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生活吧 关注:3,036贴子:32,011
  • 8回复贴,共1

15161地球探测学院赵克林23150521丁建略心理学与生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业日常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0-11 21:34回复
    当下中国为何被称为婚姻的最低谷,还是那句老话:落后的生产力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如今,在这个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中国,看似蓬勃腾飞,却并没有一个与之相等的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而是滞后的。这便自然而然地造成各种社会问题的加深,婚姻问题便是其中之一。不同的人对物质与精神需求的不同比例,也就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认同感,也就是所谓的阶级排斥性。而中国的经济体系也注定了会产生社会当中两极分化的现象,物质的世界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精神的世界观,而这样的话,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质的差异也就造成了婚姻的不稳固性,产生困难,结束容易的婚姻,也就大量产生了。其实这并非某个人的问题,因为前面也提到了,人与人在相处与相爱中,完全是听从情感的召唤,而一段失败的婚姻,也往往并非因为爱情基础不够,大多都是在婚姻中不知不觉被社会所同化,当婚姻被掺杂太多的物质性与功利性,它也就无法承载爱情的重量,从而支离破碎。所以根源并非是人的相处或是相爱,而是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调整问题,才可以真正挽救中国的婚姻现状。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10-12 00:05
    回复
      爱,源于内在,那是一种心与心的紧贴,灵魂之间的交融。相遇,相知,相爱,相守,或许并不需要什么心理学,因为在最真挚的爱情面前,一切学说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只要彼此的眼中,心中,都存着那一抹最初的信仰,即使是一瞬间,也化为了永恒。抬头望去,天已经暗了下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0-12 00:06
      回复
        “倘若这世间有神,那么我又怎能容忍我不是那神,所以没有神。”——尼采
        ————————————————
        “我就知道你最好了。”她纯真的面庞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今天你有没有想我?不许想,马上说。”她语气中掩饰不住快乐的音调。
        “我相信你会永远陪着我的。”她望着他,含情脉脉。
        “没事,谁都有这样的时候嘛,我相信你。”她看到他落寞的神色后,温柔地鼓励着。
        “我当然原谅你了,我相信你不是这样的人。”对着他充满歉意的目光,她知道自己讲不出一句斥责的话。
        “不用担心,我不会无聊的,我相信你会很快回来的,因为你也会想我嘛。”她保有着一贯的善解人意。
        “他不会离开的,我相信他啦,不用再劝我了。”她并未接受周围人的劝解,哪怕是那些曾经最交心的朋友。
        “我知道你不会让我难过的,因为你答应过我永远在一起的。我是真的相信你。”
        她孤身站在雨中,喃喃自语。长长的睫毛上挂满了雨水,还是泪水。
        她始终是一个人,带着对他的相信,直到那最尽头。
        依旧是雨天,雨打在窗沿,滴答声却变得那么凄怜…………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10-27 23:07
        回复
          ——————————————————
          相信着,总有着相信着的理由。世间人歌颂的永恒,只是单方向的祈愿,单方向的征求,即使不惜将自己所谓的勇气,智慧,勤奋,毅力当做是与上帝交换的筹码,也要表明自己的“相信”是货真价实的,表明自己拒绝平庸的心是亘古存在的。又或者是这样讲,将生活中的悲剧,苦难当成是自身能量的供体,它们使我们更加强大。
          不论怎样,都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上的暗示,在自己的心上做文章,来尽可能达到自我实现或者仅仅是自我实现的感觉。然而这样的心,太实。《道德经》有言:“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心志应该“虚”和“弱”,心中若存过多事物,即使是所谓的“正能量”,我只能说,少了那份澄澈与空明,也就与天道之间隔了一道无法跨越的屏障,终究无法实现那天人合一之境,而为自身信念困顿一生。打个比方,我们的心灵像是一个杯子,那些负面的心绪,就相当于是浑浊之水装于杯中,正面的情绪就好像是清澈之水装于杯中,当一个人的杯中全是清澈之水时,就完美了吗?并不是,因为全部是清澈之水,也就将杯中原本的空气赶出来了,而除了杯内,周围遍布空气。空气,就相当于是大道,或是自然,而装满清澈之水的杯子,丝毫没有装空气的空间了,也就与大道无缘。圣人之心杯,滴水未沾,杯中空气与周围空气融会贯通,往复运转,生生不息。故凡人有心可成人杰,圣人无心方至天道。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10-27 23:07
          回复
            我们不可能做到如圣人一般将杯子倒空,但我们可以将杯中的水适当的倒出一些,这也就是先前说的“虚其心,弱其志”,放下那些所谓的信念,愚昧无知之人所理解的自尊,理想,它们即使是好的,也在一步步缩小心灵的剩余空间,而影响到人的空明。所以倒出那些即使是清澈的水,也就获得了天地间真正的大价值。
            记得在读赫莲娜·布拉瓦茨基的《揭开伊西斯的面纱》时,书中提到了吸引力法则这个词,本来也只是存在于某些宗教性质的宣扬之中,后来被系统地解释为一个理论,应用到人生中就是这样解释的:人们应该尽可能地摒弃一切负面的思维活动,每天只想着正面的、所期待的事物,这样最终所期待的就会发生,也就更容易走向成功。 就像物理界认为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存在吸引力一样,人的思想也存在吸引力。就如同77哥那样,就应该算是这样的成功了吧。但我只能说,这样的成功,只是“有为”,而既然“有为”,那就一定“有不为”,终究没有达到一个高度。而“无为”,方能“无不为”,也就是真正的大成之境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10-27 23:08
            回复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世间万物,本就同根同源,而我之所在,存于天地;天地之所在,存于我心。所以人生在世,心志无需多么坚实,只需多么虚空。而努力,坚持,苦难,悲剧,自尊,自信……无非是我人生中的点缀罢了。只要我心存天地万物,也就无关是非对错,世间皆是逍遥游。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虽立足于社会,但更立足于自然。无论是有人因为曾经的错误而悔改,重新靠自尊来为自己的人生加冕,还是有人大学成绩的变化起伏,无论是有人从困难中获得养分而成长,还是有人无谓地相信自己是所谓的最强,都丝毫难以掩饰那一丝淡淡的浮华腔调。关于这一点,《庄子.齐物论》中曾经讲到:“人簌则比竹是已,地簌则众窍是已,至于天籁,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而先前所提到的种种,自尊加冕也好,成绩变化也好,终究是人籁而已,纵使再美妙动听,也无非是刻意而为之,失了所谓的“神”。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10-27 23:10
              回复
                世间万物运转,都会遵循一定的“理”,倘若平日生活之中,时常静心凝神,感受万物所发出的“天籁”,用心去体会这种“理”,直到切身体会到社会性终究会回归于自然性之中,最终达到一举一动也自然而然地遵循这种“理”,那么人生将会是另一番模样。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10-27 23:10
                回复
                  人之心,觉则明,明则通,通则达,达则醒,醒则悟,悟则得以晓天地大道,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遂得永恒。“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存则用,失则弃,轮回周转,成败得失,是非兴衰,不过刹那而已。
                  再回头细品人生,早已忘了忧伤还有快乐,无所谓自尊自信,无所谓理想理念,无所谓成功成就,我只知道,我的人生中的一切,都是我之所有,我之所得,纵使上穷碧落,下至黄泉,也都将化为我心之唯一。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10-27 23: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