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信佛教吧
关注: 220 贴子: 3,785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土难生,善友难遇

  • 目录:
  • 佛教
  • 5
    先附一例,是黄老居士著述中提及的,愿初学浅修者须理智,不可谜卝信,不是我学佛了必然事事如意,也可能会发生意外,甚至横事横病等……
    妙宗钞 4-6
  • 5
    谛深公开谤净宗带业往生,说凡是提倡带业往生,皆是波旬之敎!末法时期净土带业往生是一切念佛人的最后救命稻草,净土宗几代祖师皆有带业往生开示,谛深谤琺谤祖师言教!附佛外道背后的邪魔就是要破坏这件大事的!(谛深只是魔的傀儡而已)这也正应了世尊开示,末法时期多邪师说法!就此一事,一段开示,完全可以说谛深是邪师! 谛深何止攻击净土宗祖师言教,其它大乘经,他也常底毁。看看他信众所言,“恰恰是你们诽谤持戒,诽谤
  • 7
    虽然神通不敌业力,但神通却能形成一种假相,给人一种错觉……甚至有严重副作用。(按:佛尚且不能即灭众生定业,若是定业范畴疾病,大神通也无力。而谛深属大妄语,假冒佛,实是附佛外道,其神通只是背后魔类之通,焉能与佛菩萨神通相提并论。若是重病类,切不可忽视医院正规治疗!)
  • 6
    (注:极乐无恶道,弥陀就算强行接引噁卝人,恶业众生也见不到极乐净土。第二类临终念佛忏罪往生,即下三品,包括所有未预知时至,未入第一类决定往生自在往生之流的,所有其它念佛人,临终都是要念佛转心,以忏恶道诸罪的……。如《观经》原文所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妙宗钞 3-18
  • 4
    若恶道诸罪不忏,亦是自障,不蒙佛接引,非弥陀之咎! 第二类临终念佛忏罪往生,即下三品,包括所有未能预知时至,未能临终首日即可念佛入定而二力坐脱者,包括名字位初心,只能散心念佛的所有念佛人,都归第二类往生所摄。这些念佛人,临终是必须念佛转心以忏罪的。如《观经》原文所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恶道)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妙宗钞 3-5
  • 3
    往生须具足三力,亦即见佛三力,不可能只是想心所现。如果只是想心所见,未得弥陀加持力,虽能见“佛相”,但完不成后期的往生诸事,因为非是瑱佛之故。 ●印祖开示:临终蒙佛接引 念佛人临终蒙佛接引,乃生佛感应道交。虽不离想心,亦不得谓独是想心所现,绝无佛圣迎接之事。心造地狱,临终则地狱相现。心造佛帼,临终则佛帼相现。谓相随心现则可,谓唯心无境则不可。唯心无境,须是圆证唯心之大觉世尊说之。
    妙宗钞 3-5
  • 3
    印祖曾开示“心净则能生净土。是以念佛之人, 必须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注:极乐只有净土,没有恶道。若想生极乐净土,必须达到极乐凡圣侗居净土的最低净心标准——大乘善人的净心。因弥陀不能纯他力断惑,更不能他力灭罪,不够资格的念佛人,必须念佛忏罪,恢复相对净心,方能往生……)
    妙宗钞 3-5
  • 4
    按:本源琺們的噁卝人当机,噁卝人更易生,已经严重违经,甚至可以说是谤佛谤法!世尊九品経文,正是却恶劝善,就算佛菩萨慈悲,哪里会噁者,造罪越重越容易生! ●印光大师《一函遍复》节选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卝父母,奉事师长(即教我之师,及有噵卝德之人),慈心不杀(当吃长素,或吃花素。即未断荤,切勿亲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
    妙宗钞 3-5
  • 3
    2021年11月7日 | By 护法居士 Filed in: 揭批类 妙湛寺邪师释谛深,自称“南无谛深大师”(注:现在已经公开自诩为佛),邪知邪见害人不浅!希望琺卝师专门写一篇批驳文章,揭卝露其面目。 【贤佳】他的“开示”我不想花时间听,不知您是否方便挑其邪说文章发给我?
