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亳州中药产业政策支持和措施
为加快亳州中药产业的发展,亳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中药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分别制订了《关于实施全民创业加快亳州振兴的决定》、《关于加快全市中药产业化发展工作的决定》、《亳州市鼓励外来投资暂行规定》、《亳州市外来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和《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保护企业投资人合法权益的有关规定》,对现代中药还专门制订了一系列优先扶持政策。
(二)亳州现代中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
1、亳州中药产业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1亳州中药产业进一步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虽然亳州中药产业具有 一定的基础和比较优势,但是亳州的中药产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从事中药生产的大企业、大品种偏少,缺乏支柱大企业集团;亳州中药产业规范化生产、管理薄弱,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为中药产业配套的服务体系及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化发展基金投入不够。同时在中药材的种植生产、购销、物流配送等方面,仍处于传统的模式,加工的规模化、规范化和现代信息传递刚刚起步。目前山东、吉林、四川等地区现代中药产业基地的建设推进较早,国家有关方面的支持力度和投资者倾向了以上地区。亳州只有加快现代中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才能得到国家有关方面的支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亳州中药产业进一步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
1.2亳州中药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通过产业基地的建设,可以加快管理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快新技术的引进、嫁接和孵化;通过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研发能力、实施高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增强企业的后发优势,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亳州中药产业基地建设的战略意义
2.1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可以在统一的规划下充分发挥和利用独特的中药资源、加工、商贸、出口等集成优势,使基地建设成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助推器。
2.2基地的建设对推动亳州乃至全省中药产业整体结构调整,改变中药农、工、商产业发展结构不平衡,实现中药农业的立体化、标准化、集约化,中药工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中药商贸的规范化、网络化、国际化,带动整个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3对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加速中药新技术的引进、嫁接、孵化,提高中药产品的内在质量,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进一步增强中药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4基地可以作为国家、省、市各级各类计划优先支持的载体,争取和有效的利用各种中药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和政策支持,使资源和资金向优势企业流动,扶优扶强,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共同发展。
2.5对提高亳州乃至全省中药产业的规模,加快药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弘扬中医药文化,扩大国内外影响,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指导思想、总体原则、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旨,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基地的科技水平和研发实力。坚持“以药立市,以药兴业、以药富民”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中药现代农业,全面壮大中药工业,继续提升中药商业,培养中药大企业集团,打造亳药知名品牌,引导中药产业向宽领域、深层次、多行业、全方位拓展,推动亳州药业经济快速、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二)总体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农户为主体,政府履行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引导和规范企业、种植户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推动现代中药产业基地科技产业园、中药研究开发、药材生产、中药制造及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抢占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加快药业经济发展。
2、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的意识,真正把科技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药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着力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取得新突破,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着力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上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骨干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高度重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在营造创新环境上取得新突破,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着力在建设创新人才队伍上取得新突破,建立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体制。
3、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把药业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突出中药产业领域建设重点,分阶段实施,在五年规划的前提下,分别编制年度或跨年度工作计划。发挥“中华药都”优势,突出“药材之乡”特色,打造“华佗”品牌。逐步将中药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把亳州建成药业大市和药业强市。
4、坚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和合理保护的关系,把发展中药产业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结合起来,与生态市建设结合起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5、坚持医药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原则。从亳州实际出发,大力发展亳州名优产品的同时,加快药品包装材料等配套产业发展。利用中药产业生产技术优势,向相关产业进军,在化妆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植物农药等产业方面取得新成果,形成多元化发展的药业经济新格局。
为加快亳州中药产业的发展,亳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中药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分别制订了《关于实施全民创业加快亳州振兴的决定》、《关于加快全市中药产业化发展工作的决定》、《亳州市鼓励外来投资暂行规定》、《亳州市外来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和《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保护企业投资人合法权益的有关规定》,对现代中药还专门制订了一系列优先扶持政策。
(二)亳州现代中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
1、亳州中药产业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1亳州中药产业进一步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虽然亳州中药产业具有 一定的基础和比较优势,但是亳州的中药产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从事中药生产的大企业、大品种偏少,缺乏支柱大企业集团;亳州中药产业规范化生产、管理薄弱,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为中药产业配套的服务体系及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化发展基金投入不够。同时在中药材的种植生产、购销、物流配送等方面,仍处于传统的模式,加工的规模化、规范化和现代信息传递刚刚起步。目前山东、吉林、四川等地区现代中药产业基地的建设推进较早,国家有关方面的支持力度和投资者倾向了以上地区。亳州只有加快现代中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才能得到国家有关方面的支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亳州中药产业进一步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
1.2亳州中药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通过产业基地的建设,可以加快管理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快新技术的引进、嫁接和孵化;通过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研发能力、实施高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增强企业的后发优势,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亳州中药产业基地建设的战略意义
2.1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可以在统一的规划下充分发挥和利用独特的中药资源、加工、商贸、出口等集成优势,使基地建设成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助推器。
2.2基地的建设对推动亳州乃至全省中药产业整体结构调整,改变中药农、工、商产业发展结构不平衡,实现中药农业的立体化、标准化、集约化,中药工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中药商贸的规范化、网络化、国际化,带动整个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3对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加速中药新技术的引进、嫁接、孵化,提高中药产品的内在质量,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进一步增强中药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4基地可以作为国家、省、市各级各类计划优先支持的载体,争取和有效的利用各种中药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和政策支持,使资源和资金向优势企业流动,扶优扶强,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共同发展。
2.5对提高亳州乃至全省中药产业的规模,加快药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弘扬中医药文化,扩大国内外影响,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指导思想、总体原则、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旨,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基地的科技水平和研发实力。坚持“以药立市,以药兴业、以药富民”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中药现代农业,全面壮大中药工业,继续提升中药商业,培养中药大企业集团,打造亳药知名品牌,引导中药产业向宽领域、深层次、多行业、全方位拓展,推动亳州药业经济快速、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二)总体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农户为主体,政府履行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引导和规范企业、种植户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推动现代中药产业基地科技产业园、中药研究开发、药材生产、中药制造及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抢占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加快药业经济发展。
2、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的意识,真正把科技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药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着力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取得新突破,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着力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上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骨干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高度重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在营造创新环境上取得新突破,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着力在建设创新人才队伍上取得新突破,建立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体制。
3、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把药业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突出中药产业领域建设重点,分阶段实施,在五年规划的前提下,分别编制年度或跨年度工作计划。发挥“中华药都”优势,突出“药材之乡”特色,打造“华佗”品牌。逐步将中药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把亳州建成药业大市和药业强市。
4、坚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和合理保护的关系,把发展中药产业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结合起来,与生态市建设结合起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5、坚持医药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原则。从亳州实际出发,大力发展亳州名优产品的同时,加快药品包装材料等配套产业发展。利用中药产业生产技术优势,向相关产业进军,在化妆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植物农药等产业方面取得新成果,形成多元化发展的药业经济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