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于国家人文历史公众号
魏晋南北朝与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两段大规模分裂时期,两者均因中央集权崩溃陷入割据,但前者绵延近四百年,后者仅七十余年便归于统一。即使将唐代藩镇割据(755年安史之乱至907年唐朝灭亡,152年)与五代十国合并计算,分裂总时长也只有224年,仅为魏晋南北朝总时长的约60%。这不禁让人疑惑,同样是中央集权崩塌的大分裂时期,为什么魏晋南北朝要远长于五代十国呢?这一切还要从两段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与南北力量对比说起。
士庶天隔与庶民崛起:社会阶层的嬗变
魏晋至五代十国时期,社会阶层经历了从“门阀垄断”到“庶族崛起”的深层变革。这一过程不仅体现着中古时期政治权力的转移逻辑,也折射出社会组织形态以及皇权力量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恰恰是割据与统一形势转变的推动力量。
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于延康元年(220)由魏文帝曹丕与陈群共同确定,原本是针对东汉末年察举制崩坏沦为豪强垄断仕途工具的情况,以“区别人物,第其高下”,选拔一批符合曹魏统治者要求的人才,但之后却也如同察举制一般为豪强把持,演化为“计资定品”的世袭工具。其时,士族通过“平流进取,坐致公卿”,即使才学不高,也能凭借家族势力成为高官,形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封闭体系,东汉末年如同袁氏家族“四世三公”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些家族将手中的政治特权扩张到经济领域,将原本的占田荫客制进一步固化,“得荫人以为衣食客及佃客”,形成“虽朝代迁革,而门户不坠”的独立政治集团。
魏晋南北朝与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两段大规模分裂时期,两者均因中央集权崩溃陷入割据,但前者绵延近四百年,后者仅七十余年便归于统一。即使将唐代藩镇割据(755年安史之乱至907年唐朝灭亡,152年)与五代十国合并计算,分裂总时长也只有224年,仅为魏晋南北朝总时长的约60%。这不禁让人疑惑,同样是中央集权崩塌的大分裂时期,为什么魏晋南北朝要远长于五代十国呢?这一切还要从两段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与南北力量对比说起。
士庶天隔与庶民崛起:社会阶层的嬗变
魏晋至五代十国时期,社会阶层经历了从“门阀垄断”到“庶族崛起”的深层变革。这一过程不仅体现着中古时期政治权力的转移逻辑,也折射出社会组织形态以及皇权力量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恰恰是割据与统一形势转变的推动力量。
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于延康元年(220)由魏文帝曹丕与陈群共同确定,原本是针对东汉末年察举制崩坏沦为豪强垄断仕途工具的情况,以“区别人物,第其高下”,选拔一批符合曹魏统治者要求的人才,但之后却也如同察举制一般为豪强把持,演化为“计资定品”的世袭工具。其时,士族通过“平流进取,坐致公卿”,即使才学不高,也能凭借家族势力成为高官,形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封闭体系,东汉末年如同袁氏家族“四世三公”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些家族将手中的政治特权扩张到经济领域,将原本的占田荫客制进一步固化,“得荫人以为衣食客及佃客”,形成“虽朝代迁革,而门户不坠”的独立政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