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蕙兰站在窗前,望着河湾对面。和前两日时间差不多,拄拐瘸腿男人从河湾那边走了过来。蕙兰下了台阶,站在门洞旁,手里已准备好了钱和一包纸烟。
拄拐瘸腿男人和以前一样只上了几个台阶,放下一把小白菜,还是说了句“自己种的”算是打了招呼,也不肯收钱和纸烟,一瘸一拐过了河湾。
晚上,小两口又说起拄拐瘸腿男人送菜,越发觉得奇怪。连生也先想到可能是父母托人安顿的,可在爹妈那儿,只问需要钱吧,也没说这回事儿。
蕙兰拽连生的胳膊问:“多会能找下房子,一掀笼屉,‘沙’,蚰蜒乱串,比那天还多呢,现在说起来还头皮发麻。”
“快了吧,四处打听那。你说这是谁的房子,还有灯线,以前用电,收拾收拾挺好。”连生想安慰蕙兰。
蕙兰只觉得这里不是常住的地方,没有邻居,就说:“那咋没人住?我看还是回矿上住好,你上班方便离父母近,也都有个照应。”
半夜,突听得有枪响,听声音就在附近不远地方,被惊醒的蕙兰和连生竖起耳朵仔细听外面的动静,枪声接二连三,又传来“轰、轰”的爆炸声响,房子在颤动,屋顶灰尘震落到炕上,蕙兰抓住连生的手,自从住进小白楼,就是看见瘸腿男人也没有觉得像现在这样害怕,连生也显得紧张的样子,他想着不能在这里住了,这么大的洋房别墅从外面看太招眼了。
自土窑洞坍塌那个夜晚,月英心里有事一直让她感到不安,早想过来看蕙兰,有话要单独面对面和蕙兰说。
从永定庄到白家湾,要过铁路,路上还有日本人和矿警队盘查。正好胡掌柜的马车要去口泉,月英上了马车,腊梅看见也想跟着,正好大虎在家,就喊了一起坐上了马车。
见了面话就停不下来了,这年月,小日本都欺负到家门口了,各家有各家的难,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互帮互助,真应了那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尤其经过了窑塌那天生死时刻的前前后后,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本真的东西袒露在大家面前,朴素的邻里真情显得越发珍贵,让人感到温暖。
月英又说起窑塌那个晚上,大家仍觉着后怕,“那天我们双喜不在家,要不是蕙兰挨个喊,邻居们真不知道会出啥大事呢。”腊梅也拉着蕙兰的手,说了一会儿话后,腊梅展开了一个小包袱,说:“蕙兰姐,我给将来的小宝贝做了肚兜,不知道姐喜欢吧。”腊梅说着打开包袱皮,是一个红棉布绣花镶边的小肚兜,红布面上用黄线绣着:长命百岁。
“看你,手真巧。”蕙兰夸道。 “这么好的姑娘,后生再不着急娶回家,就让别人抢走了!”月英故意看着大虎说。
“就是,我们都等着吃喜糕呢!”蕙兰拉着腊梅的手说。大虎在一旁红了脸,腊梅含笑不语。
“今天老邻居聚在一起,就在这儿吃饭,谁也不许走,大家说咱们吃啥?”蕙兰真想留下他们。
“我们这是穿了赶嘴鞋了,来串个门看看你,还吃饭呢?”。
蕙兰也被月英逗笑了,“说真的,家里有豆面、小米,还有早上人送过来的黄瓜、水萝卜。”
月英看着腊梅、大虎说:“那咱就听主人的,人对了吃啥都香,要不吃小米稠粥哇。”
见蕙兰搲小米,腊梅说:“姐,省点小米哇,多放点儿土豆,也好吃。”
