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向文娱吧 关注:77贴子:648
  • 5回复贴,共1

拾遗:一些科普读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年边比较关注科普读物,就随意读了几本。
科普读物在推广科学知识上是有益处的,尤其是在现在这样的时代。正好,科学也是本吧要推广的主题之一,之前我长期关注的是历史和艺术、爱,科学主题关注的比较少。这次我就读一些这方面的书。
这些书最大的问题就是,忽略了东方世界的工作,而我们的工作显然也有相同的生命力,忽略掉是很不公道的。


IP属地:北京1楼2025-03-25 23:25回复
    郗善、a5613950、qw1685.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神祗、陵墓与学者》
    总之,这本书是一本不错的考古科普读物。适合广大成年人和未成年人。
    文风总体上是浪漫有趣的。在知识上也是比较丰富的,里面谈了知名的考古家和遗迹,也谈了一些考古上遇到的问题和困境。很容易从中读出,19-20世纪西方黄金年代的激情——以及今天这种激情已永远消失了,它们陷入了无可挽回的堕落。
    要概括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它真的很轻松,作者并没有浓厚的热情投入其中,简直是在和中学生说话。但是又要考虑,大部分人只是中学生,知识水平不超出视频网站上的热门视频。那么,这本书是很适合的,甚至直接充当视频台本的问题都不大。
    好吧,我必须承认,虽然国外的科普很失败,但那不是因为他们做的坏,而是他们的教育条件总体上比我们坏的多。该用一用拿来主义!
    这书有个好处,不搞神秘化,我摘一段:“如果用极小的度量单位去测量大建筑物,就不难得出神奇的结论。例如法国沙特尔或德国科隆的大教堂,假如以英寸计算它们的尺寸,然后进行适当的加、减、乘、除,那就几乎可以肯定得出各种与某些重要数字巧合的东西。有人说最早发现圆周率的是金字塔的建筑师,大约就是这种错误推断的结果。”
    另外,这也做掉了一些很抽象的伪史论者。


    IP属地:北京2楼2025-03-25 23:26
    回复
      《这才是好读的数学史》
      有一说一,我更喜欢《从哥德巴赫到陈景润》,只看报道部分就行。但是毕竟是哈工大的黑皮书,一向是以学术为主导的。我怕读者被前面的论文集吓走。
      我很难以一个纯外行人的视角来谈数学史读物,因为我以前确实读过更专业的读物,但读的也不过,这导致我的视野很难没有偏斜。它是一个很单纯,乃至于过于单纯的,初高中数学基本知识。
      适合未成年人阅读。


      IP属地:北京3楼2025-03-25 23:26
      回复
        《枯山水》
        这书我不想配图,它是很明显的歪屁股读物。但是呢,作为参考还是可以的。
        看这个书,看看图就完事了,多的什么吹捧夸张都不要管,那些人的评论也不要管,唯一要管的只是设计经验。
        这种日本独特的造景方法,还是值得参考学习化为己用的,因为中国其实也有禅的背景——倒不如说日本的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这种造景还是很中国审美的。
        一位朋友锐评:“别分什么日本的中国的,都按中国的标准来判。”我认为这很正确。


        IP属地:北京4楼2025-03-25 23:26
        回复
          《大众天文学》
          一百年前的天文学读物。今天看来真的不是很有趣,哪怕只是一个从视频里面获取零散知识的爱好者的知识也比这本书丰富。
          今天读这本读物,最大的作用可能是告诉我们,19世纪的研究者们,是如何思考天文学问题的,又是如何实验的。他们以足够的激情和努力完成观测与测量,兴致勃勃地夸耀自己的工作,想要把天文学推向大众。
          或许这是一百光年外传来的星光。


          IP属地:北京5楼2025-03-25 23:26
          回复
            漫谈:
            做什么创造性的东西都是个学无止境的过程。唯有学识广博才能做好工作,事情往往这样。年轻人也应该涉猎广泛。若不见天地,安知天地之广?


            IP属地:北京6楼2025-03-25 23: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