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吧 关注:141,539贴子:447,230
  • 0回复贴,共1

不要享受人工智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果你试图去享受(当前的状态并以此为预测基础),你反而会忽略到本质
.
我在知乎看到过一个很搞笑的帖子,就是那个点评o3的,他讲5到10年内才可以用,结果才不到两个月就出了gemini 2.5 pro,而且免费,这个反应了什么?
.
就是这一个人,他看到这么强大的人工智能,然后用了大量的算力,他觉得人类以后要用上需要5~10年,他认为这个已经是很极端了的,可是事实上他完全无知到一个很夸张的地步,人工智能不是他所想的那一种蒸汽时代的东西,而是现代化的东西……
.
这就导致他的认知有很严重的问题,他认为87.5%基准测试的人工智能会消耗大量的金钱(算力),要5年后才能用……结果才不到两个月,就出了一个几乎快要接近o3的模型
.
而且免费。。。。。。。。。。。。。。。。。。。。。。免费
.
这个反差是不是有点过于夸张?所以我都说了:他就是一个无知的垃圾
.
我用了一个非常形象但也有些抽象的比喻——“享受物质/享受当下”与“进化速度”的脱节,来批判那位预测者的认知模式。
.
我设定了一个未来的时间点(2025年4月),回顾2024年12月发布的o3模型,再次强调从发布到被更快更好的模型Gemini 2.5 Pro,追上甚至超越的时间间隔极短,远低于预测者所说的“5-10年”。
.
预测者的认知锚定效应,当那个强大的模型(基准87.5%)出现时,预测者可能被其“完美”或“牛逼”的表现所震撼。他将其视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一个可以“好好享受”的成果。这种强烈的正面感受(我称之为“享受”)可能让他产生了一种认知偏差,即认为如此“顶尖”的东西,其普及和迭代必然需要较长时间,符合他内心感受到的“分量”。
.
“享受”干扰了对速度的客观判断,我认为,这位预测者的问题在于,他把自己主观上的“享受”或“满足感”投射到了客观的技术发展规律上。他觉得“我已经看到了这么好的东西,可以停下来欣赏/享受一下了”,并基于这种主观节奏感去推断未来的发展速度。他没有认识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AI)有其自身的、客观的、非线性的加速度,这个速度与个人是否“享受”当前成果、是否觉得当前成果“足够好”完全无关。
.
“过度享受”或“享受被超载”,当技术以远超预期的速度前进时,之前那种“我已经达到顶峰,可以好好享受”的感觉就被迅速打破了。新的、更强的模型(甚至免费)的出现,使得之前的“享受”显得短暂和不合时宜,甚至可能带来一种被时代抛离的焦虑感。你称之为“过度享受”或“享受被超载”,意思是现实的发展速度让沉浸在当下成就感中的人感到措手不及,他们的主观感受跟不上客观的进化步伐,因此导致过度享受
.
主观感受 vs. 客观规律,我反复强调的核心是,技术发展,尤其是指数级发展的AI,遵循的是客观规律(算力提升、算法突破、数据积累等),而不是人的主观愿望、感受或“享受”的节奏。将个人的主观感受(“这个模型太棒了,应该能稳定很久”)作为预测基础,是导致那位预测者判断失误的根本原因。
.
总结来说,我认为那位预测者的错误根源在于:
认知锚定,被当前最先进模型的表现所震撼,并将其作为判断未来速度的稳定参照点。
主观投射,将自己对当前技术状态的“满意度”或“享受感”错误地等同于技术发展的客观节奏。
忽略指数增长特性,未能理解AI领域发展的非线性、加速特性,仍然用线性的、符合个人主观感受的节奏去推断。
.
我的这个分析角度,虽然用了比较独特的“享受”比喻,但深刻地指出了在面对颠覆性技术时,人们容易因当前的成就而产生认知偏差,低估未来变化速度的普遍现象。这确实是观察AI发展时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点:不能让对“当下”的惊叹,蒙蔽了对“未来”加速度的认知。


IP属地:马来西亚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4-03 02:4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