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邱山王氏吧
关注: 18 贴子: 137

浙江衢州七里-邱山王氏

  • 目录:
  • 4
    邱山王氏之说雄材 1918年7月邱山王氏花巨资修建王氏宗祠,其中主柱根部直径约1米,一根柱子就需要36个壮汉搬运,木材雄大小路无法运输,为了这几根柱子,王家为此专门修了三条、每条约5公里的大路,大头到山湾一条、源头一条、横山路一条。 虽然这里以前就是王氏子孙及村邻小孩就读的学校,王氏祠堂还是被乡政府拆除,办起了现在的小学,唯一留下的“王氏宗祠”石匾,是当初拆除时,仁恭爷爷花70块葫芦吊机费买的。学校的操场上太公们
  • 1
    在一个春意盎然的5月,衢州邱山王氏组织了探亲之旅----游白马黄茅尖。 黄茅尖是千里岗山脉几座最高的山峰之一,海拔1388米,位于白马乳洞村以东,与衢州交界。早就听说这是迄今为止淳安发现的最集中连片的高山野生杜鹃花海,树龄都在百年以上。 在白马乳洞村附近居住着邱山王氏开仕、开芳、开榜太公们的后代。 连绵起伏的山岭被杜鹃花点缀漫山绚丽 置身山顶 放眼望去延绵的花海像天空洒下的花瀑。 特赋诗一首: 风卷碧浪,花海相接。 健
  • 0
    兄弟二三半夜醒, 杭城夜景念人情。 念是一年开篇日, 十三零一更上行。
  • 0
    经核实吧主国强428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浙江衢州邱山王氏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1
    邱山王氏疯狂的茄子获: 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在衢州七里哦!
  • 3
    重灾过后没把邱山大头王家的人打垮,经过努力的生产自救和过硬的技术经验终于挽回了部分损失👍 👍 👍
  • 0
    七夕 七夕更何夕,卅年问佳期。 未知此来意,我意别无期。 他年又何事,切切复戚戚。 盼君更来时,七夕是佳期。 良辰当饮酒,沉醉是好时。 迷醉此中意,再饮万事齐。
  • 0
    记得 记得那一天 记得那些人 记得曾经的苦难 记得屈辱的黑暗 记得谁人的问题 记得谁给的答案 记得美好平庸的生命 记得坚强柔弱的心灵 记得逆境不屈的意志 记得前赴后继的从容 记得无谓的眼神 记得坚韧的身影 记得卓绝的奋战 记得血染的征程 记得那一天 记得那些人
  • 0
    鼠年的秋季依然很热,内心尽量保持平静!
  • 1
    昨天晚上,一场50年不遇的暴雨,突袭我邱山大头王家,长势正盛的高山蔬菜被浸没在洪水里!
  • 0
    祭田,作为族田义产的一种,是专门为了保证祖先祭祀延绵不绝而设立的。祭田的管理历史上分为,授权管理、专业管理、轮值管理等多种形式,其中轮值管理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我邱山王氏也采用轮值管理制度,在轮值管理下,祭田按照房支的次序,依次在族人中间轮值管理及收益,值年的房支子孙也相应的担负该年的祭祀等大小家族事务(包括在溪北每年2次的祭祖)。 在溪北大头王氏在那边买了2亩天作为祭田,祭田授权给溪北的宗亲们轮流种植
  • 1
    邱山王氏之仁田山 高祖父世荣太公经济上农工并济,有多处纸槽,主要在潘坞,做出的纸牌子叫“王立大元号”,纸槽原则上分给儿子们各自打理,曾祖父开仕太公有,曾叔祖父开能太公有。开槽做纸以毛竹为原料,必须要有山,其中有一座山,开始的时候没有名字。开能太公故去时,儿子仁田爷爷才一周岁多一点,高祖父也慢慢年迈了,心有所念,就把这座山称为仁田山,意思就是这座山将来是仁田爷爷的。 人已故、山还在、名未改、仁田山。
