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法第一步功“呼气注意心窝部”及第三部功“调息凝神守丹田”等都好理解,大多数功友都能正确的掌握其练功方法,这里就不说了,主要说说真法的第二部功“意息相随丹田趋”。第二部功很重要,它能降心火、疏通任脉。由于任脉处于体前正中,它所通过的范围包含了人体的三焦,三焦是个大腑,它能反映整个脏腑的综合功能。所以,当任脉中有真气流通时,真气必然会作用于人体脏腑,这样,脏腑的许多病症都能得到治疗或缓解,有些浅层次的病症还能治愈。特别是心火得降,就避面了一些阳症,诸如口腔溃疡、口干、发燥等的发生。所以,在这里要特别的提一下,以供功友们练习参考。 在真法原著中第二步功“意息相随丹田趋”的练功方法是这样说的“当第一步功夫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部发热时,就可以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地一步步自然向小腹(丹田)推进。不可操之过急,如果用力过大产生高热也不舒服”。实际操作是呼气时,用意念带着气感一点一点的下沉,即每次练功都下沉一点,用距离来说明就是下沉时不超出一厘米,并且,下沉到的部位必须有很明显的气感才算。只有这样,一点一点的,有明显的气感下沉到丹田后,任脉才算真正的疏通了。很多人在练第一步功感到心窝部气感明显时,由于真气触动而感到丹田有反应时,就直接把意念放在丹田上,认为二步功已过,直接进入了第三步功的练习。这种练习方法是错的,一是任脉没疏通,一二步的功能没发挥出来。二是给以后的通任脉带来一定的困难。三是一些练功者因心火没降,会出现一系列的阳症病状。希望练功者们注意这个问题。 对以越过第二步功的练习者,因第二步没练好,可进行补过练习。即每次练功时都从第一部功开始,当心窝部有气感时,按上述方法进行第二步功的练习。其实,练功者不管已经练到了哪一步,每次练功都可以从第一步开始,然后进入到自己已达到的功境
其实二步功和四步功很象,一个是真气下行、一个是真气上行,当然,真气沿任脉下行要比真气沿督脉上行要容易得多,因督脉上有三关,真气要逐一的打通它们才能通督脉,所以四步功比二步功难。到练二步功时,别说只通半段不行,就是一下子感觉通了都不行,那是假通,只是气机触动的反应而已。不管是通督还是通任,都必须有明显的真气通过脉络的反应才能证明通了,否则就没有恒量通与不通的标准。练功是自己的事,根基打得越强越好,不能有半点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