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吧 关注:7,073贴子:92,803
  • 59回复贴,共1

一些克的相对可操作的教导,以及对于思想的正确态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下会是我有关克的教导相对简易的部分的一些分享和解说,
原文来自克里希那穆提传,
欢迎各位讨论和交流,由于本帖可能会不时地添加一些更新和补丁,为了保证表意的连贯完整,便于后来者阅读,请勿连续发超过一层的楼层频繁刷屏或是长篇大论地讨论与本主题无关的内容,超过我将删除之


IP属地:安徽1楼2025-03-25 22:38回复
    他问道:“内心的挫折能不能让它充分展现,你要如何发问才能让内心的挫折充分展现,让挫折开花结果?思想必须开花结果,才能自然凋萎,就像园子里的花朵,思想必须盛开,结出果实,然后才能死掉。同样的,思想必须有死亡的自由。正确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给内心的思想和挫折充分的自由,让它们开花结果和死亡。”
      某位老师问克:“什么叫做开花结果?”克回答:“你看那座花园和前面的花朵,它们盛开了几天之后就凋萎了。这是它们的天性。同样的,你也必须给挫折盛开的自由。”
      “你的问题是:‘生命能不能保持洁净、健康,充满着活力?’如果每一件事都有充分展现的自由,包括丑的、美的、邪恶的、善良的、愚笨的,也就是说任何事都不压抑,每一件事都把它挖出来加以检查和烧尽,如此那活力才能存在,火焰才能燃烧。”
      那名老师无法了解克的话,于是继续发问,克回答:“你知道吗,对你而言,开花结果只是一个概念。渺小的心智永远只能看到一些征兆,而无法了解事实,它没有发现的自由,它一旦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概念,让我好好思考一下。’它就已经迷失了。因为它面对的只是概念,而不是事实。它从不说:‘让它充分展现,看看会发生什么事。’如果它能这么说,就会有所发现。可是它却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概念,让我来检查一下这个概念。’”
      他告诉那些老师,大部分的人都被囚禁在琐碎的事物中,然后他问道:“我能不能看到症状,深入于它的起因,让这个起因充分展现?但是我也许想让它朝某个特定的方向展现,换言之,我对它该如何展现已经有成见,那么,我能不能追踪这个成见?我能不能看到我在阻碍这个起因充分展现,因为我害怕,我不知道如果让它充分展现,会发生什么事?接下来我能不能深入研究我为什么害怕,我发现只要恐惧存在,起因就不可能充分展现,因此我必须对治这份恐惧——不是对治恐惧的概念,而是对治恐惧的事实。换言之,我们能不能允许恐惧充分展现。这一切都需要极敏锐的觉察,你知道允许恐惧充分展现是什么意思吗?也就是说,我能不能允许心中的每件事都充分展现。这并不意味着我可以杀人、抢劫,而是说我能不能允许自己心中的真相充分展现。”他发现那些老师仍然无法了解他的话,于是问道:“你们有没有种过植物?你们通常是怎么种的?”
      一位老师发言:“首先要整理土壤,然后施肥……”
      克继续说道:“在正确的时间,播下正确的种子,然后照料它,保护它,给它自由。你们为什么不能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心中的嫉妒?”
      某位老师说:“这里所谓的开花结果,应该和种一棵植物是不同的。”
      克说:“内心的植物比外面土地上种的植物还要真实。你知道嫉妒是什么吗?处在嫉妒的那一刻,你会说那只是想象吗?你已经妒火中烧了,不是吗?你充满着愤怒,那么为什么不追踪这愤怒,不是只追踪愤怒这个概念,而是追踪愤怒的事实。你能不能把它掏出来,观察它,让它充分展现。如此一来,每一次的开花结果,就能摧毁心中的烦恼,因此并没有一个‘你’在那里问自己,在那里观察摧毁的过程,这其中就有创造力。”
      老师们又问道:“当花朵盛开时它会充分展现自己,你说当嫉妒充分展现时它就会摧毁自己,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克里希那吉说:“譬如一个含苞待放的花朵,如果你把它摘下来,它就永远不可能盛开,它会很快地凋萎。如果你让它盛开怒放,它就会展示它的色彩、它的娇嫩,还有它的花粉给你看,它会自然展现自己的真实面貌,你不需要别人告诉你这是红的、蓝的或那是它的花粉。它就在那里让你观赏。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允许内心的嫉妒开花结果,它就会向你展示自己的每一个真相——执着、羡慕等。因此你一旦允许嫉妒充分展现,它就会向你展示自己所有的色彩,还有在嫉妒背后隐藏的东西。
      “光在嘴上说‘嫉妒的起因是执着’其实是毫无用处的。我们必须允许嫉妒的情绪充分展现,如实看到自己正在执着的事实。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发现以前没有察觉的真相,这里指的是情绪上的真相,而不是头脑中的概念。随着每一个真相的展现,你立刻加以对治,如果你能让心中的每一个真相展现,它就能开启另一扇门,直到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展现为止,也就是不再有任何动机或肇因了。”


