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ibili吧 关注:4,541,750贴子:141,664,860

随便聊聊大耳朵图图第一、二季,还有所谓“抄袭”的流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很喜欢大耳朵图图这部系列动画,小时候喜欢看,后来长大一些了刚上大学时也回顾过一次,还是很喜欢看,给予这部动画很高的评价。近几年掀起的童年动画怀旧热潮,让大耳朵图图在网络上重新焕发生机,乃至于还有了图图道这样的长篇二创同人。里面的很多情节让网友津津乐道(”图图你快爬呀“”刷子就是我的假小子启蒙“你站图美还是站图刷?”“牛爷爷你有没有死呀”)对于儿童心理的真实刻画也让人赞叹不已。许多人都称赞这部动画老少皆宜,以幼儿为主角却不幼稚,大人也能看个乐呵。动画的价值能够在当下被重新发现,很让我高兴。不过我觉得,在称赞童年回忆之前,如果能重新从头到尾把作品看一遍,才更加有底气和说服力。而且,上次看时的记忆也模糊了非常多了,使我在网上称赞这部动画时,难免会有点惴惴不安,是否自己因为童年滤镜而过度美化了这部动画?所以决定从头到尾把大耳朵图图重新补一遍,看看这部喜爱的作品是否能依旧为长大成人的我带来趣味。目前我看完了tv版第一、二季,非常庆幸,看完后,我可以斩钉截铁的说,这部系列动画有着毋庸置疑的高质量(在国内作品当中),即使大人来看,也依旧极富趣味。有部分剧集可能过时和对大人来说过于幼稚,但并不妨碍整体的佳作水平。


IP属地:安徽1楼2024-12-25 14:09回复
    另外,还有一个流传已久的传言,就是关于大耳朵图图抄袭蜡笔小新的说法,是我心里的一根刺,也借着这次机会来了一次比对考证。结论就是,抄袭之说不过无稽之谈。无论剧情还是所谓人设,大耳朵图图都不涉及抄袭蜡笔小新。就连一种常见的说法“图图早期借鉴但是后来走出自己的风格”其实都可以说是有失公允的错误评价。蜡笔小新对于制作组产生的影响,恐怕最多也就停留在让制作者看到蜡笔小新的成功后,也产生做个以儿童为主角的幼儿动画的想法。剩下的,都是原创的。遗憾的是,我在视频网站并没有搜到直接比对两部动画来反驳抄袭之说的视频,所以我自己做了一个比对的视频,比对第一二季里被传言是抄袭蜡笔小新的某些剧集((图图做梦尿床,图图养麻雀)好在反驳别人时更有底气。
    [比对图图和蜡笔小新动画,澄清抄袭传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oCwYREWL/?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6946f661c57fbac8d6d6daf1bf5e516e


    IP属地:安徽2楼2024-12-25 14:13
    回复
      这些抄袭说法,实际上很大程度,就是在利用观众记忆模糊,打个时间差博眼球。因为记忆会模糊,逐渐忘掉那些具体的情节,只留下模糊的大概印象,于是被混杂和误解,以为是抄袭。但是填充的血肉才是真正赋予故事生命,以及和其他作品区分开来的关键。所有人的故事都可以去掉全部枝叶,留下一条一摸一样的主干“他出生了,他死了”。要破解这个误会,说简单也简单,说麻烦也麻烦,只要亲眼去看一下实际的动画,而不是只看切片或者别人的文字省略化的概括,一切也就水落石出。(值得玩味的是,那些主张图图有抄袭蜡笔小新的,我也同样并没有找到正经的比对视频,往往只是截取一小部分,一些似是而非的类似元素,然后配上一段咋一看唬人,实际上细想就会觉得错漏百出,啼笑皆非的文字对比,诸如图图爸是上班族,广志也是上班族所以图图人设抄袭广志。图图妈脾气差经常发火,美伢也是所以图图妈抄美伢。然后就开始情绪输出,乃至说些非常难听的脏话)图图抄袭蜡笔小新这种说法也一直处于一种很吊诡的状态,一方面是从没看过正经的鉴抄视频,大部分鉴抄都很草率粗暴和语焉不详,另一方面这种说法又经常能在讨论大耳朵图图的话题里出现,可是再详细问的时候对方大多又都说不出来具体详情,只能回答“我记得某某集抄了蜡笔小新,抄的一摸一样”这种很模糊的回复


