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说了J.J. Abrams和Michael Giacchino,接下来谈谈他们的老伙计Matt Reeves。
《科洛佛档案》(2008,Matt Reeves执导)
Matt Reeves可以说是怪物电影老司机了吧,前有《科洛佛档案》,后有《生人勿进》(美版)和《猩球崛起》系列。
虽说Matt Reeves获得拍摄《科洛佛档案》的机会是JJ牵桥引线的缘故,而且本片在商业上的成功也离不开JJ的病毒营销,但说到质量——那Matt Reeves是本片当仁不让的最大功臣。
Matt Reeves是典型的学院派作风,注重人物刻画和剧作力度,主题和形式倒是其次了。虽然说本片采取手持DV的拍摄方式褒贬不一,但无可否认的是本片是伪纪录片里剧作水准最高的。
《死亡录像》《灵动录像》等伪纪录片总是急不可耐地把DV视角的特点砸你脸上,例如更加剧烈的晃动、怪物更加突然地冲向镜头.......Matt Reeves并没有这么干,他在开场20分钟完全没有提示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而是耐心的把几位主角的关系和心理状况交代了出来,建立了观众对主角的认同感。

说回DV拍摄的方式吧。其实本片里那位摄影师绝对不是所谓的“菜鸟”。
玩过摄影的朋友都知道,相机的跟焦和变焦是很难控制的,尤其是非专业类相机。可是本片的摄影尽管抖动很严重,但是变焦实在太准确了,而且拍摄角度过于工整,很难相信这是菜鸟摄影的摄影作品。

还有就是本片的音效太好了,如果有条件的朋友应该买蓝光来感受一下。那晚上我带着耳机,真的临场感十足。声音的空间延伸十分的强,感觉自己就处于这个空旷的城市,还有一只怪物陪着你。后来查了一下,本片的确是支持杜比环绕音效的。
我想说普通的DV没经过后期能达到这种效果太令人诧异了吧。

我不反对这种“反真实”的处理,反而很支持,手持DV的拍摄手法不就是为了加强临场感吗?谁想去感受真实的DV音效。
除了音效和摄影的认真,本片的特效也没有因为DV拍摄而打折扣,2000万美金的投资用在了刀刃上。大规模的布景和精细且数量不少的特效镜头,营造了异常真实的灾难氛围。打架可以看上下两张图的火焰和烟尘粒子效果,质量其实非常高。

本片在怪物电影的属性上做的很足,除了突出怪物本身的危险性,还保留了它的神秘感,观众只知道这东西突然从海底杀了上来,其余信息都是模糊的。其他怪兽电影喜欢在怪物的设定上大做文,Matt Reeves却进行未知的处理,让观众一直处于未知的恐惧当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另外,本片也不是单纯的怪物片,就像Robert Zemeckis的《云中行走》不是单纯的励志片一样。《科洛佛档案》其实展现了“911”之后美国人民的心理状态,对未知袭击的恐惧、对自由收到支配的绝望,都在自由女神像落地那个镜头体现出来了。
自由女神像本是美国的希望的象征,却被毁了。由这个隐喻可以看出Matt Reeves非凡的思想广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Matt Reeves的电影几乎都是发生在夜间的,而结局的时候都会迎来黎明。而且他的电影的色调也偏冷,大多数时候还泛黄。大概也可以看得出Matt Reeves内心的阴郁,以及对希望的向往吧。

现在Matt Reeves已经接下了大本版《蝙蝠侠》,并且自己编写剧本。Matt Reeves的才能我觉得不需要质疑了,虽然很难成为一代宗师,但是成为Robert Zemeckis式的巨匠还是很有希望的。
大家慢慢期待好事多磨的《蝙蝠侠》吧,Matt Reeves不会让我们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