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领导者最掉价的行为,从不是战略失误,也不是管理失当,而是对下跋扈,对上维诺,见责就推,见功就抢!原创 孟凡奎 卓越人力资源管理
2025年03月29日 06:03 广东 34人 凌晨两点的总裁办公室,张明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辞职信,手指微微发抖。这位年薪三百万的副总裁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亲手带出来的技术总监会在项目庆功宴后的第3天提交辞呈。
三个月前,他还在董事会上慷慨陈词:"数字化转型必须用雷霆手段!"可此刻,团队核心成员接连流失的冰冷现实,正将他推向职业生涯最危险的悬崖。
这种崩塌不是源于战略误判——他主导的数字化方案获得市场认可;也不是管理失当——项目进度始终领先行业标准。真正的祸根,藏在他每天重复的三个动作里:对董事长弯腰的弧度,拍桌子时青筋暴起的程度,以及争夺功劳时的手速。
一、权力双标:管理者的慢性毒药
某上市公司的晨会上正在上演经典桥段:
王总面对董事长的询问时:"这个方案确实存在改进空间,我马上组织团队复盘"
转身对部门总监:"这种低级错误都能犯?今天必须给我解决方案!"
看到报表亮点时:"这个创新点是我上周特别强调的"
这种分裂式管理正在吞噬中国企业的组织健康度。某咨询公司调研显示:
73%的中层认为"领导抢功推责"是离职主因
双标型领导团队效能衰减速度是正常团队的2.3倍
这类团队发生重大事故的概率高出47%
某地产集团区域总的故事极具代表性:每当总部巡查,他必定提前2小时到项目擦玻璃;但当工程出问题时,他永远在说"具体工作要问现场负责人"。三年间,该区域事故率全集团最高,人才流失率超60%。
二、双标管理的三重癌变
1. 团队信任体系崩塌
就像往鱼缸倒墨汁,当领导者在责任与功劳间做套利交易时,团队会迅速形成"黑箱效应"。某互联网公司的项目日志显示:在抢功型领导介入后,工程师的技术文档完整度从98%暴跌至32%,"留一手"成为团队生存法则。
2. 决策信息链断裂
制造企业车间主任老李道出真相:"既然说真话要背锅,不如等领导自己发现"。这种沉默螺旋导致某车企错过关键零部件缺陷预警,最终引发3亿元召回事件。
3. 组织免疫力衰竭
医药流通企业的案例触目惊心:区域经理为规避责任,要求所有审批必须经他签字。结果疫情期间,某仓库因等待签字延误防疫物资出库,直接导致医院停摆8小时。
三、领导力解毒剂:成就他人的艺术
1. 建立责任镜像原则
某科技公司CEO发明"责任对赌"机制:管理层每获得一项权力,必须公示对应责任清单。例如审批权对应决策失误的赔偿比例,用人权对应团队流失的成本承担。两年内该公司决策失误率下降58%。
2. 设计功劳分流系统
头部房企的项目奖金分配值得借鉴:总奖金的40%按职级分配,60%由团队成员匿名互评。某项目总苦笑:"现在抢功等于自断后路,因为打分权在兄弟们手里"。
3. 培养向下服务的自觉
某制造企业高管每天提前15分钟到岗,在车间完成"三个一":帮一个岗位顶班,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记录一条改进建议。这种姿态使该厂人均效能连续18个月领跑行业。
四、领导者的终极考题
深夜的茶水间,张明拦住准备离职的技术总监:"能不能告诉我真实原因?"对方沉默良久:"张总,您记得上个月系统崩溃时,您当着全组人说'技术团队全责'吗?但上周见投资人时,您说方案是您带着我们突破的。"
这一刻,张明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初任主管时,老领导说的话:"坐在管理岗上,你就不再是运动员,而是要为整个赛场负责的裁判长。真正的裁判长,从不会和运动员争奖杯。"
窗外晨光微曦,张明按下邮件删除键。他知道,真正的领导力重建,从承认"功劳本不在我"开始。
2025年03月29日 06:03 广东 34人 凌晨两点的总裁办公室,张明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辞职信,手指微微发抖。这位年薪三百万的副总裁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亲手带出来的技术总监会在项目庆功宴后的第3天提交辞呈。
三个月前,他还在董事会上慷慨陈词:"数字化转型必须用雷霆手段!"可此刻,团队核心成员接连流失的冰冷现实,正将他推向职业生涯最危险的悬崖。
这种崩塌不是源于战略误判——他主导的数字化方案获得市场认可;也不是管理失当——项目进度始终领先行业标准。真正的祸根,藏在他每天重复的三个动作里:对董事长弯腰的弧度,拍桌子时青筋暴起的程度,以及争夺功劳时的手速。
一、权力双标:管理者的慢性毒药
某上市公司的晨会上正在上演经典桥段:
王总面对董事长的询问时:"这个方案确实存在改进空间,我马上组织团队复盘"
转身对部门总监:"这种低级错误都能犯?今天必须给我解决方案!"