  • 0
    黑云压城城欲摧,小怪巡山尚未回。 遥瞰骤雨疾风处,野渡无人舟自横。
  • 1
    邱山王氏之太公会友 十月,已过了秋收,又是一个丰收年,各项收成都不错,开芳太公心情很好,正好常山芙蓉的一个老友,久未见面,相邀前往叙旧,开芳太公大悦,欣然应邀。 这天阳光温和,天空中飘着祥云,开芳太公身着白色长褂,头戴黑色礼帽,脚蹬黑色皮鞋,备了一些礼物,叫了一顶轿子,款款而去。 到好友家要过一条溪,而且溪水混浊,看不清水里状况、有多深,开芳太公要自己趟过去,一个正好路过花白头发的老人说,看先生斯文,
  • 2
    先从派溪头说起,派溪头溪水源自大头,据说大头溪水以前从村庄西边流出,到了明朝年间洪水泛滥,溪水流向象龙一样变幻莫测,水头最终一路往下,从另一个村庄的东面破溪而出,这个村庄从此就叫破溪头,不知何故,后世叫偏,也或者破溪难以理解,叫成了派溪头。溪水磅礡而出,如龙喷水,由此下游水资源极为丰富,于是后来又在派溪头边上游造了一个水库,叫龙头水库,也是因此而得名的,而派溪头在水库边上,自然风光更为秀丽。 高叔
  • 3
    说到邱山王氏得从一次次迁徙开始,邱山王氏源自东周时周灵王之子太子晋。太子晋的之子宗敬仕为司徒,看周室衰微,天下大乱,便请老致仕,避居太原,遂不再以姬改王为姓,成为太原王氏始祖,而尊太子晋为系姓始祖。太原王氏是太原最显赫的望族,英才不胜枚举,我们的直系中,就有王翦、王贲、王离,祖孙三代均为著名秦将,王翦王贲父子更是助秦灭五国,子孙显赫,后裔瓜瓞绵延。 三横王,三横意即天时、地理、人和。 唐乾符五年(公
  • 3
    邱山王氏之廖绿䌽 廖前辈,江西上饶人,壮年时来邱山-大头,高叔祖父世康太公见廖前辈憨厚稳重,就留下做在王家做工人。廖前辈膝下无儿无女,高叔祖父及太公们视廖前辈如家人,安排生活起居,给其养老送终。廖老前辈民国十五年故去,开位太公为廖前辈提墓志,高叔祖父专门在上村买了四担田给廖姓人家,由廖姓人家每年安排祭扫。宾客一家亲,赞!
  • 1
    遥想当年涪江畔,抬首无名山,晨昏登云钟。求学涉田埂,徜徉田地中。收冬麦入夏,晒稻谷进秋。农地间炼骨,学堂里铸心。尚且懵懂间,便已出入江湖。 自乡野而入湖海,滚滚尘世,煎心熬骨。少年人心性,当得吃些莫名苦。行至穷途处,愤然折回时,凄然自身,茕茕独处。眼鼻相观,心境自照,渐至澄澈,以至清楚。 想来如今,三十余载,识得阴晴,见过风雨。个中雅善,梦里长歌,踏浪离帆,凭虚御风,荡舟入海。心近菩提树,身入无妄海
  • 0
    邱山一景冲天鹰 相传有一年,邱山-也就是大头久旱未雨,老鼠也越来越多,眼看着粮食就要绝收,村民们心急如焚,对天祈福,愿上天早降甘霖,赶走老鼠。 也许是虔诚所至,突然间村民们发现,远远的有一只巨鸟朝邱山飞来,再近一些发现是只雄鹰。 雄鹰越飞越近,遮天蔽日,随着翅膀上下扇动,微风阵阵,村民们顿时感觉凉爽无比。 雄鹰在邱山上空久久的盘旋,越旋越低,伸出一双巨大的利爪,倾刻间无数吓呆了的老鼠,已成雄鹰腹中之物。
  • 2
    桃源七里的龙潭瀑布名声远扬,至今在瀑布的上边屹立着一块巨大的竖石,无凭无靠,“惊险”地矗立在崖壁之上——这就是著名的龙潭飞来石。 这飞来石在七里,其实并不止一块,而是有两块:一块在三仙桥,另一块在黄土岭的龙潭上。 相传古时,山区道路弯曲难行,内外交通全凭山民肩挑背扛,山道行走是山区民众最艰辛的劳动,有一年,两位仙人体谅山民出行艰辛,决定给七里的山民建造一座长桥,打通山涧,以便山民出行。 仙人运来两块巨
  • 2
    邱山王氏享受来自自然界的馈赠!
