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阿波罗同样是未上市版本,跟上一块北斗一起来的。从外观来看,阿波罗的胶皮不同于北斗的磨砂表面,是传统国套那种完全光滑的表面,粘性从倒挂粘球来看和北斗差不多,但是贴上保护膜后撕下来感觉比北斗粘很多,估计跟光滑表面和保护膜能更充分接触(粘合)有关,另外,胶皮的底皮似乎是阿波罗的略薄一些。海绵的外观,和北斗除了颜色深浅有差异,发泡大小肉眼看不出什么差别,两者都很细密均匀,标准的国产高密海绵,手按上去,北斗的海绵似乎顶手一些,但是因为两者海绵厚度不一致,阿波罗比北斗目测厚了0.2mm,所以其实不好直接比较。
因为正手最近一直用K3,刚换上阿波罗时明显感觉出球短一截,算是意料之中,应该没有哪款国产高密套胶弹性能赶上K3吧,调整一下就OK了。跟北斗相比,阿波罗更偏向扎实路线,有点像狂飙3海绵的力量感,持球持得很实。但是,我想说,“有力量感”和力量大是两回事。这块阿波罗给更充分的发力提供了条件,也就是“有力量感”,但是出球的力量并不强,拉出的球平稳、规则,定点练习时易于防守。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个厚度、硬度的国产高密海绵我的力量打不透,毕竟用2.2mm的狂飙还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以那时候的能力可能打没打透自己都不知道;二是海绵的力量传导效率低,就像前面说的手指按海绵感觉没那么“顶”。
拉球性能的第二个方面,是手感。这块阿波罗拉球虽然绝对质量比北斗低一些,但是手上的控制感却十分出色,即便北斗打起来更通透。阿波罗的控制感,不是像北斗一样透板、清晰的控制,而是胶皮含住球、海绵支撑力恰到好处的“抓球”型控制,我猜这可能跟前面说的胶皮的底皮薄有关系。控制感带来的好处,一是提高上台率,二是能出大角度,三是增强自信心。所以阿波罗在实战当中表现还是可以的。除了进攻性能好,胶皮手感方面的特点也很有利于防守。跟球馆教练打计分,防上好几个爆冲。
最后说说旋转,也是这款胶皮比较有特点的性能。鉴于它的粘性、手感类型,似乎旋转强是应该的。但是实际却没那么简单。这块阿波罗制造旋转的能力,在发球、摆短、低位加转放高球、薄皮高吊这些浅吃球的技术上很出色,但是在发力拉冲、相持中侧切这些深吃球的技术中却意外的失灵,特别是侧切,算是我正手的主要技术之一,用这块阿波罗的过程中,上台率倒是挺高,但是出来的旋转效果很不明显,先后被几个不同的对手当机会球一样抡。用K3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切出去飘飘忽忽的对方可紧张了。
基于以上特点,这块阿波罗还是适合正规打法,靠相持实力球取胜。我这种东一下西一下的直板思路的横板,我俩互相都不能发挥对方的最大优势。评分90,比北斗低两分,主要原因如上。


因为正手最近一直用K3,刚换上阿波罗时明显感觉出球短一截,算是意料之中,应该没有哪款国产高密套胶弹性能赶上K3吧,调整一下就OK了。跟北斗相比,阿波罗更偏向扎实路线,有点像狂飙3海绵的力量感,持球持得很实。但是,我想说,“有力量感”和力量大是两回事。这块阿波罗给更充分的发力提供了条件,也就是“有力量感”,但是出球的力量并不强,拉出的球平稳、规则,定点练习时易于防守。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个厚度、硬度的国产高密海绵我的力量打不透,毕竟用2.2mm的狂飙还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以那时候的能力可能打没打透自己都不知道;二是海绵的力量传导效率低,就像前面说的手指按海绵感觉没那么“顶”。
拉球性能的第二个方面,是手感。这块阿波罗拉球虽然绝对质量比北斗低一些,但是手上的控制感却十分出色,即便北斗打起来更通透。阿波罗的控制感,不是像北斗一样透板、清晰的控制,而是胶皮含住球、海绵支撑力恰到好处的“抓球”型控制,我猜这可能跟前面说的胶皮的底皮薄有关系。控制感带来的好处,一是提高上台率,二是能出大角度,三是增强自信心。所以阿波罗在实战当中表现还是可以的。除了进攻性能好,胶皮手感方面的特点也很有利于防守。跟球馆教练打计分,防上好几个爆冲。
最后说说旋转,也是这款胶皮比较有特点的性能。鉴于它的粘性、手感类型,似乎旋转强是应该的。但是实际却没那么简单。这块阿波罗制造旋转的能力,在发球、摆短、低位加转放高球、薄皮高吊这些浅吃球的技术上很出色,但是在发力拉冲、相持中侧切这些深吃球的技术中却意外的失灵,特别是侧切,算是我正手的主要技术之一,用这块阿波罗的过程中,上台率倒是挺高,但是出来的旋转效果很不明显,先后被几个不同的对手当机会球一样抡。用K3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切出去飘飘忽忽的对方可紧张了。
基于以上特点,这块阿波罗还是适合正规打法,靠相持实力球取胜。我这种东一下西一下的直板思路的横板,我俩互相都不能发挥对方的最大优势。评分90,比北斗低两分,主要原因如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