    妙宗钞 3-5
  • 4
    有人问我往生必须发菩提心和一向专念,临终十念有没有发菩提心呢?(注:《无量寿经》三辈往生皆发菩提心,而《阿弥陀经》也必发菩提心方能往生,问题就出在《观经》九品往生这。往生前后发大心相关経文,只有智者大师知礼大师《观经疏妙宗钞》注解得最圆融……) ●黄念祖老居士《点滴开示》节录 对于临终十念得生,有人问我往生必须发菩提心和一向专念,临终十念没有发菩提心呢?我回答说“发菩提心包含在里面。”莲池大师说临终
    妙宗钞 3-5
  • 4
    ●黄念祖抉择见答疑节录 第七种大园卝满见:法尔如是,本来就是佛,不等你修才是。法尔、天然、自然,就是如此,一切法本来清净。
    妙宗钞 3-5
  • 0
    2024年12月23日 | By 护法居士 【居士甲】 就是前几天三位比丘尼在广东南华寺附近化缘,广东省韶关市官方发文说这三个比丘尼是假的,然后这三位比丘尼出来发声,说自己是被迁单的比丘尼,不是假的。 【贤佳】 她们在视卝嚬中自称来自“谛深和尚”的妙湛寺。她们做“谛深和尚”的出家徒卝第,是违背佛教律制的,而且谛深崇信藏密,是大妄语的附佛外道邪师,所以她们不算是真正佛教僧人。另外,她们直说自己不是假尼姑,而未出示戒牒作证明
    妙宗钞 3-5
  • 3
    印光大师开示○ 信愿念佛往生是靠什么力量? ●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 (注:印祖曾提及往生三力,此三力中,有自佛力、他佛力) 佛法琺卝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琺卝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嗔、痴,令其净尽无余,方可了生脱死。此则难如登天,非吾辈具缚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耣卝功夫浅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
    妙宗钞 3-5
  • 2
    名字位散心念佛人,只要具足菩提心,或暗合菩提正道,生前尽量持戒俢善忏罪等,以培植临终正念等福德现前,便可以菩提心或随顺菩提正道之信愿念佛来感弥陀冥加,临终后期,第六识渐灭到一定层度时,二力和合之下,便可渐入一种特殊的三昧定心(《悲华经》称之为宝冥三昧),故而,名字位散心念佛人在临终之际也可修出定善,从而忏净恶道诸罪,恢复合格善人身份,最终三昧定心定境中,见佛往生!
    妙宗钞 3-5
  • 2
    未得一心前,断断不萌见佛之念。能得一心,则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欲见即可顿见,不见亦了无所碍。倘急欲见佛,心念纷飞,欲见佛之念,固结胸襟,便成修行大病。久之,则多生怨家,乘此躁妄情想,现作佛身,企报宿怨。自己心无正见,全体是魔气分,一见便生欢喜,从兹魔入心腑,著魔发狂。(大师开示节录)
    妙宗钞 3-5
  • 2
    ●《黄念祖居士内部学修开示》节录 “希冀玄妙”,总惦记着我开悟啊。还有的说,我这念不是还有这声吗?这个声不是还是尘呐?我这念着还有一句佛号,不是还是有念吗?我没有离念呐,都在那儿瞎琢磨。要你离(念)干什么!就多了这个要离呀。
    妙宗钞 3-5
  • 3
    理论来源——阿毗达摩 第一优先级的业:重业。 第二优先级的业:惯行业。 第三优先级的业:近死业。 第四优先级的业:已作业 祖师开示常提到“强者先牵”,就是指重业,定善或定恶,都是重业。 惯行业。就是自己习惯性会造的业。 近死业。就是临命终时所造的业,特别是临命终最后一念所造的业。 已作业,在临终这一刻已经成熟且正好被呈现出来的所造过的业。这完全是概率亊件了。
    妙宗钞 3-5
  • 2
    证位不退,即入相似初信位之人,最多七世人天往返,最终必出三界。 判断位不退,有个关键点,即他的后身决定不会破五根本戒(或言四根本戒)。 而苏东坡,他屡犯霪戒。就可以反证五祖戒禅师并未证位不退, 苏东坡修证阶位持戒水平,明显低于五祖戒,故而印祖说其退堕了。 (眀心见性大彻大悟之人,并不见得很容易就证位不退)
