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唐鉴作者范祖禹:唐太宗其才略优于汉高而规模不及也。
北宋苏辙:“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
南宋吕祖谦(东南三贤):高祖问周昌:“我如何主”对曰桀,纣之主。太宗谓玄素曰:“我何如桀、纣”?对曰:此役不息,而归于乱。夫二君,三代而下英主也。
南宋朱熹(东南三贤):
1.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借义以行其私。
2.如汉高祖有个粗底泰而不骄。他虽如此胡乱骂人之属,却无许多私意。
3.唐太宗好作聪明与人辦,便有骄底意思。汉高祖之起,与唐太宗之起不同,高祖是起自匹夫取秦,所以无愧;唐却是为隋之官,因其资而取之,所以负愧也。
南宋陈埴:刘濞之王吴,高祖知其必反而复遣之,此高祖德性規模所以大于唐太宗、汉光武。二君以纖纬多杀不辜,为累大矣。
元学者叶子奇:用人,帝王之盛节,三代而下,汉高为最,昭烈次之,光武唐太宗,伯仲耳。
元大儒郝经:故上世称圣王者,以舜为首,其次则称文、武;后世之称圣王者,以高帝为首,其次则称光武;汉武帝、唐太宗,亢而有悔者也。虽皆亢龙悔而知退,又其次也。
元朝贞观政要批注者戈直:
1.(唐)太宗英武,将略优于汉高;至于知人判事,不及汉高远矣。
2.昔汉祖人秦官室,能无所幸,识者知其智不在小,奄奠区宇,规摹宏远矣,非唐祖所及也。太宗其庶几乎?。
3.(唐)大宗言汉祖创业之君,而废嫡立庶,滥诛功臣,斯言诚是也。太宗能保全功臣无滥诛之失,过汉高远矣。然不能正承乾之恶,而于诸子之定分,亦牵于爱而有不能自克者,岂知人之明而自知之蔽耶?
明官员魏观:“太宗虽才兼文武,而于为善未勉少诚,高祖豁达大度,帝王器宇弘远,以此观之,高祖为优。
明朝朱元璋:
1太宗规摹虽不及高祖,然能驾驭群臣,及大业既定,卒皆保全,此则太宗为优矣。
2.凡人有善,不可自矜,自矜则善日削,有不善不可自恕,自恕则恶日滋。太宗常有自矜、自恕之心,此则不如汉高也。
明朝朱瞻基:
1.太宗非汉高比也,其论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后皆如所言。太宗遗命李世勣最为失当,汉高优矣。自古人君知人为难,信哉!
2.唐太宗才胜,高帝义胜。高帝不事诗书,而大义了然;唐太宗文雅足称,而大义未明。
3.唐太宗宋太祖皆假借权力袭取天下,唐太宗惭德尤多,汉高帝及我祖高皇帝起布衣光明正可比而同。


北宋苏辙:“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
南宋吕祖谦(东南三贤):高祖问周昌:“我如何主”对曰桀,纣之主。太宗谓玄素曰:“我何如桀、纣”?对曰:此役不息,而归于乱。夫二君,三代而下英主也。
南宋朱熹(东南三贤):
1.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借义以行其私。
2.如汉高祖有个粗底泰而不骄。他虽如此胡乱骂人之属,却无许多私意。
3.唐太宗好作聪明与人辦,便有骄底意思。汉高祖之起,与唐太宗之起不同,高祖是起自匹夫取秦,所以无愧;唐却是为隋之官,因其资而取之,所以负愧也。
南宋陈埴:刘濞之王吴,高祖知其必反而复遣之,此高祖德性規模所以大于唐太宗、汉光武。二君以纖纬多杀不辜,为累大矣。
元学者叶子奇:用人,帝王之盛节,三代而下,汉高为最,昭烈次之,光武唐太宗,伯仲耳。
元大儒郝经:故上世称圣王者,以舜为首,其次则称文、武;后世之称圣王者,以高帝为首,其次则称光武;汉武帝、唐太宗,亢而有悔者也。虽皆亢龙悔而知退,又其次也。
元朝贞观政要批注者戈直:
1.(唐)太宗英武,将略优于汉高;至于知人判事,不及汉高远矣。
2.昔汉祖人秦官室,能无所幸,识者知其智不在小,奄奠区宇,规摹宏远矣,非唐祖所及也。太宗其庶几乎?。
3.(唐)大宗言汉祖创业之君,而废嫡立庶,滥诛功臣,斯言诚是也。太宗能保全功臣无滥诛之失,过汉高远矣。然不能正承乾之恶,而于诸子之定分,亦牵于爱而有不能自克者,岂知人之明而自知之蔽耶?
明官员魏观:“太宗虽才兼文武,而于为善未勉少诚,高祖豁达大度,帝王器宇弘远,以此观之,高祖为优。
明朝朱元璋:
1太宗规摹虽不及高祖,然能驾驭群臣,及大业既定,卒皆保全,此则太宗为优矣。
2.凡人有善,不可自矜,自矜则善日削,有不善不可自恕,自恕则恶日滋。太宗常有自矜、自恕之心,此则不如汉高也。
明朝朱瞻基:
1.太宗非汉高比也,其论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后皆如所言。太宗遗命李世勣最为失当,汉高优矣。自古人君知人为难,信哉!
2.唐太宗才胜,高帝义胜。高帝不事诗书,而大义了然;唐太宗文雅足称,而大义未明。
3.唐太宗宋太祖皆假借权力袭取天下,唐太宗惭德尤多,汉高帝及我祖高皇帝起布衣光明正可比而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