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吧 关注:72贴子:63,149

《山海经》中的昆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昆仑,古称“昆仑之虚”或“昆仑之丘”,被认为是黄河的源头,是历史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名词。关于它的位置,古今的历史地理学家多有探讨,但大多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果。虽然汉代以后把西域某几座大山定为昆仑,可那都是根据古书所记附会的,并非是真正的古昆仑,这看看顾颉刚先生的《昆仑和河源的实定》[1]一文就可明白。顾先生在文中对汉代以后的昆仑作了详细的考证,但对古昆仑的讨论仍然未能确定。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6-01-21 05:40回复
    实际上,关于昆仑虚最早、最古老的记载是见于《山海经》(确切地说应该是《海经》部分,《山经》部分要晚得多),后来得《禹贡》、《淮南子·地形训》和《水经》等地理学著作中所述的昆仑,都是以《山海经》特别是以《海经》中的昆仑虚为蓝本的,所以要解决古昆仑的问题,就要从《山海经》中的记载入手。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6-01-21 05:41
    回复
      一、误解的澄清及对《山海经》的再认识
      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误解,就是过去都把昆仑当成河源,这就是本自《山海经》所记。其《西次三经》云:“昆仑之丘,……河水出焉”;《海内西经》云:“河水出(昆仑)西(原作东,误。据《尔雅·释水》注和《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改)北隅。”过去都把这个“出”理解为发源,那是错的。“出”固有发源之义,但也有“流经”之义,如《水经注·河水》引《洛书》曰:“河自昆仑,出于重野”,这个“出”便是流经的意思,其他例子尚多,不烦备举。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6-01-21 05:44
      回复
        《山海经》中的“出”许多就是流经而非发源,如《海内北经》曰:“阳汙之山,河出其中;凌门之山,河出其中”,河水不可能既发源于昆仑,又发源于阳汙之山,又发源于凌门之山,这些“出”都是流经之义。《山海经》中河出昆仑虚的记载也是说河水是流经昆仑虚而非说河水发源于昆仑虚。前人就是因为错误地理解了这个“出”字,于是就去找河源,以为找到了河源也就找到了昆仑虚,因而越找越向西北,最后到了远离华夏中土、荒无人烟西北塞外,实则离真正的昆仑虚也愈来愈远。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6-01-21 05:46
        回复
          即使这个“出”是发源的意思,也不能确定那里就是河源,因为古人所说的“河源”都非真正的河源,确定河源在巴颜喀喇山脉各姿各雅山麓还是近代的事,古人的活动能力和范围有限,他们一般是把自己知道的河流最远的流经地当成源头,黄河亦是如此。我们看看古书的记载,自战国以降,黄河的源头是一步步逐渐向西北推移,那是因为人们的活动范围和能力不断扩大,知道黄河流经的地方越来越远之故,但他们一直没有找到真正的河源。如果认为找到了河源就找到了昆仑,那么各姿各雅山岂不成了昆仑虚?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6-01-21 05:47
          回复
            这样考证出来的结果,自然不能与古记相合,也不能令人信服。一直到1956年,台湾女学者苏雪林女士在《昆仑之谜》一文中,首先提出了古昆仑就是泰山的观点,她说:山东半岛之泰山在远古时即居昆仑地位,泰者大也,泰山者大山也,殆取西亚‘世界大山’之义。又居大地脐上,天门在其顶,幽都处其下,与西亚世界大山条件无一不合。幼发拉底斯在西亚称为‘大地之灵魂’(goulofuland)谓天地间万物皆由其创造,尊称为River而不名。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6-01-21 05:49
            回复
              我国黄河亦称‘河’而不名。幼河称为公平正直,审判人类善恶之水,故西亚每掷罪人河中以沉浮验有罪与否。我国亦有指河为誓之俗。则黄河与泰山神话殆同时传入者。余固主张域外文化曾两度入我中国,第一度尚在夏商前,此当属之第一度。”[2]苏女士的看法可谓是一个凿破鸿蒙之说,解开了几千年来的古昆仑之谜。此后,1985年,何幼琦先生发表了《〈海经〉新探》一文[3],对《海经》中的地理做了详细的考察研究,也认为古昆仑虚就是山东的泰山,使古昆仑的问题有了一个完满的答案。虽然何先生这篇文章中值得商榷之处甚多,但他考证的《海经》地理多有创获,有许多还是重要发现,为《山海经》研究开辟出一条正确的道路。此后,何新在《诸神的起源》[4]、徐显之在《山海经探源》[5]均步其后尘接踵论述古昆仑山就是泰山。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6-01-21 05:53