    IP属地:安徽2楼2025-03-25 22:39
    收起回复
      2025-09-02 16:03: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对于上面一段话的解说:
      对于思想正确的态度:
      用平等的,尊重的,无偏见的态度对待思想,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无论其看上去金碧辉煌还是荒唐低俗
      不要因为佛陀,克,或者某个灵性导师告诉你修行不能使用思维就避之如虎
      不要因为建基于思维的西方科学,逻辑的结论与佛陀和克的某些结论相冲突就草率的用思想的大棒把佛,克扫到桌子下面
      思想就是思想,其作为思想本身是无害的,在这个层次上,应该如实地细致地观察和对待它,正如你如实观察一朵花,自己的行动,社会活动一样.
      思想有"害"的部分在于思想同时是两个东西,
      它既是你此刻正在观察,你作为主体正在操作的对象
      同时你又不自觉地认同了思想,把它当成了某种主体,让思想支配,指导你的行动,这时思想又成为了主体
      如果你不从这种二重性之中"跳出来",这种二元对立的反复将会是无穷尽的
      只有跳出来的那一刻,你才能如实地观察思想,才有思想结果的可能,否则,思想的生长/铲除过程,就将会是无止尽的.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
      让思想只是思想,让思想充分展现,给思想盛开的自由,思想必须开花结果,才能自然凋萎.


      IP属地:安徽3楼2025-03-25 22:39
      收起回复
        心智活动的本身就是过往的经历。
        其实你的理智很清楚那个延续不断的活动是了无新意的。
        其中没有清新的芳香;没有崭新的天堂;没有创新的大地。
        于是理智说话了:“脑子的活动有没有可能不再延续下去,而又不至于带来危险,因为失去了延续性,头脑会迷失方向?”
        然理智又说道:“如果我不再持续地活动,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头脑需要安全感,因此接下来该怎么办?
        脑子一直认为有了安全感它才能运作,它根本不管那份安全感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
        现在你对脑子说:“只贮存切合生活所需的知识,其他东西一概不贮存。”你的头脑一定会顿然丧失方向。
        因为它的运转就是从安全感的需求出发的,所以它一定会说:“先给我安全感,我才会照你的话去做。”
        安全的状态确实是存在的,但不是你认为的那种。
        我所说的安全只是将知识和思想放在正确的位置。
        脑子必须认清自己是生活在失序的状态里却误认为那是安全的,然后生活才能出现秩序。它一旦认清“安全”
        意味着把所有的事都理出秩序来,只贮存切合生活所需的知识而其他的事一概不存档,这时脑子就会告诉自己说:“我已经对这整个意识活动产生了理解和洞识。”它终于有了洞识。那份洞识是从彻底的秩序之中产生的,换言之,脑子必须把每件事都摆在正确的位置,然后我们才能洞悉到意识的整个活动。因此,脑子只贮存生活必需的知识,这意味着脑子里的活动开始经历深刻的改变,它的结构变了,因为它首度看见了新颖的事物,而开始以崭新的方式运作。
        换言之,当脑子看到真正新鲜的事物时,它的运作方式就更新了,一个新的有机体于焉诞生。


