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宝贝吧 关注:731,114贴子:15,334,919
  • 6回复贴,共1

【·不醒目·】[被吃掉或前後矛盾的設定&科普&搬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雖然官方日常吃書, 但總有些人沒頭沒腦地亂吐槽看着更噁心, 於是開個帖來砸段字
1. 姫川和太一兩屆都不是最初那屆
在《無印》45話中提到,選召孩子們的人是『期望數碼世界安定者』。
 而《無印》小說版則更進一步詳述,『期望數碼世界安定者』真正名稱為ホメオスタシス(恆常性)。是數碼世界為了進步所需而產生的系統。祂自認並非是數碼世界的神,而是類似保全系統般的存在。
1.1『被選召的孩子們』制度誕生的契機?
 在《無印》第45話中『期望數碼世界安定者』提到,劇場版的《滾球獸的誕生》事件就是起因。
 而《無印》小說版第三集中則詳述到了這點。詳細請看:小說版心得。這邊就只簡略解釋一下:
 1995年,有一顆數碼蛋不小心掉到了現實世界,和一對人類孩子的兄妹接觸,而該數碼蛋居然在一天之內就孵化、並急速進化到了成熟期暴龍獸。甚至打敗了前去回收的完全體鸚鵡獸。
 對此嚇一大跳的數碼世界,發現到了人類孩子們所擁有的精神特質(各種個性/心的特性)不但能促發數碼獸短暫的進化、甚至能夠驅逐並淨化黑暗力量。因此創造了『被選召的孩子』這種制度,每當數碼世界產生扭曲時,就會召喚現實世界的人類孩子們來幫忙。
 簡單說一切都是數碼世界當年手滑讓一顆數碼蛋掉到人類世界八神家為開端。(從《02》劇場版來看,同一時間似乎也在美國手滑掉了一顆。)


IP属地:中国香港1楼2017-02-26 17:12回复

    早在《無印》53話提到, 在太一他們那屆之前, 也有一屆『被選召的孩子們』也被找來對抗啟示錄獸。而從畫面上來看, 應該有五個人(暫且不管那圖其實是拿太一他們的初期設定稿去用的)。
     在《無印》小說版更進一步提到, 上一屆孩子們的夥伴數碼獸有四隻之後經過長久歲月 (笑) 更加進化成了四聖獸並擔任起守護數碼世界的責任。 現在《tri》喪失這一章, 分明是靠恒常性的外掛來進化 =w=


    IP属地:中国香港6楼2017-02-26 17:22
    收起回复
      2『被選召的孩子』的人數增加
       擁有數碼獸的孩子每年都會增加。而廣播劇CD中光子郎推測, 是從1995年開始每年人數乘兩倍增加。但不知為何,各方說法中增加的人數都有微妙不同, 從這又再一次見識到官方吃書和追改設定的底力, 我們來整理一下各方的說法:
      ◎2003/4/3 廣播劇CD《2年半的休假》:
       光子郎:「玄內先生說每年會以倍數增加,1999年是增加我們8人,
            在這之前理應還有8人,如果是倍數增加,那最初的1995年是...」
       1999年是8人+在這之前理應還有的8人, 最初的則是1995年。
       也就是說1999年是16人, 1998年是8人,1997年是4人, 1996年是2人、1995年是1人。
      ◎2010/3/2 設定集《メモリアルブック》-《02》的KEYWORD:


      IP属地:中国香港7楼2017-02-26 17:28
      回复
        「擁有夥伴數碼獸的孩子們的數量,從1995年的光丘的2人(太一他們)為起點倍數增加下去。」
         這邊則是說1995年是2人。
        ◎2010/3/2 設定集《メモリアルブック》-角銅博之與關製作人的對談:

         「1999年的時點是太一他們8人,加上《無印》中沒有登場的8人。
          在這之前則是8人、更之前是4人、在更之前是2人,最初則是1人,像這樣以2倍倍數增加。」
         1999年是太一8人+未登場8人=16人,98年是8人、97年是4人、96年是2人、最初的1995年是1人。
         明明和上面是出自同一本書,為什麼說法會不一樣……


        IP属地:中国香港8楼2017-02-26 17:36
        回复
          ◎2013/3/7 角銅博之的推特回應:
           「人類擁有夥伴數碼獸最初的契機是1996年的光丘事件。但那時的網路環境仍不完善,還太早了。
            於是隔年2人、接著4人、到99年則是8人。像這樣過1年就以兩倍倍數增加(因為是數據所以用2進法。)」
           這邊雖然同樣是說光丘事件是1人,但光丘事件發生時間卻變成了1996年......