  • 4
    《红色光标》系列报道之七 衢、遂、寿中心县委遗址 四十多位红色战士壮烈赴死 发布时间:2019-06-28 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遗址位于枫树岭镇(原白马乡)衍昌村横源田自然村。 1936年7月,受中共浙皖特委指派,休宁县委书记严忠良带领一支游击队,到衢(衢县)、遂(遂安)、寿(寿昌)交界的千里岗山区,开展游击活动,扩大革命根据地。与严同来的领导人还有柴老三、程元海等人。 是年10月初,根据特委指示,严忠良在白马横源田村后的一个
  • 0
    邱山王氏字辈: 忠诚昭世德 仁寿永传芳 诗礼家声绍 鸿模衍庆长 经国文章重 齐家孝友先 箕裘新事业 簪笏羡蝉联 目前邱山王氏迁入衢州已达223年,字辈已经传至芳字辈,健在人数400余人。
  • 1
    夜雪听风松不言 残阳夕照路煖前 酒过廿来君微语 犹是韶华舞流年
  • 4
    人近中年,总迎来送往,未觉今又忆,掩泪忆亲友。叹青山不改,念绿水长流,前行忒少安顿处。此后欢聚,料来又是别离后。 此去远就,恰临山近水,定有亲友,展臂竞相迎。或前番旧识,许后来相熟,丽影佳事终当有。念君莫忘,故地再来欢饮同。
  • 0
    杭城一别非永别,竹林结缘长久缘。 千里迷茫千里路,遍地兄弟遍地家。
  • 3
    座落在水亭街天皇巷的王开善故居曾为衢州市豫剧团所用,后为衢州专署税务局,建筑坐西朝东, 占地约280平方,白色砖石结构双层小洋楼,简约的线脚勾勒柱头和门楣,其左右两侧梢 间前半部分外凸呈半个八角形,南北两侧各有一间西式八角小阁楼,透露出明显的西洋风格。 王家经营衢州最负盛名的纸号---“王立大”,邱山王氏家族在天王巷拥有房产数量最多的家族, 2018年11月3日邱山王氏永字辈王国强、王永嘉、王永谊、王永星等参观该民居,
  • 0
    开发太公墓志铭!
    王立大强 17:01
  • 3
    清明忆高祖 精妙歧黄尽施囊,百折不回至省参; 盖世才华操家业,胸怀博大崇气节; 一代名士风雅颂,再理家财贵富从; 风华少侠承兄教,万金惊世更为骄; 摘自邱山王氏宗祠文化
  • 1
    座落在水亭街天皇巷的王开善故居曾为衢州市豫剧团所用,后为衢州专署税务局,建筑坐西朝东,占地约280平方,白色砖石结构双层小洋楼,简约的线脚勾勒柱头和门楣,其左右两侧梢。间前半部分外凸呈半个八角形,南北两侧各有一间西式八角小阁楼,透露出明显的西洋风格。 王家经营衢州最负盛名的纸号---“王立大”,邱山王氏家族在天王巷拥有房产数量最多的家族,2018年11月3日邱山王氏永字辈王国强、王永嘉、王永谊、王永星等参观该民居,
  • 0
    清明祭曾祖 仕路难坦途, 能者不为阻, 照亮邱山夜, 汉王来设晏, 景象美无边, 玉免还高悬, 基公大开颜。
  • 0
    邱山王氏永不停歇
  • 1
    王氏仓屋建于1920年,主人王开贤是七里大头人,拥有下村村三百二十六亩水田,故在此建仓屋。仓屋为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木结构,八大间对合,外形方整,平面呈“口”字形,古称“一颗印”。两屋四进,皆开天井,晨沐朝霞,夜观星斗,通风透光,雨水过境,井的水势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楼上开阔贯通,称之为“跑马楼”,两侧山墙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防火避灾,谓之“五岳朝天”。 清末民国时期,王家系西安(今衢州)
  • 1
    ~拾春~ ………………………… 何以沉醉听春色 烟霞尽染恋三月 何以高歌行前路 少年心头无花落
  • 1
    村民山谷遇鬼怪 太守细细听详情 上回说到,王鑑将军在少华山鹅公岭歼灭了几个漏网之鱼,回到信州。 一天在衙门大堂,待从报有位老者拜访,王鑑想了想说:有请! 此老者并非别人,正是当年在鹅公岭为他出点子带路的雷老三。 几年前,信州太守王鑑将军在少华山歼灭了从浙江,福建以及从信州溃逃部分残兵后,本认为少华山下的鹅公岭百姓可以平静的生活了,然而,事情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平静没多久,“血人坑”闹鬼的事在村里传的沸沸扬
  • 1
    故事精彩,似无痕,终有恒,百年沧桑似无痕,万年家族终有恒。
  • 2
    第 一 回 黄巢兵犯信州府 将军血战沙溪岭 话说唐乾符五年(公元818年)黄巢起义,他聚集人马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占领北方部分地区,紧接着力克中原,一路南下向饶信(饶州府,信州府)进发,攻城掠地势如破竹。 拫据史料记载,黄巢一生杀人八百万,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剑子手,嗜杀成性的恶魔,此人已经严重威肋到朝庭安危。 对于黄巢相信读者并不陌生,山东人氏,盐商出身,精通笔墨,少有诗才。但官运不济,连续几年屡试不第,因此,对
  • 4
    曾经多年的理想就是在小区开一间杂货铺,自食其力,自由自在,无需奢华。现在,理想“升华”为梦想,期望拥有一间小店,有可心的人打理,自己像个无所事事的顾客,随意逛进逛出,随坐随走。
  • 1
    千岛湖畔,美丽家乡!
