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感觉出国留学是一种命和运交替,你不仅得有一个经济支持你的家庭,还要有支持你出去的父母,而且出来的节点也是一个问题。现在市面上大多数留学都是唱衰,很多都在讲回报比,值不值得,是不是消费的问题,但是留学不可能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商品交易或者投资,想要在另一个国家学习和生活,经济支持只是一个很基础的条件,当然也是必要的,但是在过程中涉及到一个人需要独立完成很多事情,用新的语言学习新的体系的知识,甚至跳出自己的文化去看自己的文化,这都是一种难得的经历。有关于留学是一种消费还是投资,我觉得在经济能力支持的情况下留学更像一种选择,也更不是一种跟风,在前十年很多人跟风出国,不了解甚至经济状况捉急也要出去试试看,近几年是出现一种突然祛魅的情况,因为经济大环境都一般了,很多人出来发现人生没有质的飞跃。但是我的感觉是任何改变都是在微小中发生的,人生中能最大改变你生活的也许是你的原生家庭和婚姻,而不是留学或者名校,这个学历为王,鲤鱼跃龙门,寒门出贵子的时代看似已经过去了,而作为成长在这一代的人,经历了淬炼自己的小镇做题家学习,努力考上一个好大学在教育上提升自己,又要面临毕业后这人口经济红利消散的无意义感。这种经历总让人思考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是筹码吗,是敲门砖吗,我觉得可能都不是,太功利主义和异化自己了。其实是一种选择,不接受好的教育人也能通过技能生存,但是接受教育会让整个人的厚度和可能性更大,精神世界更丰富,能够思考,更像一个有智慧的人而不是螺丝钉。我觉得这一点在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很明显,因为经济阶层的定型,教育已经不算一个跳板,更多回归它的本质。所以接受教育是一种权力和选择而不是一种竞争和买卖,更多回归到对你自身你这个人能产生什么影响,而不是你的工资。但是他们的不公平体现在,没有钱就无法接受更好的教育,而国内的不公平可能现在体现在竞争和个人学习能力上,不努力没有机会享受更好的教育和他们没有钱没有机会享受更好的教育一样。留学大概就是走了一条西方的资本赛道,和国内走人与人竞争的赛道大相径庭,但是教育的本质不会变,在国内最大的遗憾是一直为了未来而努力卷学习,但是到了未来发现个人努力不敌时代,这种幻想破灭了就要避免陷入颓废破罐破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