“好,听你的。”蕙兰回头说着,又拿过黄瓜、水萝卜,对大家说:“看这黄瓜、水萝卜水灵灵的,自从住进来,接两天,河湾对面有一个拄着拐的男人就过来,手里拿着自己种的菜。”
“有这事儿?”大伙儿听了也觉得奇怪。
“给他纸烟、钱又不要,我这也七上八下的,咱们边做边说吧。”大家开始忙揽着准备做稠粥、调凉菜。
在腊梅、大虎生火、洗菜的功夫,月英拉过蕙兰小声说:“那天晚上,你看见的东西不要和别人说,千万记住。”
蕙兰点头,悄悄说:“我跟连生也没说。”
腊梅已切好了黄瓜、水萝卜,正张罗着调菜。腊梅在菜上面放了葱花,拿着铜勺搁在火盖上,见铜勺刚冒出青烟,左手握铜勺移到菜盆上方,右手拿着油瓶小心倒出几滴麻油在铜勺里,只听刺啦声响,麻油已淋在葱花上,用筷子夹了黄瓜、水萝卜丝在铜勺里抹了又抹。
“大虎,看看,这可是过日子的人。”月英笑着接着说:“两家大人做主,找个媒人选个好日子就办了哇,咱们也一块儿热闹热闹。”众人都笑了,腊梅羞红了脸,越发喜人、耐端。
蕙兰搬进白家湾小白楼已半个多月了,在矿上问好了房子,要搬回永定庄了。
知道蕙兰要搬走,瘸腿男人早早的从河对面走过来,手里拿着小白菜。他对蕙兰两口儿才说出了前后原由:“你们住在这里没发现啥?黑夜屋里有没有动静?先前,阎锡山部队的一个大军官,啊呀,大老婆、小老婆寻死觅活的。日本人来了几波儿了,住不了几天就搬走啦,住不成,一到黑夜,刚划着洋火,不知道是啥东西就给吹灭了,人睡在炕上,半夜醒来整个人就躺到屋外头了。我是受人托付给人家照看房子,看你们年轻,就每天过来看看,也没敢先告诉你们,知道这是没了办法才住这儿,知道了谁敢住,你是有福之人,福压百邪。”
惠兰和丈夫这才明白,这是遇见大好人了。小两口好言感谢,拿出钱和几盒纸烟要送给好心人,瘸腿男人硬推辞不过,只收下了两盒纸烟。
拄拐瘸腿男人和以前一样只上了几个台阶,放下一把小白菜,还是说了句“自己种的”算是打了招呼,也不肯收钱和纸烟,一瘸一拐过了河湾。
晚上,小两口又说起拄拐瘸腿男人送菜,越发觉得奇怪。连生也先想到可能是父母托人安顿的,可在爹妈那儿,只问需要钱吧,也没说这回事儿。
蕙兰拽连生的胳膊问:“多会能找下房子,一掀笼屉,‘沙’,蚰蜒乱串,比那天还多呢,现在说起来还头皮发麻。”
“快了吧,四处打听那。你说这是谁的房子,还有灯线,以前用电,收拾收拾挺好。”连生想安慰蕙兰。
蕙兰只觉得这里不是常住的地方,没有邻居,就说:“那咋没人住?我看还是回矿上住好,你上班方便离父母近,也都有个照应。”
半夜,突听得有枪响,听声音就在附近不远地方,被惊醒的蕙兰和连生竖起耳朵仔细听外面的动静,枪声接二连三,又传来“轰、轰”的爆炸声响,房子在颤动,屋顶灰尘震落到炕上,蕙兰抓住连生的手,自从住进小白楼,就是看见瘸腿男人也没有觉得像现在这样害怕,连生也显得紧张的样子,他想着不能在这里住了,这么大的洋房别墅从外面看太招眼了。
自土窑洞坍塌那个夜晚,月英心里有事一直让她感到不安,早想过来看蕙兰,有话要单独面对面和蕙兰说。
从永定庄到白家湾,要过铁路,路上还有日本人和矿警队盘查。正好胡掌柜的马车要去口泉,月英上了马车,腊梅看见也想跟着,正好大虎在家,就喊了一起坐上了马车。