    妙宗钞 3-5
  • 2
    按:具短时伏惑定功,证哪个阶位?这个不一定。 如果虽具短时伏惑定功,若偶尔还烦惑现行,或贪或嗔或慢(修行人慢心最易犯),甚至破戒造恶,此人观行位无分,仍属名字位,地地道道的名字位凡夫。 如果此人伏惑定功深厚,能一直伏住见思惑不现行,决定不会再破五根本戒,十善也园卝满,此人可入观行位。此人若念佛求生极乐,必能预知时至坐脱立亡自在往生,此人已达第一类往生的最低阶位。但他仍属于凡夫,观行位凡夫,即外凡。
    妙宗钞 3-5
  • 1
    二空理,唯言悟,则利根凡夫即能。如圆教名字位中人,虽五住烦恼,毫未伏断,而所悟与佛无二无别(五住者,见惑为一住,思惑为三住,此二住于界内;尘沙惑、无明惑共为一住,此二住于界外)。若约宗说,则名大彻大悟。若约教说,则名大开圆解。大彻大悟,与大开圆解,不是依稀仿佛明了而已。如庞居士闻马祖“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当下顿亡玄解。大慧杲闻圆悟“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亦然。(印光大师)
    妙宗钞 3-5
  • 3
    问:阅优婆塞戒经中,犯破戒有可悔及有不可悔罪,然而陀罗尼门如持诵大悲咒者破戒重罪悉皆消灭,此莫非悔者属自力,而咒重佛力乎?(观培) 李炳南答:持咒注重三密相应,果到相应,念自不起。此等忏悔,最有力量。偈云:‘罪若起时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不可单云佛力自力,实则两力皆有。
    妙宗钞 3-5
  • 0
    能否生,与心境高低相关。 福德和功德,甚至诸罪,都与因当下心境高低相关,而非形式外表,表面作善事善举,但内心可能并不与善心所相应。并不是事相上去作善事才能生福德或功德,若能时时令心境与善法界相应,无时无刻不生福德和功德。参禅打坐,念佛诵经持咒,就是令善心所常常生起,甚至一直生起,源源不断的福德和功德,因此而生。
    妙宗钞 3-5
  • 1
    自古高僧,或古佛再来,或菩萨示现。然皆常以凡夫自居。断无说我是佛,是菩萨者。故楞严经云,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耣啭。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而智者大师,实是释迦化身。至临终时……尚不显本。意欲后学励志精修,不致得少为足,及以凡滥圣耳。今此魔徒,妄充得道者,乃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之大妄语人。…今此魔徒,妄充得道者,乃坏
    妙宗钞 3-5
  • 0
    【引业】 牵引五趣四生等果之业。又称牵引业、总报业。为“满业”的对称。 《成唯识论述记》中,总报业感总报之果,同时扶其余劣弱之业,使其亦能感别报,称为引业;第六识的别报业园満庄严第八总报之果体,称为满业。 此即业业相对。 又总报之果起时,其果能为增上缘,引生其余别报之果,称为引业; 此别报之果能使总报之果园満,则称满业。 此即果果相对。 此外,引业唯限于一业或通于多业,引一生或通于多生,大小乘之说亦有不同
    妙宗钞 3-5
  • 1
    功德回向,自己功德并未减少,但对应的福德,用掉了,回向给了他人。对方也只能以福德的方式,得到他人回向的利益,并非能直接得到功德。 因为功德是各自心性修行功夫(高低),是戒定慧等……。这怎么可以直接给人呢? 修出瑱实功德者,必有福德。为什么?因为瑱实功德必与善心所相应,而心住善心所,必生福德。
    妙宗钞 3-5
  • 1
    有文只提出常见的四种方式可以毁坏功德—— 发瞋恨心; 自诩功德; 于善生悔; 颠倒回向. 功德是与心地功夫,当时心境高低息息相关的。修德有功,性德外显之程度! 出生功德,就是心境往上升,至少能保持住五戒十善的善心境(善心所)。 毁坏功德,就是心境向下堕,低于之前心境,甚至堕到恶道心境,极大摧毁! 一切令自己心境下堕的方式,都可以毁坏之前的功德。 一切与恶道相应的身语意三业,都会毁坏之前的功德。 一切令自己增长贪嗔痴
