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朋友对于喂蛇的鼠类选择比较纠结,传言都说大白比较有营养,喂出来的蛇又大又壮,真的是这样吗?是经验之谈还是有理论依据呢?本着对爬友(自己的蛇)负责的心态,我这两天去翻了一些资料,以下表格中的数据基本来源于“rodentpro.com”网站的研究成果,感谢无私(闲的**)的外国友人。他们对上百只鼠进行了研究计算,最后统计平均值得出了这些数据。不管有多准,我觉得可以算是代表了目前最精确的研究数据。由于我不是医学或营养学毕业的,所以翻译可能有些许偏差,还望有技术的爬友给予补充,以下是完整表格:

备注:
1.干重就是不含水的重量,含了毛、骨头、肌肉内脏组织等。
2.可以简单理解为消化不了的残渣,越低越好。
3.小白成体的维生素A含量明显偏高,可能是实验数据错误。
经过对营养成分含量的分析,我个人得出以下结论:
1.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营养”这个词其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代表不同的含义,在大自然中以及人类社会早期,最值钱的营养雷打不动的是脂肪,脂肪是世界上所有掠食者追逐的首要营养。如果你的蛇很瘦弱、体质不好,推荐你喂它吃它能吃下的脂肪含量最高的品种。如果你的蛇已经肥胖,那么减少喂食频率的同时,推荐你喂它吃它能吃下的脂肪含量最低的品种。
2.就亚成及成体而言,大白的营养价值确实完胜小白,能吃得下大白的可以尽量吃大白而不是多个小白。能吃大白跳跳了之后,就应该不再吃小白成体。
3.小白乳鼠高蛋白低脂肪低粗灰分,确实是好东西,由于体型具有不可替代性,可以多吃一阵子,不用急着升级为小白跳跳和大白乳鼠。
4.小白跳跳的脂肪含量很高,适合需要贴膘的蛇蛇。
5.大白乳鼠的微量元素综合含量最高,适合缺微量元素的蛇蛇。(但不知道缺不缺微量元素如何分辨,这句话等于没说)
以上是根据实验室数据的纯理论分析,不知道各位用大白、小白切换来喂的蛇友们都有什么经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