      IP属地:安徽3楼2024-12-25 14:14
      回复
        一个图图里非常典型被传成抄袭的例子,也是我的视频里比对的一集。图图做梦尿了三次床,小新某一集也做梦尿了三次床。你一听,哎,怎么看着这文字梗概,是一样的情节啊?难道真抄了?然后指责的人又信誓旦旦说故事一摸一样,完全照搬。于是看过这言论的人,便在心里埋下一根图图可能抄袭蜡笔小新的“刺”。可实际上两个故事是截然不同的(在后面会细说这一集,或者可以直接看我视频)
        互联网时代,很多时候大家也真的很难有时间有功夫去看每一个原作。许多错误的印象也就甚嚣尘上。无怪乎大家苦营销号久矣。可实际上,只要真的去看,去比对,就知道两者的具体情节天差地别。 把大耳朵图图和另一部臭名昭著的大嘴巴嘟嘟混同,也是如此,同样也是记忆的模糊导致的误解。记忆并不是那么可靠,我搜了很多早些年的评论,很多评论信誓旦旦的讲图图某个情节怎么怎么抄了蜡笔小新,结果实际一看,完全就是记岔了,把大嘴巴嘟嘟记成了大耳朵图图,你说他们是故意的吗,也不是,毕竟也只是一部童话动画,就是记忆模糊难免出错。
        这种利用观众记忆模糊,或者干脆就只认识其中一部,不了解另一部,用模糊的、春秋笔法的文字梗概来带节奏鉴抄的做法,也不是只在大耳朵图图这部动画上出现,尤其是一些长篇作品。谣言制造者吃准了大部分的受众并没有精力自己亲自去比对原作是否有抄袭,以此浑水摸鱼。普通的观众记忆模糊弄混了误以为抄袭无可厚非,但是这些谣言发起者营销号,多少有些居心不良,让我抱着一点恶意去揣测动机的话。


        IP属地:安徽5楼2024-12-25 14:14
        回复
          稍微有点跑题了,关于抄袭更详细的文字比对先放在后面,或者也可以直接看看我的视频,这里还是先说说我在第一、二季特别喜欢的几集,也就着这几集具体地夸夸动画优点、过人之处


          IP属地:安徽6楼2024-12-25 14:15
          回复
            印象里当时流传抄袭的原因是因为有个真的烂例子大嘴巴嘟嘟,图图属于是给附带伤害了
            虽然那会儿其实也不喜欢这类动画,不觉得抄袭但是看动画的兴趣面也不会是这块,不过现在偶尔看图图的片段就会觉得这真是照着那种聪明可爱的小朋友刻画出来的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2-25 14:17
            收起回复
              尿床记。这是我在第一季中非常喜欢的一集,因为对话幽默风趣。另外这集也常被认为是抄袭小新某一集一夜尿了三次床的情节。我在这里一边夸一边连带着把比对澄清做了。文字概述比对不够直观的话可以看视频
              同样都有尿床情节的两集。
              小新做梦尿床这集,是第一季第57集“连续尿床三次”。
              一天晚上,小新做了与漂亮姐姐一起玩的梦,梦里小新想要上厕所,大姐姐们告诉他直接就地解决就可以。梦醒时小新发现自己尿床了,他怕被父母发现,灵机一动就把自己的被子和别人的换掉,如此一连重复了三次,连小白都被他“嫁祸”。结果第二天依旧是纸里包不住火,被美伢狠狠修理了一顿。





              IP属地:安徽8楼2024-12-25 14:18
              回复
                图图做梦尿床这集,是第5集尿床计。同样是做了三个梦,却是发生不同的几天里。第一次做梦尿床时,小丽既生气又担心图图,但是英俊却另辟蹊径夸图图说话清楚表达能力强,让小丽放心。小丽自此每晚都来检查和叫醒图图上厕所。第二次做梦尿床后,图图尿床的事被传了出去。而小丽也愈发担心图图。第三次做梦尿床后,图图和小美一起玩的时候,被其他大孩子嘲笑是尿床大王,图图没生气,这却把小美气哭了,惹得图图大声斥责那些大孩子。这之后一天夜里,小丽检查发现图图终于不尿床了,小丽高兴极了。可是图图这时却不愿意下楼出去玩,因为别的小朋友都嘲笑图图尿床。小丽生气的斥责这些孩子没家教,英俊则开导教育图图,不要在意自己尿床,尿床不是丢脸的事,尿床的孩子会长成不尿床的男子汉,可以自信的大声质问其他小朋友谁没尿过床,图图有样学样,终于不再为自己尿过床而羞耻了。只要这样看下来,就能意识到,两集的内容完全不一样。大耳朵图图这一集并不是单纯把尿床作为一个笑点,而是同时也生动展现了父母对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和对尿床这一儿童常见现象的正确认知和处理,小丽关心图图,每晚去检查图图尿没尿床,英俊则开导图图,正确的认知尿床,不要感到羞耻。最后的糊涂道理,则告诉电视机前的小朋友,睡前不要喝太多水和饮料,避免尿床。也不仅是主题不同,图图的梦和小新的梦的内容也是截然不同,还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独有笑点,就是图图因为太小了,在被叫醒后分不清梦和现实,每次梦醒时都会说出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话。这在蜡笔小新这一集中是并没有的。