见了面话就停不下来了,这年月,小日本都欺负到家门口了,各家有各家的难,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互帮互助,真应了那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尤其经过了窑塌那天生死时刻的前前后后,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本真的东西袒露在大家面前,朴素的邻里真情显得越发珍贵,让人感到温暖。
月英又说起窑塌那个晚上,大家仍觉着后怕,“那天我们双喜不在家,要不是蕙兰挨个喊,邻居们真不知道会出啥大事呢。”腊梅也拉着蕙兰的手,说了一会儿话后,腊梅展开了一个小包袱,说:“蕙兰姐,我给将来的小宝贝做了肚兜,不知道姐喜欢吧。”腊梅说着打开包袱皮,是一个红棉布绣花镶边的小肚兜,红布面上用黄线绣着:长命百岁。
“看你,手真巧。”蕙兰夸道。 “这么好的姑娘,后生再不着急娶回家,就让别人抢走了!”月英故意看着大虎说。
“就是,我们都等着吃喜糕呢!”蕙兰拉着腊梅的手说。大虎在一旁红了脸,腊梅含笑不语。
“今天老邻居聚在一起,就在这儿吃饭,谁也不许走,大家说咱们吃啥?”蕙兰真想留下他们。
“我们这是穿了赶嘴鞋了,来串个门看看你,还吃饭呢?”。
蕙兰也被月英逗笑了,“说真的,家里有豆面、小米,还有早上人送过来的黄瓜、水萝卜。”
月英看着腊梅、大虎说:“那咱就听主人的,人对了吃啥都香,要不吃小米稠粥哇。”
见蕙兰搲小米,腊梅说:“姐,省点小米哇,多放点儿土豆,也好吃。”
“好,听你的。”蕙兰回头说着,又拿过黄瓜、水萝卜,对大家说:“看这黄瓜、水萝卜水灵灵的,自从住进来,接两天,河湾对面有一个拄着拐的男人就过来,手里拿着自己种的菜。”
“有这事儿?”大伙儿听了也觉得奇怪。
“给他纸烟、钱又不要,我这也七上八下的,咱们边做边说吧。”大家开始忙揽着准备做稠粥、调凉菜。
在腊梅、大虎生火、洗菜的功夫,月英拉过蕙兰小声说:“那天晚上,你看见的东西不要和别人说,千万记住。”
蕙兰点头,悄悄说:“我跟连生也没说。”
腊梅已切好了黄瓜、水萝卜,正张罗着调菜。腊梅在菜上面放了葱花,拿着铜勺搁在火盖上,见铜勺刚冒出青烟,左手握铜勺移到菜盆上方,右手拿着油瓶小心倒出几滴麻油在铜勺里,只听刺啦声响,麻油已淋在葱花上,用筷子夹了黄瓜、水萝卜丝在铜勺里抹了又抹。
“大虎,看看,这可是过日子的人。”月英笑着接着说:“两家大人做主,找个媒人选个好日子就办了哇,咱们也一块儿热闹热闹。”众人都笑了,腊梅羞红了脸,越发喜人、耐端。
蕙兰搬进白家湾小白楼已半个多月了,在矿上问好了房子,要搬回永定庄了。
知道蕙兰要搬走,瘸腿男人早早的从河对面走过来,手里拿着小白菜。他对蕙兰两口儿才说出了前后原由:“你们住在这里没发现啥?黑夜屋里有没有动静?先前,阎锡山部队的一个大军官,啊呀,大老婆、小老婆寻死觅活的。日本人来了几波儿了,住不了几天就搬走啦,住不成,一到黑夜,刚划着洋火,不知道是啥东西就给吹灭了,人睡在炕上,半夜醒来整个人就躺到屋外头了。我是受人托付给人家照看房子,看你们年轻,就每天过来看看,也没敢先告诉你们,知道这是没了办法才住这儿,知道了谁敢住,你是有福之人,福压百邪。”
惠兰和丈夫这才明白,这是遇见大好人了。小两口好言感谢,拿出钱和几盒纸烟要送给好心人,瘸腿男人硬推辞不过,只收下了两盒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