        IP属地:安徽4楼2025-03-29 00:09
        收起回复
          解说:其实我想说,能告诉你的最好就是这一件事,即认识,了解,乃至洞察自己的思想,包括思想的内容,思想的外在形态和结构,自我(不管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对你来说,现在确实有个自我在运作,对吧?)和思想的关系
          不要管克,佛,耶稣,爱因斯坦,佛洛依德或者什么专家关于人生幸福,成功,圆满境界,意识的本质,思想与空性,觉性自性……人生和宇宙的实相,这些对象说了什么东西,说的很宏大或者很诱惑。
          你自己去看看,自己去看自己的生活,你因为什么不幸福?
          你到底是为何来看克的?
          如果只是因为你对克有兴趣,你想成为克学家,那就ok,起点决定终点,你继续研究克,用中文英文,一大堆fancy的词汇……你可以有一大堆信徒和赞美……
          如果你是想了解人生幸福,成功,圆满境界,意识的本质,思想与空性,觉性自性……人生和宇宙的实相这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最好的办法就是你自己去看它,找它,了解它,用有色眼镜也好,盲人骑瞎马也好,用扭曲的头脑也好,用牙齿去咬开也好,用头撞开也好,用自己的血液去清洗也好,哪怕头破血流也不改变你的看,你的寻找,并且其中并不含有任何功利的成分,不是为了实相可以让自己有名声,有财富,有地位,有某种支配他人的权力,有某种安逸,有某种安全感,或者可以逃避这个尘世烦扰难耐的生活这些功利的理由。
          相反,你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抛弃上面所说的这一切利益。哪怕你的追寻只有1%的机会成功……
          你不顾忌任何权威,不盲从也不刻意唱反调,神挡过神,佛挡过佛。
          如果你能做到这个,仅仅是因为对这个问题本身有兴趣,而不含精神上和物质上利益的成分,那你就去找。
          这些过程中需要细致分辨,思考,会很痛苦,需要舍弃很多,很难成功……
          我不向你许诺任何东西……我不许诺这个方法的可靠……我不许诺这个方法的安全……我不许诺任何帮助……
          除非你发自内心同意上面的话,你就不要去做!
          当你有勇气开始去找,第一步迈出的时候,也许你在某些具体的所得,所见,能得,能见上和觉悟者也许还有区别,但排除这些与外在的关系,仅仅就你和自己的关系上,已经和觉悟者相差无几了。
          ……
          后面本该还有些话补充,但不适合由我告诉你,应该由你自己去告诉自己……


          IP属地:安徽6楼2025-03-29 01:09
          收起回复
            看看标题
            相对可操作的教导,以及对于思想的正确态度
            你再看几年吧,回头再看你现在写的东西


            IP属地:河北7楼2025-03-29 08:20
            收起回复
              一但写下再回头看,总会发现我所写的完全不是起笔时酝酿的那回事……总让我忍不住补充几笔。这是语言的局限。
              对生活,思想,情绪进行不带偏见,不求利益,不生吝惜和执着的考察,分辨,决定取舍。
              如果你不带偏见,不求利益,不生吝惜和执着考察和分辨告诉你做某件事是对的,那么,不要管现实中的权威、传统或者生存的压力,自己的现实利益、快感以及自己有没有可能犯错、最后是否能成功,大胆去做。
              没有人能给你安全的觉悟,绝对可靠的觉悟,价廉物美的觉悟。
              你现在有的,就只有你自己的脑子,自己的手,自己的心,自己的眼睛,以及一整个供你观看、应对、交互的外在世界。
              你必须用这些东西自己为自己挣出、挖出实相……除此别无出路,指望那个外在世界里有什么东西能给你觉悟是不可能的……
              你怎么知道克有没有觉悟?你用什么判断克是否觉悟了?不还是用自己的手心眼睛和脑子吗?克也许也是一个糊涂人,只是你用自己的一些手段把他装饰成了你想要的样子。
              本质上,你声称自己能通过克觉悟,但实际上你还是只能依赖自己。
              这就是克相对可操作的教导,就是这么难,因为,要发现实相,就是这么难!