看到报表亮点时:"这个创新点是我上周特别强调的"
这种分裂式管理正在吞噬中国企业的组织健康度。某咨询公司调研显示:
73%的中层认为"领导抢功推责"是离职主因
双标型领导团队效能衰减速度是正常团队的2.3倍
这类团队发生重大事故的概率高出47%
某地产集团区域总的故事极具代表性:每当总部巡查,他必定提前2小时到项目擦玻璃;但当工程出问题时,他永远在说"具体工作要问现场负责人"。三年间,该区域事故率全集团最高,人才流失率超60%。
二、双标管理的三重癌变
1. 团队信任体系崩塌
就像往鱼缸倒墨汁,当领导者在责任与功劳间做套利交易时,团队会迅速形成"黑箱效应"。某互联网公司的项目日志显示:在抢功型领导介入后,工程师的技术文档完整度从98%暴跌至32%,"留一手"成为团队生存法则。
2. 决策信息链断裂
制造企业车间主任老李道出真相:"既然说真话要背锅,不如等领导自己发现"。这种沉默螺旋导致某车企错过关键零部件缺陷预警,最终引发3亿元召回事件。
3. 组织免疫力衰竭
医药流通企业的案例触目惊心:区域经理为规避责任,要求所有审批必须经他签字。结果疫情期间,某仓库因等待签字延误防疫物资出库,直接导致医院停摆8小时。
三、领导力解毒剂:成就他人的艺术
1. 建立责任镜像原则
某科技公司CEO发明"责任对赌"机制:管理层每获得一项权力,必须公示对应责任清单。例如审批权对应决策失误的赔偿比例,用人权对应团队流失的成本承担。两年内该公司决策失误率下降58%。
2. 设计功劳分流系统
头部房企的项目奖金分配值得借鉴:总奖金的40%按职级分配,60%由团队成员匿名互评。某项目总苦笑:"现在抢功等于自断后路,因为打分权在兄弟们手里"。
3. 培养向下服务的自觉
某制造企业高管每天提前15分钟到岗,在车间完成"三个一":帮一个岗位顶班,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记录一条改进建议。这种姿态使该厂人均效能连续18个月领跑行业。
四、领导者的终极考题
深夜的茶水间,张明拦住准备离职的技术总监:"能不能告诉我真实原因?"对方沉默良久:"张总,您记得上个月系统崩溃时,您当着全组人说'技术团队全责'吗?但上周见投资人时,您说方案是您带着我们突破的。"
这一刻,张明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初任主管时,老领导说的话:"坐在管理岗上,你就不再是运动员,而是要为整个赛场负责的裁判长。真正的裁判长,从不会和运动员争奖杯。"
窗外晨光微曦,张明按下邮件删除键。他知道,真正的领导力重建,从承认"功劳本不在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