                IP属地:安徽9楼2024-12-25 14:26
                回复
                  从这集中其实就可以看出,大耳朵图图的故事风格与蜡笔小新的一个决定性的差异,他绝大部分故事,都与“不成熟的年轻父母”对于幼子的“健康成长的关爱”和“望子成龙的期望”息息相关,围绕着此展开每集的故事,制作组也由此阐述他们所推崇的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蜡笔小新中美伢和广志对于小新的关爱当然也是有的,但是在故事中所占的比重和重要性上都并没有图图里那么重。尿床在蜡笔小新中是作为单纯的生活趣事,在图图中则就与孩子的教育搭上关系。而不止尿床,还有吃自助餐、跳蚤市场卖旧货等等,都是这样。美伢揍得的小新满头包这样的搞笑情节,更是不可能在图图里面出现。一个以成人漫画为原作的日本动画,和一个原创的描述上海三口之家生活的中国动画。从根子上,就决定了两者讲的故事是截然不同的,也因此,图图的故事实际上是也无法抄袭小新的,因为故事处处格格不入,生搬硬套只会留下巨大的违和感。“美伢很容易生气,生气时暴打小新,图图妈也很容易生气,制作组稍微改一下变成头上冒火,图图妈人设有抄袭美伢”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因为“生气时会暴打小新”和“生气时头上冒火”根本不是说“人设稍微改改”这样轻描淡写的差异,它折射出的是人物人设和故事风格的天差地别。各自的题材风格不同决定了两个都爱生气的母亲角色的行为模式差异。。蜡笔小新是一个有许多成人元素的搞笑动画,图图却是一个全年龄的近似于幼教题材的动画。像这样似是而非的文字梗概引起误解的情况,也是文字梗概的缺陷,它没办法全面的展现角色的人设(这一点只能靠观众亲眼去看去体会)。于是很容易提取出一些所谓的相似点。可一旦你真的去看,就会发现,两个人设实际上都是自成一体,有着自己的行为逻辑和风格。而图图妈以外的所有角色,也都是如此。角色设计从故事最开始的出发点就已经分道扬镳了。许多看似细小的差异背后最终却会导向一个截然不同的角色设计


                  IP属地:安徽10楼2024-12-25 14:29
                  回复
                    再比如壮壮哥哥这个角色
                    因为他身上爱炫耀,又比较聪明,家境好的特点,常被误会是抄袭蜡笔小新中的风间。可实际上壮壮哥哥和风间在故事定位上是迥然不同的。壮壮比图图大两岁。仅仅是年龄不同这一点上,就决定了对于这两个角色的处理有着巨大的差异。图图是很崇拜壮壮的,壮壮就好比小时候比自己大了几岁的表哥堂哥一样,每次走亲戚见面,常常带着你玩各种以前没玩过没见过的东西,像是给只知道玩4399的表弟堂弟下载cf,lol,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在大人看来两个孩子年龄差不了几岁,甚至是一样幼稚,但是对于那个小一点的孩子来说,在自己眼中的世界里,这位只大自己一两岁的哥哥却仿佛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一样,又带着你玩,又给你好吃的,简直就是偶像。并且这种对图图非常大方经常分享一些东西的行为,也多少包含了身为大孩子对于比自己小的孩子的照顾。同时,壮壮也从来没得到过风间那样重要的剧情地位,这种幼儿时期的友谊,随着对方先上幼儿园,先上小学,相处时间变少,各自有了各自不同交际圈后逐渐变淡的刻画也很真实。壮壮在第二季之后的角色戏份就直接大削了,没办法,谁叫图图上了幼儿园后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和幼儿园朋友呢。
                    而风间和小新是同龄人,小新也并不崇拜风间,他们之间是完全平等的友谊关系,所以风间虽然很优秀,可确常常表现的像个苦劳人,每每被小新弄到无语无可奈何,又因为是在同一个班上,所以他们的友谊不会因为交际少了而变淡,互动和角色戏份始终非常之多。


