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母亲睡眠的时间越来越少,她经常在凌晨四点左右便醒来,踱着缓慢而迟钝的步子在房子里来回走动。每每我一脸倦意地将她带回卧室,为她盖上棉被强迫她继续睡下去时,她总会抚上握着被角的我的手,那是粗糙而温暖的触感。
“抱歉,我又吵醒你了啦……可是我睡不着。”
“好了好了,闭上眼没多会儿就着了,相信我。”
我试图想通过什么药方来调理她的身体,但又怕她太瘦弱经不起药物强烈的作用。医生说这是衰老时身体机能下降的正常表现,唯有接受。我尝试硬拉着她到室外活动,她总说身体移动太不方便,我也就没多说什么。
“看,兰。看啊。”她时常靠在窗子边发呆,突然会这样说一句,指着窗外快要沉落繁忙城市中的一轮太阳。世界被染得暗红,时间长轴的无限延长显得迟缓而凝重。
兰。这是她给我起的名字,很奇怪。每次她用这名字唤我时,我总感觉她像是在叫自己。在我读国小二年级时,我终于鼓起勇气捧着学生手册来到母亲面前,翻开个人资料那一页,用小小的手指着两行同样的的“工藤兰”问道:“妈妈,为什么我们的名字一样?所有妈妈和女儿的名字都一样吗?”
她牵起我的手。她那时的手纤长白净,细腻得一如她的心。
“如果不随夫姓,妈妈的名字是毛利兰。”
“随夫姓是什么?”
“就是随你爸爸的姓。”
“那我也是随夫姓吗?”
“不,你是爸爸的女儿,工藤原本就是你的姓氏。”
毛利兰在那一天里表现出了极其明显的心不在焉。她先是打翻了还没洗好的盘子,把我和她的漱口杯搞混,再后来是在番茄牛肉汤里加了红椒。那天夜晚她在房间里把自己关了好一阵子,像是下定决心似的走出来。她红着眼关上了电视,为我穿好了格子裙,携着便当带我赶上了由札幌去往米花的列车。
“妈妈,小兰做错什么了吗?”
我至今仍能清晰地回想起那次旅程。而唯有长大后,我才能真正理解母亲看似坚不可摧的心承载着的,是一击即碎的脆弱。尚不懂事的我很不解,我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引得她竟难过得哭出声音来。车厢里一些人或好奇或同情的目光更令我困惑。我伸出暖暖的小手试探地摸到了她的脸颊。
凉凉的。那是眼泪与心的温度。
我们在第二天清晨到达了米花市。她紧紧携着我的手,熟稔地领着我搭上地铁公车。似乎是跋涉了许多时光,在近黄昏时刻停在了一块墓碑前。脚下有几束干枯了的百合,碑上的刻字很浅,而且被灰尘蒙住了,落日的余晖下难以辨认。
“兰。”母亲的手指轻轻捏了捏我的手掌,声音还带着哭腔。“来,和外公外婆说句话。”
夕阳那温热的光辉被我们轻柔地握在手心里,熔成脚下的橘红色阴影。我已经忘却我当时说了些什么,但仍然深刻地印在脑海里的,是寂静的墓园里我与母亲轻弱的呼吸声。我似乎意识到一件超越我当时接受能力的事情:我是毛利兰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单薄的支撑力量。除了彼此,我们都无依无靠。
这是一个七岁孩子无法承受起的残酷现实。
母亲睡眠的时间越来越少,她经常在凌晨四点左右便醒来,踱着缓慢而迟钝的步子在房子里来回走动。每每我一脸倦意地将她带回卧室,为她盖上棉被强迫她继续睡下去时,她总会抚上握着被角的我的手,那是粗糙而温暖的触感。
“抱歉,我又吵醒你了啦……可是我睡不着。”
“好了好了,闭上眼没多会儿就着了,相信我。”
我试图想通过什么药方来调理她的身体,但又怕她太瘦弱经不起药物强烈的作用。医生说这是衰老时身体机能下降的正常表现,唯有接受。我尝试硬拉着她到室外活动,她总说身体移动太不方便,我也就没多说什么。
“看,兰。看啊。”她时常靠在窗子边发呆,突然会这样说一句,指着窗外快要沉落繁忙城市中的一轮太阳。世界被染得暗红,时间长轴的无限延长显得迟缓而凝重。
兰。这是她给我起的名字,很奇怪。每次她用这名字唤我时,我总感觉她像是在叫自己。在我读国小二年级时,我终于鼓起勇气捧着学生手册来到母亲面前,翻开个人资料那一页,用小小的手指着两行同样的的“工藤兰”问道:“妈妈,为什么我们的名字一样?所有妈妈和女儿的名字都一样吗?”
她牵起我的手。她那时的手纤长白净,细腻得一如她的心。
“如果不随夫姓,妈妈的名字是毛利兰。”
“随夫姓是什么?”
“就是随你爸爸的姓。”
“那我也是随夫姓吗?”
“不,你是爸爸的女儿,工藤原本就是你的姓氏。”
毛利兰在那一天里表现出了极其明显的心不在焉。她先是打翻了还没洗好的盘子,把我和她的漱口杯搞混,再后来是在番茄牛肉汤里加了红椒。那天夜晚她在房间里把自己关了好一阵子,像是下定决心似的走出来。她红着眼关上了电视,为我穿好了格子裙,携着便当带我赶上了由札幌去往米花的列车。
“妈妈,小兰做错什么了吗?”
我至今仍能清晰地回想起那次旅程。而唯有长大后,我才能真正理解母亲看似坚不可摧的心承载着的,是一击即碎的脆弱。尚不懂事的我很不解,我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引得她竟难过得哭出声音来。车厢里一些人或好奇或同情的目光更令我困惑。我伸出暖暖的小手试探地摸到了她的脸颊。
凉凉的。那是眼泪与心的温度。
我们在第二天清晨到达了米花市。她紧紧携着我的手,熟稔地领着我搭上地铁公车。似乎是跋涉了许多时光,在近黄昏时刻停在了一块墓碑前。脚下有几束干枯了的百合,碑上的刻字很浅,而且被灰尘蒙住了,落日的余晖下难以辨认。
“兰。”母亲的手指轻轻捏了捏我的手掌,声音还带着哭腔。“来,和外公外婆说句话。”
夕阳那温热的光辉被我们轻柔地握在手心里,熔成脚下的橘红色阴影。我已经忘却我当时说了些什么,但仍然深刻地印在脑海里的,是寂静的墓园里我与母亲轻弱的呼吸声。我似乎意识到一件超越我当时接受能力的事情:我是毛利兰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单薄的支撑力量。除了彼此,我们都无依无靠。
这是一个七岁孩子无法承受起的残酷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