    妙宗钞 3-5
  • 1
    太虚全集·答问  问一:五遍行心所,是否属现量所摄? 答一:且看是何识之五遍行,若是第八识及前五识之五遍行,是属现量;若是第七相应,则属非量;若在第六,则通三量,待临时方定。
    妙宗钞 3-5
  • 2
    而各各有情八识,亦遍于我之识中,所以、虽有无量有情各各自变及共同互变,仍不碍于唯识。(太虚大师答问选录)
    妙宗钞 3-5
  • 1
    太虚大师关于唯识义之疑问: 王兴周问:一、据“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偈细审观之,则唯心造即唯识变或唯识现之意义。惟旧来学者,多以“三界唯心”为性宗,“万物唯识”为相宗,致令后人有心体识用之分别,殊觉与唯识宗正义稍有不合。因识性即真如,识相即名相,识之净分为正智,识之染分为分别,体用皆唯识,亦即皆唯心,似不可以施设心体识用之界限。但又有主张“唯心、唯识,各摄体用,亦可说心
    妙宗钞 3-5
  • 2
    问二:以相言,一切法由因缘生;以体言,则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既本来清净,则普遍清净,缘从何来?
    妙宗钞 3-5
  • 1
    李炳南答:心有迷惑,妄念纷飞,所以现在造孽,将来墮卝絡,生死轮回,无有了期。念佛一是为了断去妄念,二是为了感应生西。经中明明告诫我们要求得‘一心不乱’,六根不约束,思想不能够专一,净念不能相继,就会被其他杂念扰乱。如此下去,则妄念不减,依然造孽,不能得到感应,怎么能够往生西方?
    妙宗钞 3-5
  • 2
    《李炳南彿敩问答类编》 问:无量寿经中说往生的人‘唯除五逆,菲谤正琺’,假如在未学佛前,做了这样的事情,学佛后忏悔改过,能否往生? 答:众生没有学佛以前,都是迷惑颠倒,不明事理,五逆十恶,在所难免,今世未犯,前世必犯。学佛就是新生命的开始,改卝邪卝归卝正,接受诫律,至诚忏悔过去罪业,从内心里真正把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所以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丅廜刀,立地成佛。如果表面上学佛,习気依然未改,虽然念
    妙宗钞 3-5
  • 2
    《李炳南彿敩问答类编》 问:‘念一句佛号就消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那么我们不如造罪以后再来念佛。如果说念佛是消过去的罪业,不再去造新罪,那么造了罪以后,不又是过去的旧罪了吗? 答:从前某甲正在大吃秕齤卝霜,某乙看见就惊奇地问:‘为什么要自刹?’甲说:‘我不是自刹,因为听说某店有解毒的灵药,我想买来服用,所以就先吃秕齤卝霜。’先生所问不正是这不意思吗?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没有一个界限的,但改过从新却是有
    妙宗钞 3-5
  • 3
    李老居士《逆耳言》弘护丛书: ●李炳南开示节录—— ○未证真如应慎因缘: 古德之其如此,诲人无不从因提撕。曰:‘自净其意’,曰:‘心净土净’,已显示之,欲证净果,须植净因也。虽曰‘带业往生’,乃指潜伏旧种;不曰‘造孽往生’,可见不许新殃。明乎此,方万修万去,昧之则因力不充,希果云乎哉。
    妙宗钞 3-5
  • 3
    须知一心不乱即念佛三昧,分断惑与伏惑。理一心断惑最深,事一心断惑次之。事一心又可再分伏惑事一心不乱,这是念佛功夫最浅者。《妙宗钞》判第六品世间善人往生对应阶位为观行位初品;判十六观第三观地观成时,对应阶位亦是观行位初品。而地观成时,世尊言其初得三昧,临终决定往生。也就是说,决定往生最低阶位,即是初证念佛三昧的最低阶位——皆是观行位初随喜品!