              回复
                其实,这个观点在古代就有。《山海经·西次三经》曰:“昆仑之丘,……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郭璞注:“即肩吾也。庄周曰:‘肩吾得之,以处大山’也。”袁珂《校注》:“此神即《海内西经》之开明兽也。”《海内西经》曰:“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又曰:“(昆仑虚)门有开明兽守之”。昆仑虚上的开明兽即陆吾,《庄子·大宗师》作“肩吾”,云:“肩吾得之(道),以处大山”,成玄英《疏》曰:“肩吾,神名也,得道,故处东岳,为太(泰)山之神”。《山海经》说开明兽陆吾为昆仑之神,而《庄子》以为是大山之神,成玄英更明确地说这个“大山”就是东岳太(泰)山,可知古代的确有昆仑就是东岳泰山的说法,只不过因为“昆仑”被一再神化、虚化,这个说法逐渐隐没弗彰了。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6-01-21 05:55
                回复
                  但是,诸先生在论著中主要偏重于对《山海经》地理的探究,对有关昆仑的诸多问题未能作进一步的探讨,故有关于古昆仑虚的许多记载至今未能实定,需要详细地加以分析。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6-01-21 05:56
                  回复
                    其次要说明的是关于《山海经》一书的一些问题。《山海经》本来分为《山经》与《海经》两部分,现在学界已经普遍认为这是两部本来各自独立的古籍。何幼琦先生认为《山经》本名《五藏山经》,《海经》即古书《禹本纪》,是刘向、刘歆(后改名秀)父子在校书时将二书合编在一起,题名为《山海经》的,这个说法笔者很赞同。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6-01-21 05:57
                    回复
                      笔者认为,“《五藏山经》记述的是夏王朝故国的山川地理及其诸神的祭祀方法,其大体范围是以今山东省为中心,及于冀南、豫东和苏皖北部的地区,著作时间是战国的中后期,其作者是齐国的夏代遗民东夷族的巫史集团”[6],其《海经》产生得最早,也最有史料价值,它也是一部夏朝遗民著作的史书,它记述的是夏王朝故国的山川地理、方国异物和历史传说[7]。何幼琦先生以为它所记的疆域,就是泰山周围的山东中部地区,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也在《〈海经〉的作者及记述的地理与时代》一文专门予以探讨,肯定了何先生的说法。《海经》说“河水出昆仑西北隅”,是因为《海经》时代的人们主要活动在黄河下游的泰山周围,他们看到的黄河自泰山西北方向远远流来,再远的地方他们就不知道了,所以才那样说,但并非是说黄河发源于此。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6-01-21 05:59
                      回复
                        有了这些认识,对昆仑的研究是很关键的。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6-01-24 05:16
                        回复
                          二、昆仑古记总载
                          上面说过,古籍关于昆仑虚的记载甚多,而以《山海经》为最古,其次是《楚辞》,汉代的一些书籍如《淮南子》、《河图》、《水经》等也多本《山海经》为说,亦颇可资参证。但自汉代以后的书籍,每多神仙家方士之言,如《十洲记》、《神异经》、《拾遗记》等,其所记之昆仑多羼入后来仙家方士的想象,就难以凭信了,故兹不录入,仅在论述时用作参考。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6-01-24 05:17
                          回复
                            兹先录《山海经》有关昆仑虚(丘)的记载于下:
                            《西次三经》曰:“昆仑之丘,是实为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 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木则枯。有鸟焉,其名鹑鸟,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6-01-24 05:19
                            回复
                              《海内西经》曰:“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6-01-24 05: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