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吧 关注:4,786,784贴子:101,886,953

【文化知识】中国传统的谦辞敬语雅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感谢授权



IP属地:北京1楼2014-10-15 19:09回复
    IP属地:北京2楼2014-10-15 19:12
    收起回复
      围观


      3楼2014-10-15 19:12
      收起回复
        啪啪啪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0-15 19:12
        收起回复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古人大多比较谦虚,所以古人在言谈和文字当中就有很多谦词,现在很多人知其名而不知其意,其实,知道谦词的含义也是蛮有趣的。
          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妻子,有一个传统的谦称叫“拙荆”。“荆”本为一种落叶灌木的名称,这里指用荆枝做的髻钗。据《列女传》记载,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后人因以“荆妻”或者“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僧人、道士以“贫僧”“贫道”自称,不是出家人自叹贫穷。晋、南北朝时,僧人自称“贫道”;唐以后僧人改称“贫僧”,道士谦称“贫道”。这里的“贫”不是指生活的贫穷,而是指学识、道行的不足,是修为不够、功德未满的谦辞。
          人们常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作品为“涂鸦之作”。唐代诗人卢仝有一子,孩提时喜欢以蘸了墨水的笔在纸上或书本上恣意涂抹。卢仝作诗叹曰:(这孩子)“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后来人们便以“涂鸦”一词戏称随意的创作,或用来比喻书法的稚拙,而更多的则是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水平不高。
          在文章的标题中,常用到“刍议”一词,如胡适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刍”音chú,本义为割草,也指喂牲口的草料,又引申指割草之人。古时割草打柴者地位低贱,故“刍议”常用作谦辞,指自己的言论浅陋、不成熟。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谓之刍议,犹云未定草也,伏惟国人同志有以匡纠是正之。”
          “鄙人”常用作自称,“鄙”本义指都邑四周的土地,后引申指郊野、边远的地方。边远地区远离文化中心,往往消息闭塞。自称“鄙人”是谦称自己的识见、修养均不如人。
          书画家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他人时,常会谦虚地说一句“聊供补壁”。“补壁”的字面意义就是修补墙壁,书画家说的那句话,潜台词就是自己的作品价值不高,至多用作修补墙壁的材料。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补壁”只能用于赠送方,不能用于受赠方。
          在表示谦虚的时候,做学生的,常会说“忝列门墙”,做朋友的常会说“忝在相知之列”,做作者的常会说“忝为著者之一”。“忝”,从心,天声,本义为羞辱。“忝列门墙”指自己不是够格的学生,辱没了老师。“忝在相知之列”有谬托知己之意,辱没了朋友。“忝为著者之一”,指自己的水平不高,辱没了其他作者。
          不知道芹菜的人很少,可知道“芹献”一词的不多。人们在送礼的时候,常把自己的礼品谦称为“芹献”。《列子·杨朱》里有个故事:从前有个人认为大豆是美味,卷耳茎、芹菜等味道十分香甜,还向乡豪夸赞。乡豪拿来一尝,嘴巴里像被蜇了一样难受,还闹了肚子。乡里人都嘲笑、怪罪这个人,这个人很惭愧。后来人们就以“芹献”作为菲薄的礼品的代称。
          古代君王自称“寡人”不是“单独一人”的意思,而是“寡德之人”的简称,即谦称自己的德行还有所欠缺。
          人们常把自己的文章称为“急就章”,意谓自己匆忙完成,难免粗疏。“急就章”和《急就篇》有关。《急就篇》又名《急就》,是汉代学童的教科书,全书无一字重复。传为汉代史游作,魏晋时期颇为盛行。该书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成三言、四言、七言韵语。因首句有“急就”二字,后因以为名。另有一说是遇到难字,缓急可就而求。后来人们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缺乏深思熟虑。


          IP属地:北京5楼2014-10-15 19:12
          回复
            _(:_」∠)_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0-15 19:12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0-15 19:12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8楼2014-10-15 19:13
                回复

                     那些说盗吧水的人说得好像自己发了很多相关帖一样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4-10-15 19:13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11楼2014-10-15 19:13
                    回复
                      (*ˉ)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10-15 19:13
                      收起回复
                        前排 (´・ω・`)


                        14楼2014-10-15 19:14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15楼2014-10-15 19:14
                          回复
                            中国古代常用敬词:
                            1.“拜”字族:
                            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拜读:读对方作品;
                            2.“奉”字族:
                            奉告:告诉对方;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奉送:赠送对方礼物;
                            3.“高”字族:
                            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高见:指对方的见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高堂:称对方父母;
                            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
                            4.“贵”字族:
                            贵姓:询问对方的姓;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5.“惠”字族:
                            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6.“令”字族: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7.“宝”字族:
                            宝号:称对方的店铺;宝眷:称对方的家眷;
                            8.“呈”字族:
                            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
                            9.“垂”字族:
                            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10.“光”字族:
                            光临:称对方到来;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11.其它敬词:
                            壁还:用于归还对方物品;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某一职务;
                            斧正:请对方修改文章;
                            恭候:用于等待对方;
                            借问: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
                            雅正:把自己的书画等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
                            鼎力:用于向对方表示感谢;
                            华诞:称对方的生日;
                            海涵:称对方写的字或画的画;


                            IP属地:北京16楼2014-10-15 19:14
                            回复


                              IP属地:北京17楼2014-10-15 19: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