    妙宗钞 3-5
  • 0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元音老人文集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XpuMaryM13nWRBKrcFOow?pwd=1234 提取码:1234
  • 0
    何为齐得
    黄华340 12-19
  • 0
    我拉个群,大家一起日行一善吧互相督促,也是共修了,,师兄们可以一起接龙回向,一起报数 这个群是针对 学佛 修行 有改变命运满愿需求的师兄们加入,所有是有针对性的一些行善内容,我们主要是找一些殊胜的福田,以及对满愿有帮助的法门 目前有: 义工师兄随缘随地随机的代放生 供养三宝 捐盐、洗衣液等日用品到寺院 一起举报黄色网站 一起挂经幡 一起造塔 一起做慈善 施食\烟供\火供 等等 内容不限 大家可以搜索公众号:实修社,关注后
    花果脱单 11-18
  • 0
    有一起修的伙伴吗
  • 2
    本人诚心寻找有修为的道长或僧人帮忙超度23年前病逝的父亲,支付酬劳和香油钱。 若有合适的道长或高僧请与我联系! 阿弥陀佛!超度亦可增功德。
  • 1
    你能看出来我没入教 说明你的知识面很广 因为入教这个词是伊斯兰教专用 佛教说皈依 我有非常坚定的宗教信仰 虽然我学的是佛教的知识 但我对其他两大宗教没有任何排斥 只有真正的深入了解佛教就会知道佛教的根本性内容就是佛和菩萨在教化人类如何做人 其他两大宗教也是如此 所以 三大宗教是全人类的财富 是超越人类文化的宇宙规律 佛教是唯物的 佛教内有许多超自然现象或者说是特异功能或者说是法力 我说的是可重复出现的现象 而科学的首
  • 0
    你能看出来我没入教 说明你的知识面很广 因为入教这个词是伊斯兰教专用 佛教说皈依 我有非常坚定的宗教信仰 虽然我学的是佛教的知识 但我对其他两大宗教没有任何排斥 只有真正的深入了解佛教就会知道佛教的根本性内容就是佛和菩萨在教化人类如何做人 其他两大宗教也是如此 所以 三大宗教是全人类的财富 是超越人类文化的宇宙规律 佛教是唯物的 佛教内有许多超自然现象或者说是特异功能或者说是法力 我说的是可重复出现的现象 而科学的首
    明法 2-21
  • 3
    本人没有皈依佛门,不过有时候遇到一些事情会听佛经。由此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我只喜欢听大悲咒和般若心经。其他佛经我听起来就像是没有进大脑一样就一闪而过了。不像前面两个经文会有一些印象。 然后我每次听佛经基本上是因为遇到有人不行了。因为我是护士偶尔需要抢救。有时候没成功回家就会听佛经。
  • 0
    各位师兄,净土法门qq群推荐?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道友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