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回复贴,共1

Kimi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问题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以下是对该问题的综述:
空间化问题的提出背景
• 传统研究的局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历史唯物主义与空间被视为互不相干的领域。当人们讨论空间问题时,社会历史往往被置于视野之外;而在思考历史问题时,空间又常被忽略。这种分离导致了对社会现实理解的片面性,无法全面把握当代社会发展的复杂性。
• 当代社会现实的需要: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社会及思想文化界出现了“空间化转向”现象。全球化、城市化、国家再区域化等现实问题凸显了空间的重要性,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需要与时俱进,回应这些新的社会现象。
空间化问题的内涵
• 空间的独特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所理解的“空间”并非静止的几何学或地理学概念,也非主观的心理形式或文化符号结构,而是社会秩序的实践性建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历史关系。因此,“空间化”一词更能体现其对空间的独特深刻理解。
• 两个提升:一是把空间问题提升为“空间化”问题;二是把空间化问题从一个哲学范畴问题提升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特征与核心课题。这意味着不仅要从哲学层面探讨空间,还要将其与当代社会的具体问题紧密结合。
空间化问题的研究内容
• 理论来源与基础: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理论的来源与基础,梳理经典历史唯物主义中理论范畴的空间化内涵与特征。同时,关注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左派思想流派对资本主义空间化发展特征与问题的研究。
• 现实问题的探讨:从空间化视野把握当代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全球化、城市化与国家的“再区域化”发展的趋势与特征。例如,城市化被视为资本主义和当代世界“空间化”发展最直接、最具体的地理景观,其发展并非完全基于人类生活需要,而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一种投资形式。经济全球化也是空间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其背后是资本的逐利性推动。
空间化问题的研究意义
• 理论创新:空间化问题的提出有助于扭转抽象哲学理论脱离当代社会发展实践经验的偏向,是实现经典理论与当代性结合的一个方法论中介。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
• 现实指导:从空间化视角研究中国道路问题,有助于理解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既是一个空间重构创新过程,也是突破西方自由主义空间控制的过程。这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有助于应对人类多重共同挑战。
研究现状与展望
• 研究现状:目前,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刘怀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问题》等著作,对空间化概念、理论来源、现实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然而,这一领域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 未来展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理论的系统阐释,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如地理学、社会学等。同时,结合具体的社会实践,探索空间化理论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问题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领域,它为我们理解和应对当代社会发展中的空间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IP属地:广东1楼2025-05-01 09: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