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可能是松下最便宜的定焦头吧。发售价就不高,满身的廉价感,也常作为套机头搭配销售。
对定焦头,受各类宣传或法师的影响,大家往往会有许多先入为主的观念。比如定焦头光学素质更好,会培养一个人构图能力等等,然后搬出许多用定焦拍摄的著名摄影作品……。在松下的官方广告里,对25 1.7的宣传也是“学习摄影的第一步 从这颗镜头开始”,好像你不买这个镜头就不算摄影一样。
其实不是这样的。
早期确实有很多著名的摄影作品来自定焦镜头,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变焦镜头往往比较大,不便于携带,不出片,而且还比较贵。跟变焦镜头比,定焦镜头的光学结构更简单,确实更容易做(国产镜头厂家哪个不是靠定焦?)。同时大光圈在弱光环境下表现更好,浅景深也更符合人眼的视觉效果,比较讨喜。而要实现大光圈,定焦镜头是成本最低的方式,仅此而已。
我们只需要知道大光圈在弱光下更有变现空间就行了,没必要对“定焦头”三个字顶礼膜拜。

明远楼,这个夜景只能靠大光圈定焦


中国古建筑采光普遍较差,且出于文物保护的原因,照明也不足,不用大光圈定焦是拍不好的。只能飙ISO,而M43的高感又普遍不佳。——这是大光圈定焦重要的应用场景。

博物馆内也一样,大光圈有效提升了画面质量,因为不用飙ISO了,噪点少了许多。

拍孩子也是大光腚常见的应用场景。


偶尔出现的光斑也不难看

我甚至用它拍过星星,不过效果就……不怨镜头,怨我,住处光污染多,底色都不干净。

对定焦头,受各类宣传或法师的影响,大家往往会有许多先入为主的观念。比如定焦头光学素质更好,会培养一个人构图能力等等,然后搬出许多用定焦拍摄的著名摄影作品……。在松下的官方广告里,对25 1.7的宣传也是“学习摄影的第一步 从这颗镜头开始”,好像你不买这个镜头就不算摄影一样。
其实不是这样的。
早期确实有很多著名的摄影作品来自定焦镜头,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变焦镜头往往比较大,不便于携带,不出片,而且还比较贵。跟变焦镜头比,定焦镜头的光学结构更简单,确实更容易做(国产镜头厂家哪个不是靠定焦?)。同时大光圈在弱光环境下表现更好,浅景深也更符合人眼的视觉效果,比较讨喜。而要实现大光圈,定焦镜头是成本最低的方式,仅此而已。
我们只需要知道大光圈在弱光下更有变现空间就行了,没必要对“定焦头”三个字顶礼膜拜。

明远楼,这个夜景只能靠大光圈定焦


中国古建筑采光普遍较差,且出于文物保护的原因,照明也不足,不用大光圈定焦是拍不好的。只能飙ISO,而M43的高感又普遍不佳。——这是大光圈定焦重要的应用场景。

博物馆内也一样,大光圈有效提升了画面质量,因为不用飙ISO了,噪点少了许多。

拍孩子也是大光腚常见的应用场景。


偶尔出现的光斑也不难看

我甚至用它拍过星星,不过效果就……不怨镜头,怨我,住处光污染多,底色都不干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