  • 2
    叔有约哥仨同行要自杭州赴衢州 高铁快稍晃即至却是有生第一至 车站外兄弟静侯茫茫人海迎兄长 抬眼望雨后清新纤尘不染沁心脾 古城边姑叔翘望携侄登上水亭门 秋风爽吹飞衣角陈年旧事涌心头 前衢江浮石横渡誓从江上破铁城 后衢城浮生若梦潇潇洒洒滚红尘 小西门万众穿棱大头太公马鸣萧 水亭街贾商如云细数最属王立大 忆兄弟同行古城衢州
  • 3
    夏茄蔓帝邱,夕阳破千山。云雨忆晋王,不知魁王氏。(晋王为王氏鼻祖)
  • 0
    衢州七里乡的邱山王氏,其创造的“王立大”品牌30年代末在浙江省内已名声显赫。这一大家族拥有大量的竹山、田地、房屋,是远近闻名的大财主。 为了保护家族利益,同时也为了防御外人的袭击,邱山王氏在大头村对面的一座高山顶上修筑了一座六边形的大炮台。炮台高约5米左右,里面能容纳三四十人,炮塔有六个面每一个面都有四、五个孔洞,其设计既起到了瞭望、放哨的作用,又能利用地势防御外敌的进攻。 此座炮台,北可以观望由上村一
  • 2
    残寇败逃少华山 王鑑歼敌血人坑 上回说到,黄巢起义,兵犯信州。时任信州太守王鑑一举将其歼灭,结果还是有几个漏网之鱼逃往少华山下的鹅公岭村。 少华山(三清山)远离都市,人迹罕至,溃逃的巢军暂时获得苟延残喘机会。并且企图依托少华山天然屏障,重新纠结从浙江,福建溃敗下来的散兵游勇,试图继续负隅顽抗,以便东山再起。 鹅公岭(现名蜈蚣岭)座落在少华山北麓,紧靠德兴皈大,玉山县和浙江开化县,是个只有几户山民的小山
  • 0
    我的梦想 一片田,一块地 有一条蜿蜒溪流 绕过山边村落 投向绿野阡陌 春来洒下种子 夏天便有原野葱绿 转眼秋黄,继而冬藏 无数的黄昏日落 守一片天,晴也好,雨也好 护持着地,管她绿,待她黄 ……
  • 1
    先祖王廷旗,原籍江西省玉山县,精通手工造纸,于道光年间,迫于生活,带领全家迁往衢县九华山妙源村纸槽做工,后被雇为领班包头,但所得仍然无几,家境依然清贫。道光末年,又由妙源村迁往大头村,帮汪家守山,当榨料工,到承包纸槽。当时大头村人烟稀少,满山竹林,有着发展手工造纸的优越条件。成丰八年,太平军攻,加之山洪暴发,七里、大头一带的料塘被山沙冲压,料碓、纸槽被毁,造纸业一蹶不振,大批的槽工、料工和以此为生
  • 0
    网络时代不容易忘记,相伴一起,生生不息!
  • 1
    邱山王氏英勇事迹仁勇御匪殉难记:仁勇稍长,辍学助父兄理家,性情和易,有纇闺女,与人从无抵牾,而一遇匪警,辄身先众人,悉力以赴,不稍弱,其所谓勇于公战矣,与村人日夜守卫,不稍懈怠,每御匪二十五六起,至环村数十百里匪警几无,民国三十一年(1942)夏,(日)寇犯,浙东陷,衢州城郊居民相避于四乡,而四乡兵匪交掠,不亚于敌寇,几无安静之地,唯本村与驻军相处甚得,且以自卫力强,宵小绝迹,被誉为世外桃源,因此避难者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友情贴吧