                    IP属地:安徽11楼2024-12-25 14:30
                    回复
                      毫无疑问的是,制作组在制作大耳朵图图动画时直接的取材对象就是在当时上海生活的普通水平的三口之家,因为是在上海嘛,所以生活水平方面的刻画可能被诟病相对全国普通家庭还是太高,但至少它肯定不可能是抄袭蜡笔小新一个日式家庭的故事。


                      IP属地:安徽12楼2024-12-25 14:32
                      回复
                        大耳朵图图的教育意义毋庸置疑,也是在各种论坛和视频平台盛赞的。大耳朵图图的动画涉及了性教育,生命教育,勤俭节约,和谐友谊等等广泛的教育话题,并且不仅仅只是教育儿童,对于小丽英俊这对年起夫妻的刻画同样也对与电视外的家长富于借鉴意义。所以这里,我不会重复的叙述教育意义,但同时,我觉得在称赞大耳朵图图这部动画时,不仅是强调教育意义,还不能忽略的就是它本身的故事就是非常有趣出彩的。我更加推崇的,也还是动画本身高度的趣味性。寓教于乐,必须先乐,才能有教。这种趣味性来自于方方面面,制作组对于儿童心理的真实刻画所带来的童真童趣,扎实的台词设计功底,富于想象力和动感的画面表现,还有cv的出色发挥等等。


                        IP属地:安徽13楼2024-12-25 14:33
                        回复
                          幼儿独特的心理,催生了独特的思维方式,进而产生了所谓“童言无忌”的趣味,正是这种真实的刻画本身,产生了趣味性。孩童无法理解年龄的增长,无法理解人称,无法理解一些复杂的概念和词汇,以自己不成熟的心智进行思考,最终推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这些童言童语之所以能够如如此真实,是因为图图的编剧叮当老师,恰恰也是上海一档老牌幼儿节目欢乐蹦蹦跳的策划编剧,这个节目就是第一季中娃娃跳跳跳的原型,请许多的幼儿园小朋友参加节目。有兴趣的话可以搜一下这个节目来看看,也非常有意思,完美诠释了童言无忌。能够将真实的,而不是臆想的儿童展现出来,那么这个创作出的来“儿童“本身就已经足够有趣,不需要再过多的修饰。能做到这种真实的刻画,想必也与编剧叮当老师长年的节目策划经验密不可分,与孩子接触的多,观察的多,才能刻画的真,刻画的好
                          ”刚开始创作《大耳朵图图》时,我儿子跟图图差不多大。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些小趣事以及让大人忍俊不禁的俏皮话都被我记录下来。每当翻阅那些童言童语时,仍会被逗得哈哈大笑。于是我萌发了将儿子作为原型,创作现实中童趣生活的念头。通过上海《欢乐蹦蹦跳》栏目主持人小荷姐姐的介绍,我认识了她们剧组的策划编剧叮当老师。我们二人一拍即合,《大耳朵图图》初具雏形。
                          剧本中不少趣事正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儿子身上的。比如其中有一集图图参加《欢乐跳跳跳》便取材于儿子的真实经历,再比如《图图得了羊胡子疮》,也是儿子的故事。当然更多的是对周围孩子们身上趣事的再创造。“(导演速达的访谈)


                          IP属地:安徽14楼2024-12-25 14:35
                          回复
                            支持


                            IP属地:广西15楼2024-12-25 14:36
                            回复
                              此外,图图的故事本身许多都是日常化的小事,如此就带来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可同时又依靠夸张化的处理方式和精到的台词设计,让人物间的对话趣味横生。仿佛在听相声。这种信息量充足又接地气的对话设计,足见编剧水平之出彩。图图不成熟的思维非常跳脱的,跳脱的同时对话节奏又非常快,笑点包袱一个接一个。哪怕挂着当背景音乐听,也依旧趣味横生。这一点是只要随便点开某集大耳朵图图就能欣赏到。小丽在和图图的一段对话往往在兴高采烈和垂头丧气间不断切换。只是在这里用文字实在很难把那种趣味传达出来。


                              IP属地:安徽16楼2024-12-25 14: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