要寄希望于我方实力强大敌人无法进攻。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3-12 00:04
        回复
          【原文】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译文】
          将帅有五种危险的性格缺陷:对一味拼死的敌将,可施计杀死他;对贪生怕死的敌将,可设法俘虏他;对急躁易怒的敌将,可通过侮辱激怒他而使他中招;对廉洁惜名的敌将,可通过侮辱他而乱其心曲;对爱护民众的敌将,可不断烦扰他,使他疲于救援,劳碌不堪。以上这五种,是将帅容易犯的过错,也是用兵的灾祸。军队被覆灭,将领被杀死,必定由于上述五种危险,不可不认真研究。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3-12 00:06
          回复
            【来自D指导的总结】
            **核心就一句话:别死脑筋!灵活一点,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计划!**
            用生活化的例子帮你理解:
            1. **路线灵活**:就像导航遇到堵车会绕路,打仗时该绕道就绕道,别硬闯。
            2. **对手筛选**:不是每个敌人都要打,就像打游戏时别去惹大Boss送人头。
            3. **目标取舍**:有些城市看起来肥肉,但打下来可能亏本,像网购时别看啥都买。
            4. **老板命令**:如果老板瞎指挥(比如让你雨天放火烧山),可以合理变通。
            **关键心法:**
            - 别贪多嚼不烂(不是所有好处都要抢)
            - 提前想好B计划(出门带伞,打仗带粮)
            - 了解对手弱点(就像打游戏先看攻略)
            - 保持冷静头脑(别被情绪带偏,比如上头追残血被反杀)
            **特别提醒:**
            小心五种作死性格:
            ① 无脑冲锋(莽夫必败)
            ② 贪生怕死(队友卖光)
            ③ 一点就炸(敌人钓鱼必中)
            ④ 死要面子(容易中激将法)
            ⑤ 过度操心(累死自己坑全军)
            **总结:** 随机应变>严格按套路,用打王者荣耀的心态理解——根据局势换装备,该偷塔就偷塔,该撤退就撤退!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3-12 00:06
            回复
              有没有墨家守城篇,听说失传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3-12 03: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