          官方你們的說法就不能好好統合一下嗎(╬゚д゚)?

           ………好。冷靜下來。考察數碼獸設定就等同於被官方吃書耍著玩是常識了。但這篇考察還是要繼續下去。
           光丘的滾球獸事件是1995年,角銅先生那應該是口誤。而採用多數決的話,總之光丘事件的『被選召的孩子』是1人。這樣來看的話。1995年光丘事件為契機而出現了第1位『被選召的孩子』、1996年倍數乘上去變2人、1997年4人、1998年8人、1999年16人......這計算跟順序應該沒有問題。


          IP属地:中国香港9楼2017-02-26 17:46
          收起回复
            3『被選召的孩子們』的定義
             「預先發現數碼世界異狀,所準備的可以修復異狀的維修系統」 by動畫版《無印》45話
             「為了對抗從火之牆對面襲來的不知名存在而請孩子們來幫忙」 by動畫版《無印》53話
             「『被選召的孩子們』指的是為了修正數碼世界所產生的故障,遠比其他
              孩子還要更早和數碼獸搭檔。也就是『為了戰鬥被選擇的孩子們』」 by廣播劇CD《2年半的休假》
            「孩子們的精神特質能驅逐過剩的黑暗力量,於是召喚他們來」 by《無印》小說版第三集
            「以修正數碼世界產生的故障為目的『為了戰鬥而被選擇的孩子們』」 by設定集《メモリアルブック》
             ……還有更多出處與說法,但基本上差不多都是在講同一件事。就是:
            為了修正數碼世界所產生的扭曲/故障/威脅/錯誤/問題,而從現實世界召喚來戰鬥的孩子們。
             而所謂的扭曲/故障/威脅/錯誤/問題,通常就是有個出來作亂的反派數碼獸或團體。
            《無印》中最主要的「錯誤」就是啟示錄獸。(應該也包掛想征服世界但卻被操控的黑暗四天王?)
            而《02》中最主要的「錯誤」就是吸血魔獸。(可能還包掛殺到人類世界的究極魔獸軍團與黑化小賢?)
            不過這定義僅止於《無印》為止,《02》之後的定義有稍微改變。
            原因在於《無印》之後世界上開始漸漸出現擁有夥伴數碼獸的孩子,但普遍的觀點就是有伙伴數碼獸=被選召的孩子。
            於是廣播劇CD《兩年半的休假》中,光子郎和玄內的對談就將"被選召的孩子"分成大致兩種:
            第一種就是「為了修正數碼世界扭曲而戰鬥、率先擁有夥伴數碼獸的孩子們」
            簡單說就是上面《無印》的定義的孩子們,前代5(或4)人、太一這代8人、秋山遼、一乘寺賢等等。光子郎說這類是「真正意義上被選召的孩子。」
            第二種就是「單純擁有夥伴數碼獸的人」
            簡單說就是第一種以外的孩子們。他們並非跟太一他們一樣為了修正世界扭曲而被選召、而擁有夥伴數碼獸的。
            只是比別人更率先擁有了伙伴數碼獸,這樣而已。


            IP属地:中国香港12楼2017-02-26 18:07
            收起回复
              4 《喪失》的整合
              以前有位po主整理說: " 這邊動畫版和小說版設定或許該分開看 小說沒有詳細敘述前代孩子有幾個人,只說四聖獸是前代孩子的夥伴數碼獸最終進化。所以如果照動畫版給的圖示的話,前代孩子最少有五人。如果動畫版和小說版要放一起看的話,那麼就會「四聖獸有四隻,第五人的數碼獸哪去了呢?」這種問題 "
              好。現在第4章一開場就配着哀怨無助的BGM, 告訴我們, 「第5人」是沒被選召的姫川 。 來 給官方熱烈掌聲 btw, 只有她搭擋沒進成究極體, 更被同伴的數碼獸塔利班式攻擊數碼核 wtf?


              IP属地:中国香港14楼2017-02-26 18:2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