              IP属地:安徽8楼2025-03-29 12:16
              收起回复
                所以觉悟实际上是一个很反常的事情。
                它并不是一个利益,一种成功,它不能带给一个人任何维度上的"提升"
                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受损,为了利益去追寻觉悟,把觉悟当成一种利益,这活动是悖谬的。
                你觉得觉悟能帮你更好地解决痛苦,这样就不用再忍耐了?
                不,觉悟会告诉你,你现在难以忍耐的状态,其实不需要解决。
                觉悟不是利益,不是某种高于现实的利益,它唯一带来的"利益",就是你开始不再关心利益。只有在世俗的视角下,才有觉悟的利益这么个幻像……这幻像是真的到不了手上的。真到了觉悟这个"点",连世俗的利益也会被空掉。
                觉悟的实质,如果非要形容,就是人与世界的彻底和解
                这个和解并不是想象中的那种和解之后会无往不利的和解,相反,存在这种想法就绝不能和解。
                所以,我劝没有做好至少失去部分利益的准备的人,不要再关心克和觉悟,不如去做点更有趣的事,画画唱歌打游戏都很好。倒不是说觉悟会让你失去利益,你还到不了觉悟,只会在某个平衡点反复被世俗方向利益和觉悟方向利益拉扯着徘徊罢了。


                IP属地:安徽11楼2025-03-29 12:35
                回复
                  2025-09-02 15:57: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再补充点,克有关静坐和观照的说法吧,主要是为了纠正所谓克完全不鼓励接触思想的误解,实际上,克只是反对完全依赖思想,受思想支配。反方向的,对思想,乃至是思想的具体内容的调查和了解是必要的。
                  克:让我们把“什么是真相”的问题暂时放在一边,先来考虑什么是静坐冥想。
                  对我来说,静坐冥想和你所读到的或上师教你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
                  冥想就是了解自己意念运作的过程,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思考过程,没有自知之明,不论你有多少思想都毫无意义。缺少了基本的自知之明,思想就只会把人带入灾祸之中。人的每一个心念都有它的含义,你的心智要能够觉察其中的含义,不只是一两个念头而已,而是每一个升起的意念。通常所说的冥想,只不过是专注在某一个特定的感觉、形象,或是一连串的咒语上面,其实都是自我催眠。
                  因此,不论你是安静的作者、说话或游戏,你是否都能觉察自己每个念头的含义以及自己的每一个反应?
                  你试试看就会发现要想觉察每一个意念的活动有多难了,因为念头是一个接一个地堆积起来的,速度实在太快了。
                  你真的想检查每一个念头以及它的含义,它们就会逐渐缓慢下来让你观察了。
                  这种把思想减缓以及检查每个念头的过程,就叫做冥想。
                  如果你深入其中,你就会发现,因为自己对每个念头都觉察到了,因此,那个如同大仓库一般充满着相互交战的念头的心,就逐渐变得愈来愈安静,知道完全寂静为止,然后就不再有任何的冲动、压迫和恐惧。在这份寂静中,真相就展现了,但其中并没有一个“你”的存在,因为经验者只不过是思想的产物,如果没有思想,经验者就根本不存在了。


                  IP属地:安徽12楼2025-03-30 12:10
                  回复
                    克:我已经说过,任何形式的抗拒就是不专心及分心。
                    先不要接受我的话,仔细想一想,不要盲目接受任何事,不要管是谁说的话,你必须亲自来研究这件事。
                    如果你只知道接受,你就会变得机械化、迟钝,其实就已经僵化了;但是如果你亲自把事情研究清楚,那么你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充满生命力而富有创意的人。
                    然而你是否能够注意听一个人说话,同时又能知道有人走进来了,但是你不必转头去看是谁,你的心也不要产生任何抗拒自己转头去看的意思?
                    如果你的心产生抗拒自己转头去看的意念,你的注意力就已经分散了,你就把心力浪费在抵抗的感觉上了。所以你是否可能达到完全专心的境界,其中没有分心也没有抗拒?也就是说,你是否可能以自己的全心全意注意某件事情,而同时你的意识对所有周遭的事物以及自己的心念又非常的敏感?
                    你知道,人的心智是极为奇妙的工具,它不停地在吸收,他看见不同的形状及色彩,它收到数不尽的印象,它捕捉言语的真意,了解别人目光中的含义等。
                    我们的难题就在于必须专注在某件事情上,同时又能对周遭所有正在发生的事物保持极度的敏感,包括下意识里的印象及反应。
                    我现在所说的话牵涉了静坐冥想中真正的问题。
                    我们现在还不能深入讨论静坐,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如何去静坐冥想,他实在不能算是成熟的人。
                    静坐冥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比通过考试、拿到学位更重要。要了解什么是正确的冥想,就是不去练习冥想,你必须明白自己的心智是如何运作的,然后你才能得到完全的专注。如果你心中有任何形式的抗拒,你都无法得到完全的专注。你知道的,我们大部分的人都被训练成在抗拒中学习专注,因此我们的专注从来都不是完整的,也正因为如此,学习就变成一件非常沉闷、无趣而又可怕的事。
                    所以能够专注于语言深处的含义是很要紧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活动要有觉察力。缺少了自知之明,你就无法完全专注。因此在真正好的学校里,学生不但应该学习各种不同的科目,更应该有人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意念的运作。
                    在了解自我的过程中,他会明白什么是毫无抗拒的专心。
                    了解自己,就是静坐冥想。
                    问:我们为何对发问有兴趣?
                    克:很简单,因为人是好奇的。
                    你难道不想知道如何玩板球或足球,或是如何放风筝?
                    你一停止问问题,你就僵死了。年长的人通常都是如此。
                    年长的人停止发问,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既有的知识和别人的意见塞满,他们接受了传统,然后就陷入传统中。只要你不停地发问,你就是在突破,但是当你开始接受时,你在心理上就已经僵死了。所以在你的一生中,不要接受任何一件事,你必须探索与研究,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真是不可思议的东西,它根本没有止境,这种心是不会死的。


                    IP属地:安徽13楼2025-03-30 12:11
                    回复
                      老实说,我的定力还比较浅薄,不适合对克的这些话再做进一步的评述,各位请直接接触原文吧。


                      IP属地:安徽14楼2025-03-30 12:12
                      回复
                        观察了一段时间,看来目前克吧并没有需要我的地方,我与本吧之缘暂时就如此.
                        一点秘密,离开前留给有缘看到这的人
                        对于尚未于二元对立中合解的人来说,二元对立是唯一的障碍,但也是他唯一的工具
                        观照,思考,控制...这些行动非常奇妙,不断地在创造全新的关系,如同一个杠杆,不断地在两端创造或者转换出新的对象,赋予其动机,身份,主体和客体,并依这两端的力量而有所偏向,当主体强于客体时,这行动被评价为成功了的,否则则是失败,依此评价,将会有进一步的行动,于是新一轮的主客转换/创造/角力开始,轮转永无休止...
                        然而仅仅从文字上理解这种失序和混乱并不是一劳永逸,乃至会产生更大的混乱,行者必须亲自作为主体和客体参与这种混乱,实际上他早已参与了这种混乱,与普通人不同的是,他必须在参与的同时有意识地去改变这活动的若干因素,去看看会有什么结果,对杠杆,乃至杠杆的两侧,对这个主客交互的活动有充分的熟悉,对这活动本身充分的探索将会使他真正认识这种杠杆的活动,而非止于文字的记忆,这种认识将会带给他来自杠杆的主客关系之外的新的力量,并逐渐能从中"脱离".
                        此事非文字所能传达,慎勿做理以解!


                        IP属地:安徽15楼2025-04-02 14:30
                        收起回复
                          good luck


                          IP属地:上海16楼2025-06-02 00: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